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郑新立:中国投资结构出现了严重扭曲,需高度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2016-11-23 09:14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郑新立

主讲人:郑新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主题:中国投资结构的“三高三低”

时间:2016年11月19日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编者按】

11月1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2017的年度论坛上发言称,目前中国的投资结构出现了严重扭曲,要引起高度注意。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国有投资增长比较快,增长20%左右,民间投资低迷。第二,就是房地产投资增长比较快,制造业尚未走出底部调整。第三,海外投资爆增,国内投资增长缓慢。

此外,对于如何解决中国的债务问题,他指出,可以把优质的国有资产证券化,在资本市场融资用于偿还债务。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整理的郑新立的发言实录: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上仍然处在合理的运行区间,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经济运行中主要的矛盾我认为就是下行的压力仍然比较大,特别是投资结构出现了严重的扭曲。概括来说就是“三高,三低”:

第一,国有投资增长比较快,增长20%左右,民间投资低迷。6、7月份民间投资负增长,到8月份回升到2%左右。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一个标志,民间投资增长低迷就意味这经济增长的活力不足。

第二,就是房地产投资增长比较快,制造业尚未走出底部调整。7月份银行新增贷款98.7%贷给了住房按揭贷款。制造业投资,6月份、7月份出现负增长,8月份回升到2%。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增长后劲的标志,制造业投资低迷说明我们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第三,海外投资爆增,国内投资增长缓慢。上半年海外投资增长58.7%,国内投资前三季度增长8%。这样一种增长局面,一方面我们感到高兴,我们外汇多,中国一下子成为资本输出第二大国。但是这里边有多少盲目性?有多少是为了转移资产?只有增加国内投资才能实现稳增长,才能扩内需,才能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所以投资结构出现这三个严重的扭曲,值得高度关注。

当前在中长期经济发展上,中央提出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力量,我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本质或者核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要通过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为经济增长输入新的动能。当前看来有四大动能:

第一,通过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建立,释放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的潜力。这里边核心就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特别是要加大特色小镇的建设,通过这个释放巨大的潜力。如果城乡一体化潜力释放出来了,我们国家经济增长保持7%-8%的速度,保持到2030年没有问题。

第二,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推行PPP模式,把民间资金和银行贷款引导到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上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环保投入,包括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市政工程、文化、信息这些方面公共产品的投入。所以这个需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第三,通过深化营改增的税制改革,继续为第三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四,通过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成果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包括债务率过高的问题,这是由于这十几年我们发展主要靠债务融资,忽视了股本融资,或者是由于股票市场运行的不正常,使股票市场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股本融资功能,而其他的股本融资的渠道还没有通过改革打通。我们要想更多的办法,比如说通过资产证券化,把国有企业现在已经形成的一些优良资产拿出来,吸引民间投资,提高他的资本金水平,就可以使企业渡过难关。

举个例子,像以前我们说高铁,以前说它欠几万亿债,不要再投了。实际上高铁有很多优良资产,京沪高铁去年已经开始盈利,京广高铁今年开始盈利,听说京沪高铁一年盈利几个亿,如果把这个进行证券化,可以融资几千亿,可以来偿还债务。再比如东北特钢,东北特钢生产大量都是不锈钢,就是因为债务率过高,市场变化,使他银行到期债务还不了,濒临破产。如果我们人民大学组织一个课题组,帮助他找到直接融资的办法,让东北特钢的一些优良资产拿出来搞证券化,搞股本融资,拿到钱偿还到期债务,就可以渡过难关,避免破产。所以我们要开展这些实际问题研究,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才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害。

就当前的宏观调控来看,我认为要处理好三个辨证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辨证关系。现在我们不能把长期任务拿到短期实现,而且还要急于求成。比如说产业升级,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要把现在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到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为主。我看到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我觉得急不得,在一两年时间是很难做到的,长期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解决,通过需求侧管理,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经济适度拉动力,这样才能实现稳增长。所以宏观调控要把长期和近期的关系处理好。

第二,要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没有需求的供给就是空想,就是无效率的,没有供给的需求就是望梅止渴、空想,供给和需求谁也离不开谁。短期是靠需求调控,长期调控是供给上的管理,靠财政的结构性的政策来支持结构优化。所以供给和需求谁也离不开谁,不能抛开需求讲供给,也不能抛开供给讲需求。要把这个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处理好。当前的稳增长,近期来看是需求有问题,需求是主要矛盾,长期来看供给是主要矛盾。

第三,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我们搞一带一路建设,加大海外投资,这个很重要。到海外去获取资源和技术,来支撑我们经济的发展,但是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而且要选择那些效益比较好,风险比较少,经过充分论证,然后再去投资。我想今年上半年一下子海外投资增长67%是不正常的,只有扩大内需才能实现稳增长的目标,才能为我们13亿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到2020年决战全面小康这样一个战略任务才能完成。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