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入世15年④挑战二:未富先老

倪月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2016-12-09 08:3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中国入世以来,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支撑其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五年后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巨变。经过三十多年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大幅降低,老龄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开始出现拐点,人口红利消失就在眼前。

一般而言,“人口红利”是人口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被抚养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不断升高,劳动力供给相对丰富的一段时期。据统计,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74.5%、74.4%和74.1%,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期,总抚养比则由34.17%上升至34.35%和34.9%,进入上升通道。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开始出现。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必然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的挑战。

“老龄化”使经济社会成本增加

本来,“人口红利”的特点是抚养负担轻、储蓄多、有利于形成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由金字塔型向倒金字塔的转变,中国快速步入“老龄社会”。

首先,“未富先老”使中国社保中的社会统筹部分不足以支付目前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从而使中国社保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空账”已达1.3万亿元。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又意味着参保人数将难以大幅增加。人口的老龄化,使更多的财政收入必须投入到社会保障中,财政负担增大。政府因此将不得不增加税收和社会保险缴费,造成国民负担增加,而这将进一步抑制家庭和个人消费需求,导致经济增长减缓。

其次,随着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对老年人口的照料能力下降,人口越老,维持福利和健康的成本就越高,未来社会和家庭都将面临沉重的健康照料负担。再次,老龄化还会使市场需求减弱。因为劳动力人口也是消费最旺盛的人口。人口老龄化必然使总消费需求趋于减弱。

“招工难”使制造业优势下降

“人口红利”消失,使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劳动力人口的下降,使企业普遍出现“招工难”,这一现象始于珠三角、长三角并向全国扩展,甚至一些劳动力资源输出大省也不能幸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缺工”状况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此外,越南、印度、老挝和斯里兰卡等国,由于劳动力成本比中国更低,吸引了部分“成本寻找型”的海外投资或从中国转移出去或不再向中国去,进而发展成为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市场,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靠物美价廉打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大幅减少。以斯里兰卡为例,目前雇佣一个斯里兰卡“熟练”服装工人,每月成本约为150美元,而中国则为400美元。工资上涨必然削弱中国制造业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

可见,“人口红利”消失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会受到严重冲击。“人口红利”之后,中国迫切需要新的红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