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农业部制定“江豚拯救行动”十年计划,将建立江豚冷冻精子库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实习生 林川
2016-12-21 18:51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12月2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农业部获得一份题为《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以下简称“《江豚拯救计划》”)的文件。该文件披露了长江江豚的处境并提出了一系列人为干预保护措施。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在这一系列人为干预的保护措施中,遗传资源保护(离体细胞及冷冻精子库)这项行动是此次拯救计划中较为突出的亮点之一。

《江豚拯救计划》称,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表明,洞庭湖、鄱阳湖中长江江豚的数量分别约为90头和45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数量仅约50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年均下降速率为13.7%,且呈加速下降。如果不采取人为干预措施,预测在未来10余年内,长江江豚种群极有可能下降到野外灭绝的临界数量。

江豚种群评估周期从6年缩短到2年

江豚种群评估周期从6年缩短到2年是此次保护行动的一大亮点。

据《江豚拯救计划》介绍,由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变化,人类活动对长江江豚的影响仍未停止,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和阶段性全面调查,及时掌握长江江豚的数量及栖息地变化情况十分必要。

对此,《江豚拯救计划》指出,应每2年评估一次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变动情况,对已有的相应保护对策及保护措施进行适应性调整建议;系统评价长江干流及两湖水域的洲滩、水质、鱼类、水下噪声状况,预测长江江豚种群变动趋势;对敏感水域开展常规性监测,掌握重点水域长江江豚种群变化状况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此外,定期向社会发布长江江豚生存状况报告,扩大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影响,提升全社会参与长江江豚保护的意识。

《江豚拯救计划》还要求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并对鄱阳湖、洞庭湖及干流自然栖息地进行恢复和重建。

迁地保护区人为活动问题亟需解决

《江豚拯救计划》指出,目前,在湖北省、湖北省/湖南省交界处、安徽省均建有长江江豚人工迁地保护区,但是这些保护区目前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比如渔业纠纷、社区矛盾、水质污染、湿地退化、滩涂占用等。

迁地保护区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与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密切相关。

针对这一问题,文件提出了三点解决措施:

1、促进迁地保护区生境条件改善,消除人为活动影响,补充故道鱼类资源,改善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

2、在已建成的迁地保护区之间进行长江江豚个体交流,优化长江江豚迁地种群结构,降低近亲繁殖和遗传退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固定的迁地保护区个体交流机制。

3、评估长江江豚自然环境状况,在条件允许时从已建成的迁地保护区中逐步对外输出长江江豚个体,推进新建迁地保护种群。

人工繁育初具规模但有待完善

《江豚拯救计划》提到,目前,在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石首市和安徽省安庆市已经建有3个长江江豚饲养群体,饲养方式分别为人工水池、网箱和网栏,群体规模已达10余头。同时,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建有大型水族馆,其基础条件和设施比较完善,并且有较强的技术团队,饲养繁殖多种鲸豚类动物。

因此,《江豚拯救计划》强调,应完善武汉、石首、安庆等地的长江江豚繁育保护设施,在长江中下游新建1至2处长江江豚全人工繁殖保护中心,逐步扩大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群体规模;选择1至2家符合条件的大型水族馆,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改造和设备提升,开展长江江豚饲养、繁殖、研究工作。

遗传基因技术将用于拯救江豚行动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告诉澎湃新闻,遗传资源保护(离体细胞及冷冻精子库)是此次拯救行动计划新增加的一项。

《江豚拯救计划》介绍,该保护行动采用物种特异性微卫星(SSR)标记及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标记技术科学评估长江干流、鄱阳湖和洞庭湖长江江豚自然种群,以及天鹅洲故道等迁地保护长江江豚群体的遗传资源现状,建立完备的长江江豚谱系样本库和遗传基因信息库。

并且,《江豚拯救计划》要求利用国内生物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成熟的基因技术和先进的设施设备建立长江江豚离体细胞及冷冻精子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