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康世昌谈西藏阿里7月冰崩:有记录以来面积最大、距离最长

康世昌/科学网
2016-11-23 12:51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7月17日发生在西藏阿里阿汝村的雪崩为“冰崩”,冰崩带长8公里、宽5公里,平均厚度20米,塌方体达6亿立方米,史上罕见。

今年7月,由于冰川的跃动导致的西藏阿里地区发生的冰崩事件可能还让人记忆犹新。据调查,此次冰崩是国内有观测记录以来由冰川跃动导致的冰崩面积最大,同时也是距离最长的一次。

今天,跃动冰川作为一种特殊冰川类型仍然不广为人知,作为一种与冰川灾害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冰川学家康世昌告诉记者,其实在跃动冰川的早期就已经被人称为“灾难性冰川”了。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跃动冰川分布广泛,针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情况,康世昌建议我国应尽快开展起中国跃动冰川分布与类型调查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工作,同时应建立起基于遥感的跃动冰川监测和灾害预警系统,应该及时对潜在致灾跃动冰川近况实时监测,满足当前我国在跃动冰川上存在的相关灾害管控需求。

冰川的跃动作为冰川突然性向下游快速运动的一种非常规现象,期间冰的运动速度可达到平时数百至数千倍。我国西部作为世界主要冰川分布区之一,也是冰川跃动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同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此类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还有日益增加趋势。

对于冰川的跃动造成的相关灾害防治,康世昌呼吁应尽快开展起我国的跃动冰川分布和发展演化规律全面调查,摸清人口和工程设施密集地区冰川跃动可能造成的危害规模和等级。

“尽管现有的研究初步给出了西部跃动冰川粗略的分布特征,但因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我国尚未开展起全方位和深入的跃动冰川分布及其潜在危害的调研和评估工作。”康世昌为此表示,近年来,冰川跃动造成灾害日益频发,我们应广泛收集起各类遥感影像,尽快开展西部跃动冰川分布的详细调查,并根据各历史时期冰川的跃动情况,评估其潜在跃动规模和可能引起的灾害类型。

如今,跃动冰川因其带来的严重灾害而逐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相关形成机制涉及区域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及变化、冰川热力动力水力过程,以及冰下地质地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康世昌认为,基于此,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者还未能形成较为成熟的跃动冰川理论,相关灾害的模拟、预测和防治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

“建议以我国现有卫星系统为主,充分调配各类遥感卫星,尽快建立起能够覆盖西部地区的专业跃动冰川实时遥感监测和灾害预警系统。”康世昌强调。

其实,在当前跃动冰川监测需求日益紧迫背景下,建立以遥感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实时监测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开辟专用数据通道,利用现有和未来高分辨率卫星系统获取的遥感数据,结合国际其它卫星系统,就能更好地集成和发展起我国自己的冰川遥感监测技术体系。

康世昌非常肯定的是,我国的专业冰川学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冰川面积、运动速度、表面高程等遥感监测方法,如今已能基本实现冰川动态过程的近实时遥感获取,并已初步掌握跃动冰川在不同发展演化阶段表面特征的鉴别知识。(作者为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稿件原题为《康世昌:对我国西部跃动冰川应尽快开展全面调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