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银行“误付”假币,处罚不能止于个案

澎湃特约评论员 于平
2021-12-02 12:5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银行误付假币给客户被罚”上了热搜。央行网站近日公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公示表显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源分行存在对外误付假人民币给客户的违法行为,央行辽源市中心支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中国银行辽源分行处以警告,并处罚款3万元。

用户从银行取到假币,从个人经历来说,算是“新闻”。但实际上,类似的报道已经有过不只一次两次了。真正少见的,是银行受到处罚的案例。也正因此,此次这张“误付假币”的罚单,在网络上引来一片热议。

不过,对于处罚信息中所称的“误付”一说,很多人并不认可。为什么普通人拿着假币到银行,分分钟就能被精准识别;从银行流出的假币,却可归咎把关失灵,成了“误付”呢?这显然给大家心中留下了一连串问号。对此,银行方面有必要作出进一步的解释,打消舆论的疑虑。

一般来说,银行收缴的假币,应解缴当地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以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对外支付。

银行对外支付中出现了假币,其实是很严重的事情,虽然只是个案,也会严重影响到金融机构的信用。然而,对此类问题,往往当作普通民事纠纷处理。信息不对称之下,用户想要维权、想要让银行承认付给用户的是假币,都困难重重,许多人只好自认倒霉。

究其原因,一些银行往往以钱款“离柜概不负责”为由,千方百计撇清责任,加上现有法律法规对于用户在银行取到假币,相关的处理流程不够规范,对用户权益保障不够有力,使得银行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而这,也是舆论对“误付假币”被罚事件反应强烈的另一原因所在。在银行时有流出假币的背景下,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那么,用户遇到类似问题时,面对强势的银行,该如何举证维权,会有辽源那位储户那么“幸运”吗?

无论从现有的技术能力,还是银行的内控程序讲,银行按理说是不该流出假币的。这种反常的事情如果发生,监管部门理当强势介入,启动严格的调查和问责机制,而不是变成用户和银行之间的不对等博弈,或者简单地一罚了之。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沈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