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滨水地带:可以看的鲜活声音

张晖 高琪 陈曦 龙慧 Beatrice Di Caro 周平浪 王昀 杨深来
2016-12-21 18:35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你现在要拿出耳机,以尽情欣赏这一段可以看的声音。因为,画面尽在眼前,而声景却可以包围左右。太多信息占据了你的眼睛,现在我们在为你听到的声音服务。

这些声音素材来自“城市漫步:发现与表述”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6月由瑞象馆与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共同发起,历时五个月。在其中的“水域声景”工作坊中,学员针对上海滨水地带,进行声音采集,以聆听感知城市生态。Sixth Tone编辑了这些碎片化的城市声景,将其串联成一段由苏州河行走至陆家嘴的路途。澎湃新闻制作了一个中文版。

这里有上海滨水地带的声音,从苏州河、外滩到陆家嘴,有地标性的《东方红》,有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有观光客的流水线,以及年轻人饱满的愿望。这些混杂在街道上的微妙情绪,被掩盖在大型的构筑物当中,会轻易被我们忽略。

听实际上意味身临其境,是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方式。最初的声音研究,是从环境议题开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加拿大环境生态学者Murray Schafer 之所以提出声景一词,正是基于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改变了人们听到的声音。比如,在人民公园的鸟,必须要在充斥噪音的环境中生存,其叫声也比其他地方的鸟更响。这类环境议题,恰好契合当下中国城镇化的节点。

当然,声音环境并不单指涉自然。上海正在开发滨水地带,浦江两岸正在进行贯通。未来几年,滨水地区将是这座城市最闪闪发光的地段,在规划设计的效果图上,老工厂变成创意空间,滨江地段吸引更多人散步。实际上,在图像之外,我们听到的东西更为真切和鲜活。

比如,工业展览馆里播放老歌,菜场里有人寒暄,乞丐在桥上乞讨,街边歌手弹唱不停。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还可以做一点城市比较研究。如果比较上海和其他世界城市的红绿灯信号频率,你可能会发现,上海的提示音频率是最快的。这些都是城市的精髓所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