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朱德十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什么他没在“开国大典”照片里?

川报观察
2016-11-26 07:5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在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朱德,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马鞍场一个佃农家庭。今天,我们告诉你十个他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1.《回忆我的母亲》收入语文课本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琳琅山下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朱德的父亲朱世林和母亲钟氏一生务农,没有读过书。朱德的母亲出生于流浪艺人家庭,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在母亲的影响下,朱德热爱音乐。母亲,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还保存有朱德青少年时期使用过的竹琴。1944年钟氏在家乡去世后,延安各界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亲题挽联,称她是“贤母完人”。朱德写下《母亲的回忆》祭奠母亲,称赞母亲具有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勇敢和深明大义的美德,教给他丰富的生产知识、坚定的意志和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自己所有的优点也都是继承自母亲。这篇祭文当年刊登在解放日报上,后来曾收入中学语言课本,改名为《回忆我的母亲》。

2.朱德“作弊”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

1907年朱德考入四川省师范学堂附设体育学堂,1908年朱德应邀在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任教。在当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排挤下,他深感 “教书不是一条出路”。1909年春节后朱德辞去老师职务,写下“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激昂诗篇,只身前往云南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踏上了从军救国的漫漫征程。

朱德对时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后任校长)的李根源先生非常敬重。如果没有李根源,朱德有可能无法留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1909年初夏朱德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只招收本省人士,因此朱德以四川籍贯报考时并没有被录取。由于身上的盘缠已经花光了,朱德只好将自己的名字朱建德改为朱德,并在第二次投考的时候朱德将自己的籍贯改为云南省蒙自县。谁料,入学不久即被教官识破,引起轩然大波,朱德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危机。此时李根源挺身而出,以办学宗旨是“培养有志青年”为由将朱德留了下来。

3.朱德万里找党

1922年初朱德离开云南返回四川,6月抵达上海,准备与孙炳文会合后出国留学。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德从报纸上了解到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7月,朱德抵达北京与孙炳文会合,在无缘得见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情况下,带着孙炳文返回上海寻访陈独秀。鉴于此前还没有出现过像朱德这样高级别的国民党军官要求加入中共的先例,陈独秀冷冷的拒绝了他。朱德曾形容自己那时的境况是“一只脚站在旧秩序中,另一只脚却无法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

在此期间朱德拜会了孙中山,谢绝了孙中山“赴桂重整滇军,攻打广东军阀陈炯明”的提议,于1922年9月乘坐法国邮轮安吉尔斯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欧洲,寻求救国真理。

经过40多天航行,朱德不远万里来到法国马赛。不久他在巴黎得知周恩来和中国旅欧支部的存在,立即奔赴柏林。在柏林,他见到了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非常诚恳的向周恩来讲述了自己的革命经历,提出了入党申请。他说:“两年也好,三年也好,我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只要同意我入党,派我做什么都行。”1922年11月,在周恩来和张申府的介绍下,朱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36岁。

4.“建军节”的由来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人民有了自己的军队。1933年8月1日被中革军委确定为红军的建军节,《红色中华》刊登了这一决定。为了加强对红军的指挥,1930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总行动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决定任命朱德为红军总司令。

5.“万里长征”的由来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举行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讨论和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参加过这次会议的伍修权说:一向温文尔雅的朱老总声色俱厉的指责王明、博古等人排斥毛泽东,“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了。”会议决定,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以周恩来为党内委托在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1935年3月4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部队的统一领导,中革军委决定在遵义设立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为前敌政治委员。

1935年1月至1935年6月,朱德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指挥三万红军驰骋在云贵川,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包围圈。1935年5月,朱德利用与彝族同胞打交道的经验,以红军总司令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领导红军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使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区。这个布告,首次提出“万里长征”这个概念。

6.“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之间的关系”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会师后红军分左右两路军北上,朱德与张国焘共同率领左路军北上。1935年6月26日,朱德出席两河口会议,会议决定北上。北上途中,张国焘擅自改变决定,下令南下。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他把中央北上说成是逃跑,要求朱德反对中央否定北上反对毛泽东。面对张国焘的威逼利诱,朱德沉着应对,他说:“中央北上的决议,我是举过手的”,“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你可以枪毙我,但你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之间的关系。” 他表明自己坚决拥护中央的立场,劝说张国焘以大局为重,“不要把事情做绝,要留有转圜的余地。”

后来,毛泽东对朱德作出了高度评价,称他与张国焘斗争得有礼、有利、有节,号召大家要学习朱总司令“胆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革命精神。

7.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那张著名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朱德?

众所周知,在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那张著名的照片中,是没有朱德的,他上哪里去了呢?

下午3点整,朱德与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副主席,以及周恩来和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准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天安门广场沸腾了,30万身着各色服装的干部群众高呼口号,掌声雷动,红旗飞舞。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国大典开始后,身着挺括黄色将校呢礼服的毛泽东主席走到麦克风前,以高亢有力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刹那间,广场上欢声雷动。毛泽东表情庄严神圣,按照预定程序按动了装在城楼上的电钮,亲手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伟大时刻,天安门城楼上的人们簇拥在领袖周围,在场所有记者和电影摄影师也都蜂拥上前,抢拍这一重大历史的瞬间。这时,只见朱总司令从领袖们站立的前排人群中退后一步,腾出空间,使毛主席处在更突出位置,以方便记者们拍摄,也正是朱老总后退这一步,使他眼前的视野更宽阔了。他看到一个摄影记者为了拍摄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照片,把身子探出城楼的汉白玉栏杆时,总司令快步过去抱住记者的双腿,帮助他安全、快速地完成了这一重要任务。而他自己则永远地被留在了镜头之外。

8.“我不算英雄”

1955年我国开始实行军衔制管理。9月27日,朱德在北京怀仁堂参加授衔、授勋典礼,从毛泽东手上接过第一号授予军衔的命令状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荣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时年69岁。虽然居功至伟,但朱德从不居功,他常说:“我不算英雄,只是一个在战场上没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才称得上英雄。”

9.党的第一任中纪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中共中央作出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朱德出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任书记,他主持创建办事机构,制定纪委工作细则。为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不懈努力,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党加强党风党纪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中纪委组建后,朱德领导中纪委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查办了一批典型案例,促进了党和政府的廉政建设。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是“三反”运动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案件。1951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转发华北局关于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调查处理情况报告的批语中明确指出:“必须严重的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同时在报告中注明:“传阅周、朱,阅后尚昆办”。

1952年1月28日,朱德致信毛泽东,报告武汉市政府党组和副市长周季方、武汉市卫生局副局长宋瑛利用职权、压制民主、诬陷好人、侵犯人权的严重事件。在中纪委的直接干预下,中南局作出了严肃处理周季方、宋瑛的意见。这一决定得到了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的一致赞同。1952年2月16日《人民日报》就中南局严肃处理周季方、宋瑛发表了社论。

1952年2月初,中共中央相继发出《关于加强纪律检查工作的指示》和《关于“三反”运动和整党运动相结合进行的指示》。执行党纪需要有法可依,在朱德和中纪委的倡议下,195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件(草案)》。

1955年决定由党的各级监察委员会取代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董必武出任中央监委书记,朱德完成了他的历史。在五年零七个月中,朱德领导中纪委和全国各级纪委会同有关部门处理了近30万起案件,在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克服党内纪律松弛现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0.力主开放海南岛

海南岛位于中国的最南端,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屿。1957年1月,朱德第一次视察海南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层领导人第一次对海南岛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最早向中央提出开发海南岛,并指出今后五岭以南的地方都要对外开放。1957年1月20日,朱德就海南岛的情况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出:“这样好的地方,我认为只要财力所及,应积极组织力量从速进行开发工作。”1957年2月10日,朱德就开发海南岛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开发岛上的港口,使之成为出口基地”的建议。1963年朱德第二次视察海南岛后,在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的信中指出:“海南岛是我们祖国的一块宝地,要抓紧开发,并优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提供资料)

(原题为《纪念朱德诞辰130周年|朱德为什么没在那张著名的“开国大典”照片里?》)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