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雾霾持久战

2016-12-20 19:32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一轮雾霾还没有退散的迹象。环保部12月19日通报称,12月18日,我国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24个城市已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响应措施,启动橙色以上预警措施的城市超过50个。

范围大、浓度高、持续久,是本轮雾霾的几大特点。伴随雾霾而来的,是关于雾霾成因、治理方法的讨论,还有网络上关于雾霾的形形色色的段子。

各方必须共同接受的事实是,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任何号称可以短期根治的“高招”都不靠谱,“等风来”只是被动的权宜之计,去空气好的地方躲霾对多数人来讲不现实。长期与雾霾共存,是思考应对与治理的前提。

认识到雾霾是一个长时段问题,不意味着坐视、容忍。正视雾霾,首先不能讳疾忌医,前些天,网络曝出一些地方有学校禁止师生佩戴口罩上课,这就很有问题。鲁莽战胜不了雾霾,如果教室没有空气净化设备,就应允许和鼓励师生加强个人防护,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对个体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

重度雾霾出现时的公共应对措施也很重要。这次雾霾不少城市发布了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通知。但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雾霾已十分严重的情况下,石家庄却迟迟未能发布学校停课通知,引起许多家长不满。无论停课还是停工,都应该更加制度化、透明化。

雾霾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治理雾霾,人人都有责任。但责任需要区分,成本需要计算。一些城市的小汽车限行政策近来引起争论,正是因为车主群体对自身的环保责任存在疑问。需要强调的是,“比烂”思维不可取。不过,从长远来讲,提高油品质量、严控汽车排放标准比简单的限行更可取。

雾霾的治理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还得学会在雾霾频发之下继续生活,化临时“应激预案”为“常态化预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