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博考古发现青龙镇隆平寺塔基,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新材料

钟菡/上海观察
2016-12-08 14:5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青龙镇遗址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文献记载中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后因吴淞江变迁,港口功能逐渐丧失,至今遗址仅保留了青龙塔等少量遗迹依稀可以追溯旧时风貌。为了解青龙镇遗址的文化内涵,2010年至2016年,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许多新发现,特别是发现了文献记载中的青龙镇“北寺”——隆平寺塔基,解决了青龙镇北部一个关键性地标,对于青龙镇的市镇布局研究有重要价值。

隆平寺塔基航拍图。

“那天天气晴好,整个挖掘按计划进行,但是时间比预想大大推迟了,清理地宫文物已经到了次日凌晨。”12月8日,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青龙镇遗址的发现过程。

2016年9月9日清晨6:30,地宫发掘工作正式开始。首先,考古人员对地宫外部结构进行了三维扫测,随后将逐层揭开地宫的覆砖。9:39分,第一层覆石移除。10:43分,开始覆砖的移除工作。覆砖共有九层,每揭开一层,都要进行画图、照相、编号等流程,是一项繁琐耗时的工作。22:41分,地宫覆砖全部移除完毕,此时距离发掘开始已过去近十六个小时,工作还在继续。当埋藏九百多年的地宫文物完整暴露出来之后,考古人员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对其进行画图、照相、编号、提取、包装,最后安全地运送到实验室。考虑到文物安全的因素,地宫的发掘工作必须一鼓作气,考古人员在狭小的空间内分秒必争、克服重重困难,于次日凌晨一时多,才基本完成了地宫的发掘工作。凌晨四五点钟时,从地宫取出的文物被顺利运抵文保中心,直接进入实验室恒温恒湿保存。

第3重鎏金木函。

上博考古研究部主任、考古领队陈杰介绍,此次发现的隆平寺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这是上海第一次经考古发掘确认的古塔遗址。隆平寺塔基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地宫,隆平寺塔地宫为仿塔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8米,南北宽1.2米,高1.42米。下为三层砖叠涩砌出须弥座,中间束腰,地宫主体为直壁,东、西、南三面各砌有火焰形壼门,顶部用砖叠涩封口,上盖一梯形覆石。地宫宫室内壁为石板砌筑,下面满铺各时代钱币万余枚,钱币年代较早的为五铢,最晚则为天禧通宝,重要的钱币有得壹元宝、咸康元宝、宋元通宝铁母钱等。地宫中置套函,函外左右各有一座阿育王塔。套函共有四层,最外为木函,向内依次为铁函、木贴金函、银函。银函底部铺有一层彩色宝石,上置一尊释迦摩尼涅槃像。此外,在木函内还装藏有银箸、银勺、银钗、银龟、铜镜、水晶佛珠等一批供奉品。本次发掘在套函内发现了一个铜瓶,瓶内装有4颗圆珠,其中3颗为水晶质,它们应当就是佛教圣物舍利,这一发现也与文献中关于隆平寺塔“中藏舍利”的记载相符。

青龙镇遗址考古确证了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港口,新发现的隆平寺塔为研究青龙镇的市镇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隆平寺塔基及其地宫的发现,为研究北宋时期南方软土地基下塔基的建造工艺与地宫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在中国古建史、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青龙镇考古一系列发现无疑为上海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希望借由考古发掘取得的深入成果为继续挖掘渊源,探寻城市源头提供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杨志刚认为,此次考古也丰富了对中国古代航运历史的认识。根据记载,附近的苏州、杭州等地,一个月里,商人可以到青龙镇来回几次,远一点的福建、浙江一年两三次,再远的日本、朝鲜半岛两三年来一次,可见航运发达。“隆平寺塔是一个佛塔,根据文献记载它同时是一个灯塔,当年这个佛寺建在吴淞江边上,以佛塔点亮的灯,作为指引航向的标志,和航运紧紧结合。有人由此联想到洋山深水港,这里的确有文化基因的联系。我们今天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其中的基因可以追溯到青龙镇。考古发现也为上海城市发展和未来关系提供了新的判断。”

银阿育王塔。

这一个案也将丰富对江南市镇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市镇格局的认识。从地基清理可见当年的社会生活细节,隆平寺塔基的发现对了解当时佛教有重大意义,砖石上刻有供养人姓名,可见这是一间民间捐助的佛堂,反映了唐宋时期佛教的世俗化。同时考古发掘发现了保存较为完整的塔基,也丰富了古代建筑史尤其是对古塔这一建筑类型的认识。塔基为八角形的砖石结构,塔身外有双回廊的副阶。从塔基直径而言,隆平寺塔的体量超过目前上海所存的13座古塔。考古发掘显示隆平寺塔塔基以地宫为中心,采用夯土堆筑而成,地宫上部以2条十字相交的木板作为封护,其结构特殊,不同于目前国内已经发掘的塔基形式,在中国古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陈杰介绍,青龙镇考古重要发现将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新材料,也为上海城市发展找到新的历史起点。青龙镇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除了南北寺外,诗人梅尧臣曾经作《青龙杂志》记载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考古发掘工作还会继续下去。(本文原题为《上博考古发现青龙镇“北寺”隆平寺塔基,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新材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