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普读物要让人感觉不到科学在哪里终了,人文在哪里开始”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实习生 李娇
2016-12-12 10:18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科普著作在人们生活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好的科普需要具备哪些特点?如何通过科普创作助推公民的科学素质?

12月8日,由上海市科协主办的“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复社30周年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科普创作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王恩多、杨雄里、褚君浩、叶永烈、卞毓麟、杨秉辉、沈丕安、沈柏用、江世亮等10多位院士、沪上科普大家和名家,以及科普创作领域新生代代表济济一堂,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为新时期的科普创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会议现场

让大家听得懂,需要花很多心思

中科院院士、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原名誉理事长王恩多说道:“科学普及是要让全社会尽快理解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没有广泛的普及,科学研究将得不到社会最广泛的支持和认可,科学研究也将失去根本意义。科学家有义务进行科普工作,主动积极准确传达自己和同行的科学见解和新发现,以及发现的历程和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使公众更加理解何为科学以及科学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愿意与公众交流并不等于善于与公众交流。王恩多自认为做好科普比完成一份学术报告要难得多。“我所研究的分子生物学,它看不见、摸不着,要把这些东西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听得懂,需要花很多心思。而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就更加困难,除了推敲用语之外,还要注意科学道理是否准确地传达了。”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卞毓麟 网络资料

卞毓麟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也是一名科普作家。谈到什么算“好”科普,他回忆起多年前天文学家陈建生院士曾对他说:“像我们这样的人,有较好的科学背景,但是非常忙,能用于读科普书的时间很有限,所以希望作品内容实在、语言精练、篇幅适度,很快就触及要害,进入问题的核心,这才有助于了解非本行的学术成就,把握当代科学前进的脉搏。”

“传世名著《大众天文学》一书的作者法国天文学家弗拉马里翁,他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弗拉马里翁擅长用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讲述宇宙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科学知识应该大众化,而不应该庸俗化’。”卞毓麟说,一百年时间过去了,弗拉马里翁的这句话依然时常回响在他耳边。

《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

2010年,卞毓麟的科普著作《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出版,在书中他引用林语堂的话: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卞毓麟设想,最好的科学人文读物也应该令人“感觉不到科学在哪里终了,人文在哪里开始”。

科普作家叶永烈

写作过《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作品的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通过讲述冰心与科普作家高士其的故事,诠释了科普创作的精髓。冰心生病住院,医生给出的化验结果是白血球增加,冰心不知道白血球增加是什么意思。正好高士其来看望冰心,冰心求问,高士其解释发烧就像一个国家发生动乱,白血球就是警察,一个国家发生动乱警察就多了,因为发烧所以白血球会增加。

“同样的医学常识,如何讲得通俗明白,这就是技巧。科普有它一定的规律,掌握了这些技巧才可以写好,所以我认为科普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出一批专业年轻的科普作家,只有这样才能把科普创作搞上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可以胜任科普作家一职,或者为了成为科普作家应当从哪几方面努力呢?

叶永烈表示,“我认为应该从大量理工科的学生里面培养科普作家。因为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只要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学技巧就可以把科普作品写好。而写好科普文章对于年轻的理工科学生的论文写作也有很大好处。提倡文理兼优,培养更多的科普作家,科普创作才能繁荣起来。”

“盗梦”暂不可能实现,要把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告诉公众

在科普创作之外,诸位院士与专家们还就各自所专领域,进一步谈论了对于科学普及的认识。

在林林总总的科普书中,最受大众欢迎的可能要属健康养生、疾病防护类的科普书籍,但这一领域同样良莠不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杨秉辉教授就指出:“医学科普鱼龙混杂,很多都不科学。比如有许多‘不吃药系列’,《高血压不要吃药》、《糖尿病不要吃药》等等,然而医学关系着人的生命和健康,责任尤其重大。”

在医学科普创作上,杨秉辉认为应该将“疾病治疗”转换到“疾病预防”。“现在大量的慢性病都需要预防,而要预防这些慢性病很重要的是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抽烟、酗酒比PM2.5的危害大得多。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临床预防’。比如通过临床治疗控制了一个人的高血压,就相应减少预防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控制了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就得到预防。这都是需要在医学普及中应该让民众了解的。”

杨秉辉强调,医学科普以及医学教育也应关注医学人文。“一个人是具有思想,并拥有不同社会背景的,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不能只是单纯生物学上的讨论,而是包含生物、心理、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叙事医学,一个人患上肺炎了,除了肺里面的变化,还需要知道患上肺炎之人的痛苦,他可能在心理上会怀疑自己已经发展为肺癌了。这个人还可能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患上肺炎,他的家庭、社会角色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这都是我们,包括病人家属、朋友需要关注的。”

科学总有局限,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教授特别提出,科学家除了与大众普及科学常识以及分享科学研究成果以外,还应该告诉公众,根据现在的科学发展,哪些是真的可能,哪些纯属虚构。

电影《盗梦空间》中,可以通过联接走入别人的梦境。

杨雄里举例:“比如几年前有一部电影《盗梦空间》。电影上映后,可不可能‘盗梦’就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但对于我们研究神经科学的而言,盗梦在可预见的将来就是不可能的。神经科学家可以根据某人脑袋里特殊的波形,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在做梦。但是具体到做什么梦,除了做梦人自己的述说,或者根据梦话来推理,到现在为止,基本上不可能知道一个人到底梦见了什么。所以连内容都不知道,又怎样盗梦?科学家也要把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告诉公众,使得公众对科学的发展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科学有它特殊之处,它可以达到很多我们难以想象的高度,但是也有局限性。”

科学普及的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

当前,科学普及工作可与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事科普写作的杨先碧提出,科普工作者不但要善于传播新科技,而且要善于实现新科技。简单把书刊内容数字化,让新媒体运营公司去竞争,这是出版业在数字时代面临的问题。

“在浅阅读时代,对科普作品的趣味性要求更高,没有人文情感要素渗透到作品进去,很快会引发读者的阅读疲劳,让读者渐渐远离科普作品。比如,硬生生为读者普及量子科学的知识,读者通常兴趣不大,然而在我国量子卫星发射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很多人都想一探究竟。此时根据新闻热点及时进行科普宣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浅阅读时代,很少有人可以阅读没有任何色彩的文字,要用活泼形式呈现科学,才可以赢得读者的亲睐。在优美文字的基础上,注意版面的美观、图片的色彩。不过,文字图片无论怎么精美,都难以像视频那样动态丰富地展现给读者,所以也可以尝试把视频引入到科普中。”

“根据《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上海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18.71%提升到25%,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表示上海科协及科普出版社将多多出版内容兼具科学性、专业性、科普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公民喜闻乐见的科普精品。

会上,上海科普出版社与科普大家、名家还进行了“科普签约作家”荣誉聘书授予仪式,将于明年倾力推出《追星传奇》《话说本草》《灵验小药方》等广受读者欢迎的“科普新说系列丛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