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资金面吃紧央行伸援手:向银行体系注资3390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2016-12-06 18:39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资金面持续吃紧、降杠杆忧虑引发债市大跌,在公开市场连续两日净回笼、并加剧市场担忧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出手了。

12月6日,央行在其官方微博“央行微播”发布消息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近期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情况,人民银行对24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390亿元,其中6个月1510亿元、1年期188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85%、3.0%。

这是上周周中流动性趋紧后,央行首度通过MLF向银行体系注资。

所谓MLF,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从期限上看,一般在6个月。

尽管以Shibor为代表的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近日小幅下调,但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净回笼并扩大回收规模,还是引发了市场对资金面和债市的担忧,市场上一度出现“钱荒2.0”的声音。

海通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12月6日发表研报称,短期内利率中枢难以下行,但也不会像2013年出现长时间的“钱荒”。

“因为2013年高利率去杠杆并未成功,当前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也难以承受过高的利率,利率中枢最终仍需要与基本面相匹配,面对2017年经济下行压力,在贬值压力释放后,明年宽松空间仍可以期待。”姜超表示。

12月6日,央行实现净回笼1200亿元,为近一个月以来单日回收资金最高水平。10年国债升至3.1%上方,10年国开收益率升至3.5%以上。

对于债市大跌的原因,中信证券认为,从量上来看,央行着意维持资金面平稳,但汇率压力造成的资本外流加大资金面的脆弱性,而8月开始,央行货币投放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期限上呈现“缩短放长”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投放期限和投放资金成本从8月开始出现抬升。另外,在外部环境逐步发生变化的同时,以银行为主导的各金融机构内部也开始呈现出超储率下降、理财增速放缓、同业存单规模和利率快速增长的特点,表明银行“负债荒”从初现端倪到问题爆发。11月末央行持续数日净回笼,债市终迎大跌。

债市时候能迎来转机?中信建投黄文涛、郑凌怡认为,当前的情况看,监管力度不明,资金利率上升导致的去杠杆正在进行中,年底配置需求也较弱,市场情绪也可能会放大债市的调整。继续维持对债市短期谨慎的态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