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凯生:国有企业不能仅仅靠贷款,别指望做无本生意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2016-12-15 09:2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主讲人:杨凯生(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主题:北大光华第18届新年论坛——“全球变局,中国策略”

时间:2016年12月10日

主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编者按】

12月10日,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工行原行长杨凯生在北大光华第十八届新年论坛上,就企业杠杆问题发表了演讲。杨凯生在讲话中提到,《中央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的暂行办法》明确指出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主要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相关的改革成本的支出问题,同时提及国有企业需要有持续的资本金注入的机制。国务院在10月份下达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对企业的负债行为要建立权责明确,制衡有效的决策机制,加强企业自身的财务杠杆约束,合理安排债务融资,有效控制企业的杠杆率,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就此,他认为这次中央提出了要加强国有企业的资本管理,要强化出资人的资本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这个措施不落实,不仅企业的杠杆率下不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也很难实现。

杨凯生强调,“现在企业的出资人必须有一种资本责任意识。谁办了这个企业,谁就有责任,有义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加资本,而不仅仅靠贷款。任何一个企业都要知道将本求利,不能指望做无本生意,简单寄希望于完全靠银行贷款来做强做大是不现实的”。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杨凯生发言的摘录:

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网络资料

这两天,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开展了第三十次工作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改革的重要文件,引起了媒体、专家、学者的多种解读。这里面有一个文件——《中央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的暂行办法》。文件中的“支出管理办法”提到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主要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相关改革成本的支出,国有企业资本金的注入和其他支出等。

第一,我认为这是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需要有持续的资本金注入的机制。国有企业杠杆率高是一个事实,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现状,有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前,绝大部分的企业是国有企业,那时候每搞一个固定资产的项目,小到盖一个厂房,大到上生产线等等,都由财政拨款。那么,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流动资金分为两部分,定额由财政拨款,超定额才由银行贷款给予解决。定额流动资金由财政拨款,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不断有所增加,有所补充。在那样的情况下,似乎不太容易出现企业负债率过高、杠杆率过高的局面。

这种体制有它的弊端。比如说,企业都是无偿使用资金,因此在使用国拨资金、财政拨款的时候,不太注意资金的使用效益等等。这些弊端在改革开放、三农全会后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企业的资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提到了议事日程。1983年和1984年,我国进行了重要的一项改革:企业资金拨付和使用的改革,当时叫“拨改贷”。

改革有三项内容:一,将企业基本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由财政拨款全部改为银行贷款;二,企业所需要的一些比较零碎的“挖浅”革新、改造等所需要的资金,还有固定资产的,也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三,改革内容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由财政管理,财政和银行共同负责,改为全部由银行统一管理。基本建设全部银行贷款,技改资金全部银行贷款,流动资金由银行统一管理,实际上也是银行贷款,这三项统称为当时的“拨改贷”。

推出这个改革的初衷是想改变企业使用资金效益的观念。事实证明,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些改革措施收到了效果。但是运行到现在,将近三十多年,这种改革措施曝露出一些问题。对比原来的做法,大家可以发现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或者是资本金的稳定注入补充的机制没有了,渠道收窄了,它的负债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因为所需的资金都靠贷款,企业需要不断发展,不断经营。但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出资人不再负责,完全由负债来解决。

这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方面,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负债率也就是杠杆率,必然不断提升。所以,有的企业在1990年代末,剥离不良资产的时候,负债率接近百分之百,也就是说企业的资产等于负债。到目前为止,我们通常说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超过60%,实际上有一部分的负债率是70%多,甚至超过80%。缺乏资本金的持续注入,这个现象必然会产生。

另一方面,银行贷款讲究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的“三性”原则,但带入企业作为资本金使用了,银行贷款的资本化倾向就变得越来越严重,沉淀在企业收不回来。所以银行的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贷款规模不断增加。美国的银行,或者发达经济体的银行,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总资产规模是缓慢上升的,而中国的银行资产规模变化的斜率很大。

无论是这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的会议,还是中央的“若干意见”,都提出了要加强国有企业的资本管理,要强化出资人的资本意识。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提法,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这个措施再不落实,不仅是企业的杠杆率下不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也很难落实。

现在,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必须有一种资本责任意识。办这个企业,就有责任、有义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加资本,而不仅仅靠贷款生存。任何一个企业都要知道将本求利,不能期望做无本生意,不应该寄希望于完全靠银行贷款来做强做大。市场发生风吹草动,高负债的偿本能力会受到挑战,这时候企业自身经营会遇到困境,而且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我认为中央国务院目前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关键。因为企业的负债率、杠杆率,反映了企业抵御风险、补偿损失的内在能力。

国务院在10月份发布了一个文件——《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文件提出,对企业的负债行为要建立权责明确、制衡有效的决策机制,加强企业自身的财务杠杆约束,合理安排债务融资,有效控制企业的杠杆率,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并且,提出企业是主体,要防止负债。

我国一定能找出一条国有企业资本稳定的、持续的补充机制。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倒逼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倒逼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出资人去合理调整资本布局。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的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