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史是偶然的吗?作家茨威格有一个答案

郑薛飞腾
2016-11-28 18:26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在生命最后的流亡岁月里,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似乎觉得,为我们所经历过的那种紧张而又富有戏剧性的生活作见证,是一种应尽的义务,因为每个人都是那些巨大转变的见证人。

1935年,茨威格在位于萨尔茨堡市中心卡普齐纳山的住所前。

1881年11月28日,茨威格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这个日子,距今已经过去整整135年。这135年间,他的作品以人物的丰富性和世界的广度持久不衰。小说里,他是一个纵横于文字之间温柔的观察者,传记里,他是一个关注社会,反法西斯、反纳粹的斗士。

《昨日的世界》(又译《昨日之旅》)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与他的第二位夫人在寓所内服毒自杀。《昨日的世界》是他最后一部散文作品。在这本书中,能够隐约嗅到绝望的气息。如今各家均有推断,但大致对该书的成书时间划定在1939到1941年之间,正处风云变幻时代,茨威格自己也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四处流亡。

作为时代见证者,他在这本“绝命书”中用激情交织悲观的笔调记录他所认识的人物,写下他的经历和发生过的政治事件,这些片段大多是生活琐碎片段,堪比普鲁斯特,不过细细读来,却总有一种茨威格式的哲思。比如当他回想起在维也纳的动荡生活,他会写:

我的父亲、我的祖父,他们见到过什么?他们每个人都是以一致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自始至终过的是一种生活,没有平步青云,没有式微衰落,没有动荡,没有危险,是一种只有小小的焦虑和令人察觉不到的渐渐转变的生活,一种用同样的节奏度过的生活,安逸而又平静,是时间的波浪把他们从摇篮送到坟墓。

服毒自尽之前,茨威格自认自己身属昨日的世界,对未来毫无把握,写下“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但是还要经历多少地狱和炼狱啊”。

然而,他早已不愿意面对那样的炼狱。在遗书中,他写道:

一个人年逾六旬,再度完全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由于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已经消耗殆尽。

上海译文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一套全新设计的茨威格文集,包括《昨日之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和《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有不少人称呼茨威格为最懂女人的作家,原因在于他善用大量心理描写去刻画人物,《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都属于这样的作品,他从不用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去吸引读者,而是坚持去书写一个人内心的波澜壮阔,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他用一个生命即将走向终结的女人的视角,将一段暗恋的故事用充满绝望和柔情的笔调在信中展开,令人动容。

这封信几乎是整篇小说的全部内容,却足以让读者一口气读完女主角的一生,在信中,读者跟随主人公的情绪起伏波动,为她一步步成功接近她倾慕的对象、那个著名的作家而感到高兴,为她信的结尾只渴求能够在作家生日时他能想到在花瓶插几束白玫瑰而感到难过,为她所作的自认为爱他的行为感到心疼。

这篇小说也因为在后世被翻拍为电影和话剧,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不同读者在观看话剧与电影时又会生发出全然不同的感慨,曾有一次,笔者与一位友人共同去看这部话剧,全戏结束后,我问道:“你怎么看这个故事?”“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不可能是真的。”

话剧演员黄湘丽曾千次演绎这个“陌生女人”,在她看来,茨威格这本薄薄的作品中,“展现了一个女人生命中的四季轮回:春天春意盎然,有着爱情的萌动。夏天充满了希望,特别澎湃,有欲望的骚动。夏天过后直接进入冬天,突然荡到了谷底。然后你原本以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结果冬天过后,降临的却是秋天,有一种心灰意冷的萧瑟。一切都是特别美妙,是一种带有遗憾的回忆。”

企鹅经典版《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和《一个陌生的女人》相似,茨威格几乎如法炮制了一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他用旁观者的视角去倾听一个优雅的C老太太的自白,讲述在她人生中发生过的二十四小时。在C太太四十多岁时,她在赌场被年轻男子赌博的欲望和表现出的激情吸引,在和他一夜温存后希望他能迷途知返,甚至愿意抛弃一切去火车上再见他一面,结果却发现他仍然在赌场肆意赌博,自己落了个自讨没趣的故事。

茨威格在这篇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女性在试图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过程中理智与情感相搏斗和挣扎的过程。这一过程在C太太不顾一切赶往火车站时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写道:

我倏然间明白我自己的心意了:做出一切努力,只要不失去他!在感情冲动的一秒钟,这个意愿变成了决心……我的情绪如此激动,感情强烈翻腾,实在难以思考一些具体的事情。

当C发着高烧,表姐前来照顾时,她却嫌表姐碍事,满心想着快来不及赶到火车站,她甚至愿意冒着玷污名声的危险去见那个年轻人,和他私奔。

他深谙种种细腻心理,并极力描绘女性的反抗。也正是因为他高超的心理描写功力,不少人认为他对于小说剧情的架构能力尤其是长篇小说较弱,所有的故事线索都是靠人物的内心来推动。

三联书店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不过,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里,他充分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书中描写了12个决定历史的瞬间并天衣无缝地将那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心理描写相连接,呈现出主人公灵魂转折的瞬间和导致的历史转向,这些故事里有江郎才尽的作曲家韩德尔偶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写下不朽之作《弥赛亚》;也有懦弱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致使横扫欧陆的拿破仑最终兵败滑铁卢……

犹记得在高中时代,出自这本书中的“我想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群星照耀的某些时刻——我这样称呼那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这句话几乎是作文中必用金句,却并没有认真揣摩研读。当今天再细细读过时,慢慢能够懂得全然不同的面向。或许因为习惯传统历史教导中的“必然性”与“历史规律”等等提法,《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闪现出的某些“英雄史观”论调才显得难能可贵,历史存在让人迷离的偶然时刻,这种偶然或许只是某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在一个瞬间极为轻易的转向和选择,致使历史和人物的命运走向不同的轨迹。

诚如茨威格在写下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也发出十分精彩的感慨:

有时候——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时刻——命运之线在瞬息时间内是掌握在一个窝囊废手中。英雄们的世界游戏像一阵风暴似的也把那些平庸之辈卷了进来。但是当重任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与其说他们感到庆幸,毋宁说他们更感到害怕。他们几乎都是把跑过来的命运又哆哆嗦嗦地从自己手里失落。

如此这般的偶然常常也令后世读史之人发出“如果当时是这样或是那样,历史会不会改写”的天问。

很长一段时间,他被人定位为“天才作家”,但在这个标签之后,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的人在他身上赋予不同的意义,小说的读者深深着迷于他笔下的爱情故事,喜爱传记的人们称呼他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到自述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他的作品跨越时代和国界,获得了一批又一批的拥趸。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