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罗德学者的牛津生活:课堂与著名科学家当面讨论,很刺激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2016-12-01 14:34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11月27日,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刚刚决出了中国大陆地区第二届获奖者。

获得奖学金并不是终点。此时,去年产生的首届4名中国罗德学者巩辰卓、任娜瑛、张淳映、张婉愉已经和其他国家的罗德学者一起,正式成为英牛津大学的一份子,开启了他们的罗德之旅。

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半,带着每学年约50000英镑(约合487450元人民币)的奖学金和满怀的壮志与期待,初来乍到的首批“90后”中国大陆地区的罗德学者在牛津大学的生活究竟怎样?

四名罗德学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新鲜刺激、也很充实、富有挑战”:课堂上,可以经常与一些著名科学家、教授面对面讨论问题,课外可以自由参加众多的论坛、派对,还有美如花园般的牛津校园随时拥抱他们。

罗德奖学金全球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康恩表示,第一届来自中国的罗德学者目前在牛津的表现极为出色,都是优秀的学者。

罗德公馆为新一届罗德学者举办了欢迎晚宴。 本文图片 @罗德奖学金

学业不轻松

10月初,牛津大学举行毕业典礼。看到身着各色长袍的教职和神职人员从有着700年历史的教堂开始缓缓游行,在街边围观的张婉愉一瞬间感到恍惚,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中,连空气都庄严肃穆。

10月初的牛津大学毕业典礼,教职和神职人员穿起各色长袍

学校东边的罗德公馆则是另一番景象,罗德新生们相聚一堂,气氛热烈、友好、欢乐、亲切。

古老并孕育生机,这是牛津给张婉愉的第一印象。

本科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北京大学法律系第一名的张婉愉来自四川,在斯坦福法学院交流时她也表现优异,还获得过Jessup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的中国总冠军。在国内,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为四川山区家境贫寒的青少年举办教育性质、开阔眼界的夏令营。

据她介绍,在牛津有个人尽皆知的词叫做“第五周忧郁症”——随着日照减少、学习压力增大,很多学生会进入情绪低谷,“幸好那一周罗德公馆为新一届罗德学者举办了欢迎晚宴,为生活增添了不少颜色。”

当然,学业并不轻松。许多人说,牛津是一个这样的地方: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扔进大海,要不你自己学会游泳,要不就淹死。

过去8周,作为一个正攻读政治、哲学、经济三修(PPE)第二学位的牛津本科生,她确实感受到脑力上的挑战。然而,她告诉澎湃新闻,挑战越大,越能激励我、启发我、带来乐趣。“每天学校里源源不断的思想交流滋养着我,每一位罗德学者的有趣经历和深刻见解总是让我备受启发。”

巩辰卓也提到了牛津大学对于学术的严格要求。

学习压力还是不小的。我四门课第一周的必读材料加起来有400多页,加上其他选读的材料数都数不过来了。因此,我们四个罗德学者的一个‘重要’的共同话题就是茶余饭后相互吐槽课业负担,‘抱团取暖’。”他随后补充,“当然,吐槽归吐槽,我们心里也都清楚自己是牛津严谨教学体系的受益者。”

入学典礼。

经常与著名科学家面对面讨论

来到牛津,巩辰卓修读的“互联网的社会科学”(MSc in Social Science of the Internet)硕士课程是隶属于牛津互联网学院的新兴学科。互联网学院中既开放又合作的互联网精神让他感到很振奋。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30名同学可谓背景迥异,分别来自医学、心理学、文学、计算机等不同的专业。

巩辰卓喜欢每周启发人思考的研讨会,能有机会与教授面对面地讨论,而很多教授都是经常出现在书本中的著名科学家,这很刺激,也很有挑战性。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后,巩辰卓的目标是创立一个非营利组织来帮助农村学生和中国其他弱势群体。在牛津大学的学习生活之余,他非常热衷于社会组织和公益活动。他说,在赛德商学院,他正在跟一组“1+1”项目的MBA学生一起在牛津启动一个社区公益活动的项目,“上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

同样,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张淳映也有自己的未来规划和理想。目前,她在牛津大学法学院就读,课程对于思辨和分析能力要求都很高。

“课程非常棒,我们在课上进行了许多关于法理学、社会正义、公众舆论、社会结量刑与司法等等的讨论,有些时候是辩论。”作为同组里唯一的中国学生,她在讨论中做出的积极贡献也得到了教授的认可。她说,研究与法律制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之前在美国学新闻一样,给了自己一个快速深入理解英美社会的好机会,同时大量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辩论又迫使自己反过身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尝试解读中国的一些情况。

在浙江大学时,张淳映已经拥有经济学与英文双学士学位,2016年5月她又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新闻硕士学位。她对澎湃新闻说,“如果说做新闻让我尝试去做一个公正而富含同理心的观察者和记录者,现在的学习则推动我去反复思考公正的涵义、共情的边界以及逻辑的力量。”

张淳映所在的玛格丽特夫人学院的院长Alan Rusbridger正是英国《卫报》的前主编,在业内很受尊敬。在法学学习之外,她也经常和院长一起探讨新闻的方方面面,“总是在想,怎么样可以把故事讲得好一点,再好一点。”目前,张淳映在法学院攻读为期一年的MSc课程,学习犯罪学和刑事司法,培养更严谨的分析能力。作为同组里唯一的中国学生,张淳映对于在所有的讨论中有所贡献感到很高兴,而研究与法律制度有关的社会问题也给了她一个深入理解英美社会的好机会。

课余享受公园式休闲

作为林纳克学院(Linacre College)的一员,任娜瑛正在牛津大学学习社会人类学的MPhil课程(一种为期两年的硕士学位研究)。

任娜瑛本科就读的是清华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作为中国青年同伴网络(China LGBT+ Youth Network) 的联合创始人,她立志帮助发展中国性别研究的理论基础。

每周去社会人类学教学楼见导师,任娜瑛都要穿过公园。“去时阳光下落叶缤纷,归来,看到那丛花,就知道快到家了;有时走进罗德公馆,到Rosebury Room读书,累了,打开窗户,就能听到婉转的鸟鸣。”她说,这是她喜欢的牛津美好时光。最近课余,热爱电影、音乐剧的任娜瑛有时还和三两好友去O'Reilly剧院看了一出学生导演的歌舞剧《Guys and Dolls》,“生活紧张又美好。”

张淳映也说,对于喜欢安静的人来说,牛津的秋天再好不过了。天气好的时候,她习惯坐在图书馆的落地窗前面看书,或是去学院花园里散步,“英国的好天气实在难得,但有太阳的时候,每一瞬都美得像恩赐。”

她的学院在学校公园的最北端,每天上课从公园穿过去,橙黄色的树叶在阳光下温柔地晃着眼。周末,她和徒步俱乐部(Walking Club)走去周围的田园。平日里大多数时间在学院里看书,傍晚绕着公园跑五公里,再踏着落叶回家。“学院隔壁就是钱钟书和杨绛先生求学时住的地方,每天路过那幢宅子,都觉得心就这样慢下来。”

张淳映说,学院隔壁就是钱钟书和杨绛先生求学时住的地方,每天路过那幢宅子,都觉得心就这样慢下来。

张婉愉的课余生活也颇为丰富。罗德公馆会举办下午茶,有一次大家讨论的话题是科学行业中的从业女性。她还很享受和罗德中国论坛的朋友们一起吃火锅,罗德学者们每周五还会定期聚会互相了解,甚至在罗德公馆的瑜伽课都是她难忘的美好时光。

巩辰卓也分享了他在牛津多元的社交活动。以近日的三天为例:周一,他和在互联网学院的朋友参加了一个热闹的感恩节家庭聚会。周三,他和来自澳大利亚的极光学者们(Aurora Scholars)一起参加了罗德的非正式午餐,然后和一些哈佛的朋友在牛津的“the Grand Cafe”(欧洲第一家咖啡馆)喝了下午茶。晚上,他和一位马歇尔学者(Marshall scholar)也是“海外共和党人”(Republican Overseas)在英国的负责人之一)关于网络安全、中美关系的未来以及刚刚结束的总统竞选进行了一番讨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