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入世15年⑥挑战四:结构转型破局难

苏庆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6-12-11 07: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在一个班级里,对于有进取心的学生而言,压力最大的不是优等生,也不是差等生,而是中等生。中等生将面临追赶优等生和不被差等生超越的双重压力。国家产业和贸易结构也是如此。对于当下中国而言,既面临追赶发达国家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压力,又面临落后国家承接低端产业的压力。中国就像肉菜和调料,被两篇面包夹在中间,虽然是汉堡包或三明治的“心”,但也是最难受的。中国结构转型想要破局谈何容易。

对于外贸而言,看一个国家的外贸是否强大,无非是两个方面:规模和结构。对于处在发展初期的国家而言,没有能力主动选择外贸结构,规模无疑是优先考虑的。这类国家外贸的重要目的是创造外汇,追求足够规模的货物出口则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规模的扩张速度无比耀眼。尤其是中国入世至全球金融危机的期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20%。但是,外贸规模的“大”并不必然衬托出外贸的“强”。在内外各种因素交织影响下,中国外贸增速已经明显放缓,无法再现入世之后的辉煌,需要通过外贸结构转型成就更可持续的增长,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的外贸结构转型没有合适的经验可借鉴。二战以来,亚洲有代表性经济体完成了从发展到发达的“蜕变”,比如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与此同时,这些经济体也成功地完成了贸易结构转型,并带来有益的经验。但是中国和这些经济体有诸多不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地域广、人口多。地域广使得中国不同地区外贸规模和结构无法同步。比如沿海地区省份占据中国外贸的绝大部分比例、并朝着制造更高端产品迈进,中西部地区却还在为扩大外贸规模而努力。在此情况下,东部地区固然可以转移到外国,但是为何不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呢?人口多意味着需要足够多的资本积累才能实现劳动丰裕向资本丰裕型国家的转变。而小型经济体只需要一定规模的资本积累即可转型为资本丰裕型。如果还要按照比较优势的理论指导外贸结构转型,则时至今日中国仍然称不上资本丰裕型国家,也就没有到进行外贸结构转型的时机。因此,中国有自身独特的地方,小型经济体外贸结构转型的经验借鉴意义很有限。

中国应接受挑战,比较可行的选择是走出一条中国式外贸结构转型之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摸中国的石头、走中国自己的路,摸索出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在外贸结构转型没有合适国际经验借鉴的背景下,中国应该着力探索出一条中国式外贸结构转型之路。

所谓“中国式”,是指充分意识到中国地域广、人口多的现实,利用中国地区外贸发展差异大的特点,区别对待东部和中西部外贸发展。东部地区已经具备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的条件,应从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到追求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创新发展。中西部地区则继续追求外贸规模,发挥要素禀赋优势。从地区之间联动的角度来看,东部地区还能为中西部地区提供资本品、中间品等原本需要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中西部地区规模的扩张,则能有效缓解东部地区在转型过程中给中国外贸增速下滑带来的压力。

转型之困难破局,破局思路待检验。中国的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提供真正的中国经验和实践,并创造中国的理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