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超8000亿,是惊喜还是泡沫?

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号
2016-12-28 22:46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号12月28日消息,尽管有充分的心理预期,我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一定会颇具规模,但当中国教育学会27日发布《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时,还是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根据报告,2016年我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学生规模超过1.37亿,辅导机构教师规模为700到850万。

8000亿是什么概念?回顾2015年我国各省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收入最高的是广东省,9364.76亿元,江苏、山东分别以8028.59亿元、5529.3亿元位列二三位。也就是说,我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已经与一个发达省份全年的财政收入相当。

中小学辅导市场机构规模如此庞大,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因素驱动?市场是否已经足够理性?其规模背后,是惊喜,还是隐藏泡沫的风险?

从萌芽到蓬勃发展——教育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旺盛是重要驱动力

20世纪80年代,我国辅导教育行业进入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入行业发展的快速增长阶段,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外辅导成为许多家长和学生购买教育服务的重要选择。

《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家长非常同意或者比较同意课外辅导是中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的支出欲望较强,超过三成家长表示“给孩子报辅导班不管花多少钱都愿意” ,26.6%的家长“愿意拿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用于孩子的课外辅导”。34.5%的家长表示“课外辅导的支出上限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

辅导行业的蓬勃发展,背后有若干因素的驱动。整体经济环境稳定,教育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旺盛、中小学在校生潜在用户数量巨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是重要原因。

记者采访中得知,从2010年开始,全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公众对于教育文化类产品的消费需求保持旺盛,消费意愿也日益高涨,面向文化教育娱乐类的支出逐渐成为家庭消费日益重要的方向。

庞大的中小学生在校规模,也支撑起了我国课外辅导行业规模庞大的用户群。对此,报告分析,“尽管随着自然人口出生率的变化,我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在2014年前呈多年下降态势,但从2015年开始小学在校生人数重新攀升,加之‘全面二孩’政策,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将在未来一段迎来持续增长。再加上目前中小学阶段1.8亿-2亿左右的在校生人数,构成了我国课外辅导行业规模庞大的潜在用户群。”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也使得在线教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广大辅导机构来说,均是利好的消息。

有进步也有隐忧——辅导行业的健康发展还面临现实挑战

辅导市场经过过往二三十年的发展,不仅渐成规模,行业的成熟度也在日益提升。一方面,以新东方和好未来为首的两家辅导机构,通过早期的快速发展和资本运作,逐渐成长为行业内无法忽视的力量,“双巨头”格局日益显现。另一方面,部分机构能够从垂直领域切入,深耕某一领域,围绕某一专门学科为学生提供完备服务,这也是行业逐渐成熟理性的表现。

但繁荣的市场背后还有一些现象不容忽视,需要冷静打量,深入思考。

环顾目前我国辅导行业,辅导机构中特别具有知名度的还相对较少,行业集中度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机构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尽管行业中拥有几家营收能力强、知名度高的机构,但市场占比依然较小,在8000多亿的市场规模中显得微不足道,迄今为止,还未出现任何一家机构拥有超过1%的市场份额,这充分说明了这一行业的碎片化特征。

同时,家长对于辅导机构的教师认可度普遍偏低。报告显示,有近三成家长对辅导机构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持质疑态度。同时,家长对于辅导机构教师流动性大也表示了普遍性的担忧。近半数家长认为教师的频繁更换不利于孩子在辅导机构接受长期持续的个性化教育,也很难达到持续性提升学习能力的目标。“辅导机构的教师普遍面临职业发展通道不明朗,专业发展存在自发性、偶然性等特点,绝大多数机构没有能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帮助,教师普遍缺乏职业归属感”,有专家分析,这都是未来抑制辅导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困难。

当然,学费价格过高、无法及时了解孩子在辅导机构的学习情况、沟通机制不够完善等也是家长的担忧之处。

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念鲁分析:“辅导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着办学理念和专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课外辅导教育的教师专业水准和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从行业整体来看,个别辅导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背教育规律和国家教育的事情也并不少见,这些做法引起了社会负面影响,也对参加辅导的孩子带来了伤害。”

曾陷入“民营企业”与“民办教育”身份之困——如何让辅导机构成为公立学校有益补充

不能否认,如今的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类型更加多元,内容更加多样,然而其身份定位的长期模糊以及行业管理标准的滞后,阻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具体说来,辅导机构是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依照现行的《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绝大多数辅导机构由于其营利性质无法被纳入民办教育的范畴,陷入“民营企业”与“民办教育促进法”身份之困。“但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后,其营利性民办教育主体地位被明确之后,这一现状将会得以改善。”有学者分析。

那么,该如何引导辅导机构成为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部分省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还不够均衡,部分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差异化和个性化教育开展仍不完善,辅导机构在功能上与学校教学可以形成有效互补。”基于这个前提,应该呼吁,“一方面,不断通过建设提高辅导机构的教育层次,另外一方面要在行业管理方面,通过建立专业规范,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杨念鲁建议。

当然,对照辅导市场的迅猛发展,公办学校也有很多可反思和借鉴之处,如何在保证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的前提下,考虑到教育的个性化 与差异化,让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如何将新技术、新手段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让互联网、大数据都成为学校教育必要有益的补充;如何提升课堂授课的有趣和活泼,让孩子真正爱上学校、爱上课堂……这些,无论对于任何一个教育主体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内容。

(原题为《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超8000亿,是惊喜还是泡沫?》)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