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漫步·场所|陆家嘴的声音地图

高琪 澎湃新闻实习生/方晋清
2016-11-27 21:12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编者按】

本文系澎湃新闻与瑞象馆合作的“城市漫步”工作坊成果之一。不同职业、背景的参与者们,用不同的方式,对自己所经历的城市重新进行了发现和表述。这里是陆家嘴的声音地图,这件装置作品获得“水域声景”路线的一等奖。作者是高琪。

导师王婧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高琪提交的这件 “陆家嘴声音地图”互动小装置的完成度已经相当高,难能可贵。高琪通过声音解码陆家嘴金融区的工作节奏——清晨陆家嘴地铁站验票闸口的声音、金融中心写字楼下外卖快递小哥的声音、外滩旅游巴士的导游观光声……这张地图是田野录音的视觉化呈现,当不同地点的声音模块逐渐密集起来,我们得到的就是一张陆家嘴地区的节奏分析版图。

扫描二维码可见作品电子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卡尔洛·佩特里(Carlo Petrini)首次提出“慢食”(Slow Food)的概念,即“通过保护美味佳肴来维护人类不可剥夺的享受快乐的权利,同时抵制快餐文化、超级市场对生活的冲击”。千禧年后,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而身处信息大爆炸的当代社会,过量的信息加载使得大众迷失在信息的洋流中。当使用着智能手机播放云端储存的流媒体文件的时候,点击“播放下一首歌曲”要比完整听完一首歌来的容易得多。于是,在视听的快餐时代,“慢听”(Slow Listening)的概念重新被提上了议程。

陆家嘴,上海地标性区域、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在汇聚了各国金融机构分支的同时,每年也吸引众多游客流连忘返。另一方面,在陆家嘴的光鲜亮丽之下,也不乏城市建设中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那群人。无论是银行经理或公司白领,百货柜员亦或观光向导,以及快递外卖和清洁维修,都是陆家嘴的常驻民。而在这三者之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屏障将彼此隔离,在意识中感知着彼此的存在,却从不闻其声。

作为“慢听计划”的一部分,第一版《陆家嘴声音地图》选取了在小陆家嘴区域实地录制的9个声音,希望通过聆听,换一个角度,体验上海东岸的空间氛围。

地图标记对应声音列表

1滨江大道的外滩钟楼整点报时(东方红)

2黄浦江浪涛(滨江大道)

3上海迪士尼旗舰店钟塔报整点时

4观光售票广告广播(东方明珠下)

5银城中路花园石桥路灯信号

6陆家嘴观光巴士导览

7陆家嘴地铁站闸机

8陆家嘴地铁站国金商场方向的脚步声

9外卖海南鸡饭(花园石桥路办公楼下)

澎湃新闻: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个作品的?这与你自己的生活/专业有什么联系?

高琪:这次“城市漫步”工作坊,我选择的是王婧老师的水域路线。当时从秦皇岛路码头上了轮渡在其昌栈下来,沿着浦东的滨江大道走完之后,虽然还不知道要做成什么形式,但已经确定要做陆家嘴的声音了。一方面是因为我现在在陆家嘴工作,对这个区域比较熟悉。另一方面,我觉得陆家嘴,很适合作为我先前一个作品主题的延续。之前在国外学习的时候,接触过一年左右的声音艺术,当时设计的作品是关于“慢听”(Slow Listening)概念的一个探索。

现在科技发展非常快,相对应地,需要面对的信息量也是倍数增长,少了传统媒体作为“过滤器”,我们需要自己对信息进行筛选,但往往这种选择都很简单直接,比如标题在视觉上是否有冲击力,等等。

在听觉上其实也一样。以前音频文件还没有数字化的时候,一盘磁带或一张CD可以反复听很多遍,如果在电视、广播里听到喜欢的歌或剧集,可能还会用磁带或者MD录下来。现在的视听习惯已经是基于流媒体的环境,甚至连用MP3或iPod的人也不如以前多。大部分人更习惯用手机的APP来听。面对云端那么庞大的数据库,就产生了“究竟在听什么?”的疑问。

众所周知,陆家嘴汇聚了国内外的金融机构,有很多相关行业的人在这里上班。同时也是上海的地标性区域,每天都会迎来很多游客。而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居住在这个区域的人,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务工人员。有趣的是,虽然这三者处在同一个空间,但仿佛有一个屏障巧妙地把彼此之间的声音给隔离开了。当然,也有可能有意识地选择了将对方“静音”。我对这三者之间的互动还挺好奇的。

另外,从我的个人的感觉上看,似乎办公楼里的人对声音的体验比另两者更少一些。所以,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大家能意识到,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彼此的存在。

澎湃新闻:在参与城市漫步工作坊的过程中,有哪些体会和发现?

高琪:虽然每天上下班路上也都会关注周围的声音,但因为参与了“城市漫步”,所以会比往常更注意周围的音景构成。另外,虽然自己一周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区域活动,但日常路线比较固定,所以,通过这次工作坊,我的活动范围也拓宽了。

同时,通过和导师的交流,解决了我一直以来对实地录音的一些困惑。无论是从录音方法、素材的利用,还是装置的设计,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个人感觉对自己的帮助还是很大的,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虽然我们这个小组的同学基本上都是独立完成作品,但工作坊期间的交流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次的活动涉及城市这个主题,所以不是只有学习或从事艺术方面的,也有很多城市规划相关的同学。这是我平时很少能接触到的一个领域,大家交流的时候,也从不同角度了解到了上海,并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

澎湃新闻:为何采取装置的形式?

高琪:之所以做成装置,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我比较喜欢互动性强一点的东西。比起大段的学术性文字,有趣好玩的装置可能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吧。另外,因为陆家嘴的道路设置有点复杂,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所以经常可以在路边或车站看到相关的指示牌。另外,平时看到的地图,一般都会把重要的部分标注出来,这次我直接把所有地方都涂黑了,也是希望可以减少一点视觉引发的先入为主的想法。

实地录音需要很大的素材量,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之后我可能还会继续在陆家嘴继续录。而且,其实和我之前做的作品一样,这次的声音素材选择也偏主观。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以后可以搜集来自不同的人录下的声音,做成一个Archive。另外,也希望可以尝试不同的形态。我本身不是很会画画,手工做得也不是很好(笑),所以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提升,或结交一些擅长这些又对声音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做这件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