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骗补的新能源车企吉姆西起诉财政部获立案,称处罚认定存偏差

澎湃新闻记者 王文秋
2016-12-22 19:19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水平和部分高管被捕、被财政部追讨巨额中央财政补贴、生产厂房被查封、员工被遣散,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吉姆西)实际上已陷入瘫痪。

但吉姆西仍试图通过一场行政诉讼来减轻财政部对其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处罚力度。

近日,澎湃新闻从吉姆西委托律师邓学平处获悉,吉姆西起诉财政部已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吉姆西的起诉书材料显示,其诉讼请求主要是要求撤销财政部对其行政处罚,并且对“符合补贴政策的403辆新能源车进行清算并发放补贴款10831万元”。

代理律师邓学平向澎湃新闻表示,吉姆西在填写申报材料时客观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但财政部认定虚假申报汽车数量偏高,对应骗补金额也超出了实际数量。吉姆西认为财政部不应追回其2015年所获得的中央财政预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资金。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吉姆西之前在被财政部调查期间两次要求从苏州市吴中区经信局处撤回申请材料,最后要求“申报数量应当以最后一次直接上报给江苏省经信委且未撤回的403辆为准进行计算”,实际上就是一种规避调查的行为。

中国电池网董事长于清教对此分析称,补贴政策的实施,初衷是为了扶持新兴产业,支持新技术的发展,但很多企业选择把钱投到产能扩张上,没有把补贴用在刀刃上,用在技术研发上,背离了国家发放补贴的初衷,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严查骗补,是对真正踏踏实实做研发的制造企业的支持,也是对消费者的负责。

两次撤回申报数量,被指规避调查

吉姆西此次起诉财政部,首先就对财政部此前公告中认定的公司骗补总体情况提出了异议。

今年9月8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发布通告称,经核查认定,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约2.6亿元。

“虚假申报1131辆”的认定结果,是财政部按照吉姆西第一次申报的1292辆减去吉姆西2015年实际销售量161辆后认定的。吉姆西则认为,应当以第三次申报的403辆为准,因为前两次吉姆西均撤回了申报,不应该将撤回的数字纳入最后统计。

吉姆西的起诉书称,吉姆西共向主管部门三次申报清算资料,且前后两次要求从苏州市吴中区经信局处撤回申请材料。

最终吉姆西根据《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有关事项补充通知》要求,上报给江苏省经信委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是940辆,其中特别标明2015年生产403辆,2016年生产537辆。

吉姆西在起诉书中称,“申报数量应当以最后一次直接上报给江苏省经信委且未撤回的403辆为准进行计算。”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2月24日,财政部青海专员办进驻吉姆西进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吉姆西两次申请撤回申报材料,均是在此之后发生。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认为,吉姆西此举是为了规避调查。

而在财政部检查组2016年4月22日向吉姆西发出的《财政检查征求意见函》中,财政部检查组就表示,吉姆西存在财务资料严重造假、销售账目虚假、生产账目虚假、涂改编造生产记录等问题,而且在2015年底“突击上传虚假合格证,意图骗补”。

更值得注意到的事,财政部检查组在上述《意见函》中还认为,吉姆西是随着“检查的深入”才重新提交申报车辆数量。而从时间看,吉姆西2月22日第一次申报,检查组对吉姆西进行核查是2月24日至3月24日,吉姆西第二次申报数量大幅缩减,正是在检查组进驻之后。

另外,吉姆西对于骗补金额认定也有异议。

在起诉书中,吉姆西还表示,财政部仅能针对不实申报的部分做出处理,而对于已经实际销售的车辆则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既往不咎。

吉姆西据此认为,财政部应当以其2015年已经实际生产销售的403辆汽车发放补贴,补贴金额约为1.08亿元。

质疑财政部处罚未“一视同仁”

财政部9月8日公布的5家存在骗补行为的企业,均收到了后续处理。

吉姆西在对比各家公司收到的处罚后,认为处理结果标准不一,未做到“一视同仁”。

根据财政部9月8的通报,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追回2015年度2416辆违规上牌车辆获取的中央财政补助预拨资金”、“自2016年起取消上述4家企业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对上述4家企业2015年生产销售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由当地监管部门逐一严格审核后重新申报,确无问题的车辆可按原政策中央财政继续予以补助”。

吉姆西公司收到的处理结果则为“2015年生产的全部车辆中央财政不予补助,追回2015年度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同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

起诉书中,吉姆西认为,“存在同样行为的五家企业,被告(财政部)却特别针对原告做出了不同的处理决定”。

而据邓学平律师介绍,由于厂房被查封无法继续生产活动,吉姆西已经遣散职工,公司整体已经陷入停顿。此外,苏州吴中区财政分局已开始根据财政部相关处理意见,向吉姆西发出新能源补贴资金催缴函件,要求吉姆西“尽快将已拨付的2015年中央财政预拨补助资金4532万元按原渠道交回,并将整改情况一并上报”。

而根据9月8日财政部公布的《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财政部认定吉姆西“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在点名通报中财政部相关司局还称:其他企业骗补,是其车辆缺零部件未生产完成;而吉姆西则是根本不具备相应生产能力。通过编造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等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

业内人士:应严厉打击恶意骗补行为

中国电池网董事长于清教则认为,在法治社会,应该严厉打击恶意骗补这种扰乱市场经济的行为。虽然此次对骗补企业的处罚较重,但对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发展来说是件好事。

于清教还指出,新能源骗补最明显的手段就是虚报数量和有车无电。他还表示,国家、行业政策的制定不能只依靠极小范围的某些专家,应该集思广益,宁可政策出台晚一些,也要尽量周全地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和全面性,毕竟试错的成本也是很大的。否则,朝令夕改会令企业和行业无所适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