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媒刊文谈《我不是潘金莲》:围追堵截只会让上访人积怨更深

胡勇/法制日报
2016-12-04 09:02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从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减少上访隐患着眼,《我不是潘金莲》故事尽管是虚构的,但其教训值得人们反思

法制日报12月4日消息,近日公映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农村妇女李雪莲因为不服法院对其离婚案件的判决而不断上访的故事。故事中,李雪莲诉请法院认定其离婚是虚构,并对弄假成真的前夫的欺骗行为予以惩戒。然而,由于证据不够确实充分,其诉求未获法官支持。于是,李雪莲便从基层法院到县政府、到市政府、到北京,使上访不断升级,最终以其前夫死亡而告结束。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众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依不同标准对电影的成败得失和是非曲直得出各自结论,并由此获得些许启发和教益。然而,从本质上看,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涉诉上访故事,所有情节都围绕如何对待上访人、如何处理上访问题而展开。因此,从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减少上访隐患着眼,《我不是潘金莲》故事尽管是虚构的,但其教训值得人们反思。

首先,法官在李雪莲案件审理中应当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尽可能说服双方分清是非、化解矛盾,从源头上平息引发上访隐患。即使调解不成,法官也应努力做好释法析理工作,而不能像电影中所反映的那样对案件采取一判了之的方式,更不能对当事人的疑惑和不解采取生冷硬推的态度,否则不但不能消除冲突,甚至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事实上,李雪莲如果最初找到法院领导和法官反映其不满时能够受到诚恳对待、耐心解答,这个上访故事也许就会改写。

其次,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应当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上访事件,避免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对待上访人,更不能动辄采取抓人关人的办法对待上访人。通过合法途径上访反映问题,是每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正当权利,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使公民上访更加便捷有效。从《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围追堵截、抓人关人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只会扬汤止沸、抱薪救火,使上访人积怨更深,从而上访的意志更加坚决。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禁止截访、诉访分离、源头化解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希望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以避免类似《我不是潘金莲》中的荒唐闹剧重演。

(原题为《看电影反思上访闹剧之规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