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绘本作者熊亮:给孩子看的绘本不需要很刺激很鲜亮

澎湃新闻记者 莫琪
2017-01-05 07:59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熊亮

有绘本购买习惯的读者,应该对熊亮不会陌生。这个获得过2014年国际安徒生插画奖提名的本土绘本画家有着很鲜明的个人风格。与大多数彩色鲜亮人物“萌萌”的绘本不同,他的故事是中国质感的,用水墨或极为朴素的色彩画一个无分善恶的故事,甚至颇有些哥特的意味。

上周日(12月25日)熊亮带着他的《熊亮·中国绘本》(十册)来沪做读者分享会。这天正值圣诞节,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听故事。有意思的是,虽然熊亮的粉丝大多为成年人,但现场的孩子们小到走路摇摆大到亭亭玉立,悉数被熊亮的“灰暗”故事吸引。他对澎湃新闻说:“大人们往往觉得那些明亮的、形象滑稽的、有教化作用的故事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这只是成人一厢情愿。”

熊亮

近十年,童书市场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儿童文学读物比重不断扩大,占据40%以上的份额。拿2016年11月的上海国际童书展来说,3天吸引了5.7万人参展,外国出版机构、参展商达到总数一半,但许多家长在选购童书,尤其是儿童绘本时更青睐外版书。根据今年的童书网络销售数据,绘本码洋占比达到20%,其中原创与引进版权平分秋色,但浏览绘本畅销排行榜便会发现,前十鲜有原创作品,这同样暴露出原创绘本缺少精品的现状。

童书展期间,清华出版社的总编辑吴培华曾向澎湃新闻证实,过于依赖引进版权,是国内童书市场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原创童书的制作周期长,而引进版权可以快速实现经济目标。

熊亮的绘画是“野路子”,自成一派,没上过一天美术科班却在15岁时画了200页的《鲁迅选集》,学石涛画罗汉,学萧云从画山水,也学威廉·布莱克用文字与颜料表现“神圣感”,幸运的是规矩的中国绘本市场稀罕他的野路子。

熊亮从作者的角度解释了进口童书的缺陷:“我们的家长在购买西方童书的时候经常会忽视掉一点,就是我们的孩子终究还是要生活在中式的文化环境中的。除非家长能提供孩子‘西式’的生活,否则绘本作为最初的读物,如果孩子无法将它的内容代入生活,反而容易造成困扰,也不利于孩子对自身文化的初期认知。”

熊亮指出,西方绘本有一个隐藏的问题,就是大多作者的创作或多或少具有教化意味,这是西方思维强调认识导致的。他认为,西方绘本故事往往以二元对立的结构推进,比如将一个孩子战胜自己的糟糕情绪的情节,演绎为一个孩子制服了一头怪兽。在熊亮看来,这样固然能使孩子便捷地树立是非观念,但过早地从成人视角灌输二元对立的认知,是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掌握方法论的。同样的情节,熊亮说如果他来处理会画成一个孩子与自己的糟糕情绪和平相处的故事,他认为这更符合东方思想。

熊亮新作《悟空传》试读:

很多家长认为原创绘本故事差、缺少创新,熊亮解释这是因为套路是最有效率的,并指出人物设计夸张的绘本的确容易让孩子着迷,但事实上这样的读物对孩子没什么大好处:“中国绘本容易陷入几大套路:一、人物设计得夸张,这对孩子来说刺激度大,因此情绪反应会很强烈,但这样反而会降低孩子的敏感度。二、颜色太鲜,很多人都认为我的画色调太暗了,然而他们不知道相对而言素雅的颜色更能保护孩子的视网膜,同时能安抚情绪,相反鲜亮的颜色、夸张的形象虽然刺激度高,但跟精神鸦片一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三、文本差,许多绘本的作者文字功夫很差,在该幽默的时候生硬地表达,这样的童书搞笑但并不有趣。”

熊亮有个14岁的女儿,最初是因为女儿才开始画儿童绘本,那时他告别外贸行业不久,画了些成人绘本。事实上,熊亮的儿童绘本并没有完全脱离成人感,甚至成人阅读时也需要精心体味深意,何况等待家长反刍的孩子。

给孩子读绘本是许多家长的日常,但往往有家长不知如何描绘画面场景,那么应该怎么读绘本给孩子听呢?熊亮回答:“读文字就够了,别的都不用加,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好好看画”。他希望家长们不要忽略,绘本文字与图像有两条线,虽然孩子们可能无法直接阅读文字,但他们有超乎大人的图像理解力,能获取文字以外的信息。

也许对于儿童的“平视”,是熊亮画出非典型绘本的深层原因,而这样的绘本,它的读者可能不仅是儿童,更是给孩子读绘本的大人们。

《梅雨怪》试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