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丨张卫:莫轻视便血,痔疮久治不愈应警惕直肠癌

澎湃新闻记者 肖蓓
2016-12-02 20:46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大肠癌,即直肠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全世界每年以2%速度上升,中国上海每年以4.2%速度上升。就上海而言,约2500万的总人口中,每年确诊的新增患者大约就有10000人。

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有着悠久的历史,直结肠癌肿瘤手术量位居上海市第一位。作为肛肠外科主任,张卫教授在结直肠、肛门恶性肿瘤的治疗,尤其在直肠癌低位保肛及腹腔镜大肠肿瘤手术方面独具特色。

在对抗肿瘤的同时,张卫更关注人的感受,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要保留生命的尊严。他说:“大肠癌的治疗,首先从用药、检查到术式,一切都要从病人利益出发,用最小的损伤,换取最大的疗效。第二,恶性肿瘤的治疗一定要彻底。第三,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排便的功能。尤其对一些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保留了肛门,就是保留了生命的尊严。”

澎湃新闻:结直肠癌是发病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统计显示,结直肠癌致死率位居全部肿瘤死亡的第三位,占全部肿瘤死亡的10%(男性位居肺支气管癌、前列腺癌之后,女性位于肺支气管癌、乳腺癌之后)。大肠癌发病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张卫:大肠癌是在遗传基础上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癌前病变。首先,结直肠癌属于“富贵病”的一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相同年龄段的发病率迅速升高。饮食因素包括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腌制食品以及烘烤油炸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则包括土壤中缺硒、缺钼等微量元素。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吸烟、饮酒等。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在各类结肠癌中,遗传性及家族性占发病的10%至30%。癌前病变,则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性肠炎、腺瘤性息肉等危险因素。

其次,随着就诊人数的增加,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和社区的大便隐血预防筛查,使得结直肠癌的发现率升高,且发现得越来越早。

此外,结直肠癌属于老年病,80%以上的大肠癌发生于年龄大于50岁的老年人,而且年龄越大风险越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发病年龄日趋老龄化(上世纪70年代大肠癌中位年龄50岁,90年代发病的中位年龄65岁)。

由于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耽误了治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治愈大肠癌的关键所在。即使得了大肠癌,也不要绝望不要放弃。早期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即使是大肠癌发生了肝转移,其五年生存率也能达30%至40%。

澎湃新闻:对于低位直肠癌(肿瘤距离肛缘5厘米以内)患者来说,切除肿瘤的同时要切除肛门,通过在腹部的人造肛门排便,这个挂在腹部的“粪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成为患者生命中“难以承受之痛”。如何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排便功能?

张卫:肿瘤的外科切除仍然是大肠癌治疗的最根本手段,随着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可以改善治疗结果和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大肠癌的治疗方向,是在外科手术基础上的个性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只有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我们团队较早开始探索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在国内率先提出“经肛门适形切除”的理念,为这部分患者尽可能地保留了肛门功能,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避免了人造肛门之苦,改善了生活质量。该技术获得上海市新型前沿科技项目称号。

适形切除,就是根据肿瘤形状来设计切除线,更多地保留肌肉和直肠组织。具体做法是,经肛门拖出肿瘤,斜行切除,尽量使对侧肠壁多保留。我读书时,直肠肿瘤离肛缘8厘米的,就要切除肛门。随着技术进步,这一标准降低到5厘米。我们进行技术改进,可以做到肿瘤距离肛缘3厘米到2厘米以内,都可以争取保肛。别小看这两三厘米,对于肛门的排便功能来说,可以说寸土寸金,直肠组织包括神经、肌肉、肠壁,具有丰富的反馈、存储和收缩功能,即使多保留半厘米的直肠组织,肛门功能就是天壤之别。齿状线(直肠末端与体表皮肤的接口处),具有丰富的反馈功能,保留齿状线对术后恢复意义非凡。

决定肛门功能的关键因素是:直肠保留的多少,吻合口距离齿状线的距离以及盆腔肌肉及神经保护的情况。不同的手术方式,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大不同。

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利多弊少,对患者损伤小、切口只有三四厘米,恢复快,切除更加彻底。很多人认为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不彻底,其实,通过腹腔镜,将医生的视野放大3-5倍, 在放大镜下一点点清扫肿瘤,会更加聚焦、彻底。当然,腹腔镜也有缺点,医生要对着屏幕操作,没有直接的触觉,对操作的技术要求更高。

澎湃新闻:近年来,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手术之前先化疗)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然而对于化疗敏感的患者仅占60%,还有将近10%的患者对化疗不敏感,如果先化疗反而会刺激肿瘤长大,丧失手术机会。如何将这部分对化疗不敏感的人群挑出来呢?

张卫:我们团队联合中科院,从基因层面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分析筛查。肠癌肝转移发病机制是我们团队聚焦的另一个研究热点。30%至40%的病人在出现肝转移后可以切除转移灶和原发灶,获得长期生存机会。

肠癌肝转移是在基因控制下的多途径、多步骤的变化,目前医学界有五种公认的成瘤途径,但仅仅认识到几个基因突变会导致肝转移,这对肿瘤本质的认识还差很远。我们探索这一领域,希望能从基因层面寻找到肠癌肝转移的机制,从而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预测,寻找到治疗的新靶点。

澎湃新闻:痔疮会癌变吗?

张卫:痔疮是一种良性病变,不会癌变,但是痔疮的症状与直肠癌非常相似,都是便血,所以直肠癌常常容易误诊为痔疮,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有些患者因为有痔疮病史,所以一有便血就认为是痔疮出血,这是一种错误观点,很多直肠癌患者就是这样延误诊断的。

痔疮的便血通常为鲜红色,出血量较多,血不与大便相混,而直肠癌便血一般为暗红色,量较少,血常常与大便相混。但是,位于直肠下段的直肠癌也可以表现为鲜血便,有时很难与痔疮区分开来。

一般情况下,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使用痔疮栓治疗后,便血会有所好转,但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所以,痔疮患者久治不愈应高度怀疑直肠癌,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行直肠指诊和肠镜检查,以便排除直肠癌的可能。

澎湃新闻: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张卫:腹泻、腹胀、便秘、便血、大便性状改变、腹部肿块、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是大肠癌的早期危险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检测出大肠癌意味着癌症的治疗将更有效。另外,很多患者出现便血的症状就主观地认为是得了痔疮,因此不加以重视,最后却耽误了大肠肿瘤治疗的最佳时机。

早期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即使是大肠癌发生了肝转移,其五年生存率也能达30%~40%。根据大肠癌的诊断分期与预后来看,局部侵犯占39%,五年存活率达90%,区域侵犯占36%,五年存活率68%,远处转移的占19%,五年存活率10%。

澎湃新闻:高危人群如何预防大肠癌?

张卫:高危人群一般指40岁以上,有息肉病史、大肠或其他肿瘤家族史、炎性大肠疾病史以及遗传性肠道疾病。

大肠癌的三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做好一级预防可使大肠癌下降,发挥32%的作用。减少饮食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摄入,多食用高纤维食物,少吃油炸、烘烤和腌制食品。经常户外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生概率。

二级预防,包括积极参加直结肠癌筛查普查,可发挥49%的作用。出现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时要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定期体检对大肠癌的预防非常重要。为此,上海市启动了大肠癌筛查行动,针对全市50-74岁的人群到定点医院做肠镜检查,2013年共初筛111万人,初筛阳性率18.4%,发现近万人存在大肠病变,6469人进行治疗,其中恶性肿瘤914人,早期肠癌331人。

三级预防,积极处理癌前病变,规范的多学科规范化治疗患者,可发挥19%的作用。腺瘤性息肉有恶变的潜能,但是从息肉到癌变是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3-5年或5-8年,因此患者有充分时间进行阻断。息肉在肠镜下发现的同时,就可以处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