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书评︱微书评:丝路研究的涨潮期

石伟杰整理
2016-12-22 09:52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微信和微博估计是占用国人最多时间的两款社交网络产品了,而相比于微信的私密性,微博更像是一个广场,你可以卷入众声喧哗,也可以躲在角落里自娱自乐。而在这个广场中,除了娱乐明星、网络红人、营销账号外,不少学界中人也纷纷聚到一起,纵论学术、评点书籍,好不热闹。《上海书评》将持续关注浮现在微博上的新书,并摘录相关评论,供大家参考。以下按时间顺序排列。

安德列雅·沃尔芙:《博物学家的自然创世纪》,陈义仁译,台湾果力文化

@蒋竹山(9月11日):Andrea Wulf那本获选《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博物学家洪堡德的传记The Invention of Nature,翻译得好快,年初才刚看了英文版。

@云中上师(9月11日):没想到这么快有汉译,这书今夏买来翻看了两三章,很有价值的书。

Alan Cole:Patriarchs on Paper: A Critical History of Medieval Chan Literatur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邙洛山(11月21日):加州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Alan Cole(寇爱伦)的新书《纸上的祖师:中古禅宗文献批评史》。寇爱伦之前的代表作是《佛教中的母与子》。

王澍:《造房子》,湖南美术出版社

@许纪霖(11月23日):今年让我读得最有味道的书,是王澍的《造房子》。王澍是谁?这位“建筑诺贝尔奖”的中国唯一获得者,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理念:生活不在于做了什么,而是不做什么,依然也很充实。王澍说:“无所事事是很难学的一门学问。”唯有面对大自然,放松身体,放下心情,放空大脑,艺术的灵感才会不期而遇地浮现。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邵旭东、孙芳译,徐文堪审校,浙江大学出版社

@罗新PKU(11月23日):丝路史的写作与出版似乎在国内外同时进入一个涨潮期。去年牛津大学的Frankopan这本在世界史框架内看丝路的新著,这么快就有中文译本出来了。非常遗憾的是,翻译存在专业知识和文字理解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迄今众多的丝路史著作中,这本书在视角和思想方面是最有特点的,值得重视。

@lonestarstar(11月24日):英文本刚出时就购入了。中译本在白云机场转机时看到,原本以为有徐文堪教授的审订应该可以信赖,所以一并购入。没想到还是问题不少……

@史海悠游(11月27日):弗兰科潘的《来自东方的召唤——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才是史料丰富、观点新颖的佳作,可惜至今没有翻译出版。

@邙洛山(11月29日):翻了这本书。1)西方学者讲故事的能力值得赞赏。比如韩森,可能细节大多是学者们破解的,但她把整个画面拼起来告诉你一个大的图景;2)我们写的历史通俗书确实不行,学院派的研究和大众思想文化间存在巨大的壕沟。

徐文堪(该“微书评”12月11日见报后,徐先生给编辑部写来邮件,做了进一步说明,在此一并发布):《上海书评》“微书评”载近期有关丝路书出版情况,引罗新先生和另一位读者(后来从微博上获知其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系博士生,不知是否即来自台湾的蔡伟杰先生),认为最近问世、署名我任审校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在译文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我觉得他们的批评正确。因略述我接触和介入此书出版的情况如下。

我在去年看到英文原书,略翻了一下。作者不是研究丝路史的专家,而是治拜占庭和十字军史的。如果纯粹从学术角度看,该书并无前沿性的成果,所谈也不能算深入,所以我至今没看到专业学刊上有书评。但全书规模宏大,视角有其特色。书末有近百页注释,实际上就是书目,便于读者查考。出版后销路颇佳。今年春天,上海读客图书公司一位年轻编辑与我联系,说已经约请两位译者把全书译成中文,希望我主要从专业角度校阅一下,为期一个月。他的态度十分诚恳,我表示同意。我收到译稿后,从3月至4月初每天用两三小时对照英文复印件看稿件,发现译者的中英文水平并不很差,但译得很仓促,打字错误和前后不一致等比比皆是,出于编辑习惯,只好在注意专业问题的同时帮着改作文了。4月初交稿后,责编沈骏等继续处理此稿,间或也口头和书面与我交换些意见。到夏天,责编校稿工作结束,然后印刷内部试读本。此试读本我用十天时间读了一遍,主要是改正若干处印刷之误。接着进入营销阶段,我当然不参加。责编只要我写一书评,由其转《人民日报》,报纸删节后于11月15日刊出。

以后收到赠送的样书三册,同时从网上看到该书印了十万册,接着又加印等等。此书从引进版权到翻译,再到编辑加工和销售,为时不到一年,宣传时也有溢美之辞,这些我并不完全赞成。不过责编的敬业精神和谦虚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好的。该书遗留的问题肯定不少,这主要由译者和我负责,责编已尽了最大努力,日以继夜,投入最多,不宜苛求。

书中的问题,有些是原书即已存在,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如译本前言第2页,作者说想让父亲带他去地图上英国的赫里福德,那里所绘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虽然只是一句话,译本未理解其涵义。原文所说的Hereford Mappa Mundi,现存于英国赫里福德大教堂,约绘制于1300年,因《圣经》和基督教影响,其内层把耶路撒冷城置于中心,比例也夸大,注文用拉丁文。熟悉古地图的龚缨晏先生等已撰一文,题为《现存最大的欧洲中世纪T-O地图:赫里福德地图》(载《地图》2004年第4期,76-78页)。

上海读客图书公司和浙江大学出版社也并非不负责,但眼下打造畅销书往往如此,我也能理解。主流媒体对此书都予以高度评价,我觉得作者的写作态度还是严肃的,读此书者可以自行作出判断。本书责编确实很好,除译文外,还有大量技术性问题,如地图译制,做得比较到位。他征求我意见,也不盲从,默默工作,故特提及。

Steven Johnson:Wonderland,Riverhead Books

@罗新PKU(11月28日):“创新历史学”以勾画创新(innovation)如何型塑历史(包括当下与未来)成为“世界史”一个吸引读者的分支,Steven Johnson出版于13年的Future Perfect和15年的How We Got to Now两书可谓别开生面,后者尤为成功。本月他出版了第三本书Wonderland,考察历史上的创新是如何植根于对好玩和有趣的追求。

汉娜·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安尼译,译林出版社

@李静睿的伊萨卡岛(11月29日):阿伦特这本书终于有了简体中文全版,此前吉林出版社那本仅收了结语和后记,几年前我糊里糊涂读过一个英文版,对我而言实在太难了。一直到2013年底,我们去台北待了十几天,我才在诚品买到了台版,读完之后写了这篇专栏,并不是书评,只能算全书介绍。这些年学界对这本书的事实部分有诸多批评,但无论怎样,“平庸的恶”是一个非常容易被感知的伟大概念,它是我最重要的启蒙书之一,很长时间里也是唯一一本我真正读懂的阿伦特。希望更多人能读到这本书,借此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这些生活叠加在一起,所造就的制度和命运。

@东漂学童(11月29日):一本在当时激起了很多犹太大知识人愤怒的名著。不过同为犹太人的名史学家托尼·朱特说,现在看来阿伦特说的没什么大问题啊:我相信她的判断。

@行星观察(11月30日):平庸之恶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它指向良知的惰性,但这种惰性在任何时代都可能发生,而仅仅是在社会分工、精密合作、官僚系统的共谋下,才会使良知远去、工具理性泛滥的状况肆意无度。《现代性与大屠杀》解释的正是平庸的根源,比阿伦特更加深刻。

钱永祥:《纵欲与虚无之上》,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崔卫平(12月1日):很高兴钱永祥先生这本《纵欲与虚无之上》最近再版,尤其推荐给我的文学界、电影界和艺术界的朋友。如果你们仅仅打算看一本汉语写作的政治学著作,想要了解现代政治秩序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配置,以及如何用不急不躁的清晰语言来表述重大问题,那么,请选择这本。

沈志华:《最后の「天朝」:毛沢东·金日成时代の中国と北朝鲜》(共两册),朱建荣译,岩波书店

@东漂学童(12月1日):这是沈志华先生在日本出的第一本书吧?前不久朝日新闻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沈先生的研究。

阅读更多与沈志华相关的文章: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