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改善基层部队住房困难,武警部队4年建成公寓住房2万多套

黄俊 李宁/微信公众号“人民武警”
2016-12-07 23:1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安居,事关军心稳定,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安居,关乎官兵福祉,不是要害却影响全局。

武警部队利用近4年时间,精心谋划、严密组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强力推进新增公寓住房建设,大力改善基层部队住房困难,着力解决广大官兵后顾之忧,有力激发了全体将士献身国防的昂扬斗志,为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忠实履行职责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绘好蓝图 强势推进

长期以来,武警部队因驻地高度分散、营区土地紧缺、建设经费有限,公寓住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条件差、缺额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官兵执勤处突精力,困扰着基层全面建设。

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家在城镇的官兵,家属不随军随队,在地方住房又无保障,官兵探亲借房、高价租房或三代同堂同室的问题比较突出,给官兵夫妻生活、子女入学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影响了基层思想稳定,也制约了战斗力的提升。

基层的冷暖,牵动着领导的心。习主席明确指出,“百丈高台起于垒土,军队大厦根在基层”;“要时刻把基层官兵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主动、千方百计、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认真解决退役安置、家属就业、子女上学、住房医疗等实际困难和问题”。2011年3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公安部、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原总后勤部《关于调整军人家属随军政策的意见》,家属随军条件与以往相比明显放宽,调整后,全国有近10万名官兵受益,彻底告别分居生活。

武警部队党委首长牢牢把握随军制度调整改革的有利契机,趁势而上、顺势而为,果断提出按照“五个精准”的基本思路,坚持“先集后散、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下决心利用四年时间解决部队官兵公寓住房难的问题。

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宁、政委孙思敬对公寓住房建设十分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它作为一项稳定部队、提升战斗力的政治任务,作为服务部队、关爱官兵的“暖心工程”,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副司令员王兵在检查部队时经常深入公寓住房建设现场,检查工程质量,关心进展情况,并指示,要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武警部队后勤部党委首长认真落实武警部队党委决心意图,科学统筹规划,紧前周密部署,多次召开公寓住房建设推进会,要求全力把惠及基层官兵的好事办好。军事设施建设部门严密组织实施,强力检查督导,先后4次成立工作组现地督导、2次下达进展情况通报、2次召开阶段性讲评会,并下发推进督办通知、持续网上公示挂账销号表、编印公寓住房建设简报,扎实推进公寓住房建设进程。

各单位坚决贯彻武警部队党委决策指示,自觉站在讲政治、办实事、聚兵心、保打赢的高度,把公寓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紧迫任务,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各级坚持对表看齐统思想,层层传达、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把准保障思想,站准工作基点;坚持上下联动聚合力,成立公寓住房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主官亲抓、分管专司,大事大抓、全力以赴;坚持闻令即动快起步,按照目标锁定、任务分解、路径反推的思路,研究制订公寓住房建设“横道图”和计划表,综合施策、持续用力,确保了建设任务有效落实。一场心系官兵、服务打赢的战斗,在各级紧锣密鼓的筹备下悄然打响。

群策群力 攻坚克难

各级正紧锣密鼓筹备,困难却不期而至。

尽管各级都做好了打攻坚战的准备,但情况依然比想象的复杂。公寓住房建设涉及军地多方,虽然有中央财政的鼎力支持,但很多单位在土地征用、经费筹措、手续办理等方面仍面临着不少实际困难。首先,规划协调难。部分单位在营区选址新建公寓住房,受城市规划、建设条件、报批程序等因素限制,办理建设手续繁杂、耗时较长,加上个别单位与地方部门沟通较少,手续难协调,工作难推进。其次,建设展开难。随着正风肃纪力度不断深入,建设流程更加规范严格,各项程序必须按规定执行,一步一个脚印,拉长了建设准备周期,有的工程从立项到开工建设耗时达三年时间。再次,寻求支持难。部分单位采取优惠购买地方住房的保障模式,在选定房源、洽谈优惠房价、签订购房合同和保障协议等具体细节上,同地方政府部门和开发商反复协调,竭尽所能为官兵争取最大利益。

针对建设中的“千难万难”,武警部队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单位广泛开展调研论证,认真分析各单位需求特点,充分利用双重保障体制优势,积极协调争取各方支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创了“有地添建、翻建改造、征地新建、依托地方”四种建设模式。各级主要领导和业务部门不等不靠,积极开动脑筋、调整工作思路,想方设法解难题、迎难而上搞建设,主动到驻地政府上门汇报,争取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逐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对于有建设用地的单位,采取“有地添建”模式,充分利用营区空余土地,新建公寓住房1万余套。

——对于无建设用地但有资源可用的单位,采取“翻建改造”模式,“拆旧建新”“拆低建高”“升级改造”,翻建公寓住房近4000套。

——对于既无建设用地又无资源可用的单位,采取“征地新建”模式,积极协调驻地政府划拨土地1316亩,新建公寓住房3800多套。

——对于有条件实现社会化保障的单位,采取“依托地方”保障模式,积极协调地方相关单位,购买保障性住房或商品房近2000套;纳入地方住房保障体系近500套,基本实现了军属“住有其屋”的目标要求,切实解决了基层燃眉之急,受到了官兵广泛赞誉,有力提振了兵心士气。

公寓住房建设是百年大计。在实施过程中,各级高度重视施工质量,确保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使每个家庭都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从严把住招标投标、施工组织、材料采购、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关口,严格落实全要素全过程质量管理,让每个阶段、每个部位、每道工序都处在严格的管控之中。科学处理质量与进度、质量与投资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好中求快,加强联合监管,确保建设进度不拖、质量标准不降、工程投资不超,真正把公寓住房建成“暖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

好事办实 实事办好

安居广厦千万间,一线将士尽开颜。4年来,武警部队共投资50多亿元,建成公寓住房2万多套。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武警部队全面构建公寓住房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服务保障效能,积极构建常住常新、规范有序的保障新格局。在健全制度上,根据军委相关政策规定,先后制定了武警部队《住房分配管理办法》、《公寓住房建设管理规定》(正在征求意见),初步形成了建、分、售、管闭合管理制度链条。在规范秩序上,分房力求公平,严格执行入住资格联审制度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分不上者服气、住上房者舒心、各级领导安心。管房做到精细,实行数字化管控,减少不合理消耗,进行常态化维护,采取定期巡修、重点维修、应急抢修等手段,确保常住常新。清房实现彻底,对长期不合理占用公寓住房的,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强制清退,切实通过有力有效的清房工作,建立起进出有序的住房保障新秩序。

武警部队公寓住房建设普惠基层,官兵及家人把关怀化作推动部队建设的动力。某机动部队担负艰苦地区维稳驻防任务,常年在外驻屯训练,家属和孩子照顾不上,难免牵挂在心。2014年,乘着安居暖心工程的东风,该部队建成了1.8万余平方米的公寓住房,200多名干部迁入新居。小区房屋、道路、休闲设施、绿化布局协调合理,服务设施十分到位,管理手段也比较先进。小区周边安装了红外对射探测器和移动监视器,家家安装了燃气报警器和紧急呼叫按钮,车辆出入小区实行自动刷卡,达到了居住舒适、生活方便、出入安全。一位住进新房的干部非常满意地说:“住上这么好、这么安全的房子,我们在外驻防走得再远也放心、时间再长也安心、再苦再累也甘心。”

各级把官兵利益放在心坎儿上,带来的是广大官兵更自觉地把部队建设事业担在肩上。地处高房价地区的某总队某支队在营区附近集中购置了小户型的地方保障性住房作为公寓住房,改造闲置营房作为士官公寓住房,较好解决了无建设用地问题,缓解了住房紧张的矛盾。一名在部队服役24年的士官激动地说:“支队不仅为我们配备了床、沙发、餐桌,还安装了电视,没想到上级考虑得这么周到,比干部公寓还舒适!我爱人和孩子来了之后,拎包就能入住。啥也不说了,为部队尽全力干吧!”

通过4年来各级的不懈努力,新增公寓住房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极大地缓解了基层官兵住房困难,但受编制员额调整、干部结构变化和家属随队比例更新等客观因素影响,部队公寓住房需求量仍然很大,保障任务将持续加重。2016年11月13日,武警部队后勤部长集训会议上,后勤部孔诚部长在讲评新增公寓住房建设任务时指出,公寓住房建设功在当前、利在千秋,使命神圣、任重道远。特别是武警部队改革全面展开后,新纳入、新组建、新扩编部队的住房保障问题,供需矛盾将愈加突出,公寓住房建设任重道远,还需持续认清形势、顺应大势、发挥优势,不断提升公寓住房保障效益,切实把事关军心稳定、关乎基层福祉、提升官兵士气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原题为《安居广厦千万间 一线将士尽开颜——武警部队新增公寓住房建设综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