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崇明黄紫花菜试种成功,2020年将建成20个博士农场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2016-12-10 11:5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稻田里养鳝鱼和养鱼有什么区别?紫色的花菜你敢吃吗?9日,长三角农业创新项目路演暨崇明生态高效农业项目专场路演活动在崇明举行,11位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的农科专家面对面向农民演示农科项目。上海市崇明县生态农业科创中心主任高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博士农场已成为崇明县重点扶持项目,到2020年,将建20个博士农场,以形成固定专家服务团队。

水稻鳝鱼和虾共处一田

“种养结合虽然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科研方向。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也遇到不同的问题。”

上海市农科院副研究员周文宗从事黄鳝、泥鳅、小龙虾等特种水生动物生态养殖和种养结合等方面研究已有26年。他说,所谓稻鳝虾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黄鳝为主,虾、泥鳅、田螺、蚯蚓、蔬菜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其中,环形沟占10%、田埂占10%,水稻占80%。

周文宗坦言,此前已陆续有稻田鸭、稻田鱼、稻田虾等模式问世,但都是“外来种”。简单说,就是稻田里本来没有这些东西,都是人为加进去的。比如稻田里养鸭,到后期,鸭子不但吃虫子,还吃稻谷,鸭子经济效益也不算高。而鳝鱼、泥鳅、田螺等原本就生长在稻田里,对水稻的伤害相对较小。以前江南一带种水稻,底下一掏就有很多泥鳅和鳝鱼。

周文宗认为,稻鳝虾这种共作模式更大的好处在于,全程基本不用杀虫剂,不用化肥,不用投饲料。在水里、地上以及“空中”,都将挂防虫灯,等到虫子飞来,就成了鱼虾鳖的美食。黄鳝甚至能爬到水稻梗上吃虫。在水里,黄鳝吃食害虫、水丝蚓、陆生蚯蚓等,虾、鳅吃食浮游生物,可以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澎湃新闻获悉,目前,稻鳝虾共作项目已在江苏、上海、安徽等地建立10余处示范基地,虽然会影响水稻10%左右的产量,但不计水稻收入,每亩利润在3000元以上。

黄紫花菜在崇明试种成功

上海市农科院谢祝捷告诉澎湃新闻,上海崇明其实是全国花菜之乡,因为这里的土壤强碱性,加上气候适宜,非常适合花菜生长。

而西兰花是保健蔬菜,在国际蔬菜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内生产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国内西兰花生产的最主要问题是种植品种单一,以日本进口品种为主,种子价格高达15000元/公斤以上,且供应受制于国外,严重阻碍了我国西兰花生产自主发展。

目前,其科研团队在崇明试种出耐寒特色花菜新品种绿宝石,以及耐热新品种东方之紫。“绿宝石”黄色偏绿,“东方之紫”就是紫花菜。前者叶黄素含量丰富,后者黄青素含量丰富,试种下来效益都非常好。

谢祝捷介绍,这些新品种的研发,最短耗时都达10年,种子已更新五六代。所有的种子都杂交而成。而另两个沪绿系列杂交新品种可以解决当前长江流域中“品种抗热抗寒性差,无法周年生产”的问题,满足市场需求。

崇明将建20个博士农场

公开资料显示,崇明是上海农业的主阵地,拥有超过全市三分之一的农业生产用地。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米、崇明清水蟹、崇明白山羊、特色蔬菜等四大主导产业。但是,从崇明农业的全局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总体还比较薄弱,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总体偏低等,也制约了崇明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近期,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稻十三五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优化产业结构要注重发展生态型产业,而崇明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重点是打造农业“硅谷”,提高现代农业能级,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打造都市特色农业。

上海市崇明县生态农业科创中心主任高益告诉澎湃新闻,目前,该县已成立5家博士农场,通过土地、资金、政策等扶持,吸引科研团队前来,以形成固定的专家服务团队。到2020年,博士农场数量有望增至20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