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确定黑臭河道471条,将定期公布中小河道水质监测结果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2016-12-29 15:2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经反复排摸,上海确定全市名录内黑臭河道为471条段。

2017年底前,上海将实现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水质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为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劣于Ⅴ类)打好基础。

12月2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国上海”网站获悉,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转发了由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制订的《关于加快本市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上述治理目标。

明确判定黑臭河道三个标准

《方案》明确,河道黑臭在判定标准上,坚持感官评判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判定河道是否黑臭的标准为:一是投诉多、环境差、有异味;二是参考水质指标,主要有三项:氨氮大于5毫克/升、溶解氧小于2毫克/升、透明度小于25厘米。

按照上述判定标准,根据历年信访投诉、媒体反映、现场调查和水质监测情况,经上海市、区水务、环保部门反复排摸,并经各区政府复核确认,确定全市名录内黑臭河道为471条段(含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考核的56条段建成区黑臭水体),总长度631公里。其中,市管河道15条,区管河道23条,镇村管河道433条,覆盖9个国考断面和23个市考断面。在区域分布上,涉及15个区、127个街镇,主要集中在近郊结合部和郊区。

经分析,造成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沿河违章建筑和直排污染源是河道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污染和禽畜养殖场点污染是影响郊区中小河道水质的重要因素;混接污水和初期雨水通过雨水泵站放江是影响中心城区河道污染的重要因素;河道填堵和水系不畅也是影响河道水质的因素。

进一步健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根据《方案》,上海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需统筹处理好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水环境改善与防汛安全的关系,将城乡中小河道黑臭整治与国考、市考断面和水功能区达标建设紧密结合,既确保2017年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又为2020年全市河道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打好基础。

同时,坚持科学治理与严格执法并重,切实加强水务、环保、城管执法等多部门协作,建立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河道巡查、执法工作机制,及时查处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违章建筑和违法排污等行为。落实定期巡查、保洁、管养责任,进一步健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在社会监督方面,坚持市民评判、社会评价、科学数据评定,让群众全过程参与黑臭河道的筛查、治理和评价,定期向社会公布中小河道的水质监测结果,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治理结果以市民群众满意和考核达标为最终标准。

研究制定河网水系连通三年行动计划

《方案》显示,列入本次水环境整治攻坚战的中小河道总计471条段、631公里。其验收标准为:整治后连续三个月或2017年10月、11月、12月的水质平均值达到考核指标(溶解氧大于等于2毫克/升、氨氮小于等于5毫克/升、透明度大于等于25厘米);整治后或2017年底河道的感观及公众满意度调查比整治前有显著提升。

在具体措施方面,将开展黑臭河道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将黑臭河道两岸各1公里范围内的区域纳入市、区、街镇2017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区块。实施黑臭河道周边污水截污纳管和污水管网完善,加大截污纳管投入力度,2017年基本完成黑臭河道周边直排污染源的纳管任务。

同时,加大黑臭河道周边工业企业整治力度。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置的入河排污口,依法予以拆除,通过截污纳管、调整关闭等方式消除直排污染源。推进绿色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企业治污水平;对不符合区域和产业规划、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坚决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此外,上海还将制定水系连通工程整体方案。对易引发河道水质黑臭或水环境质量恶化的断头河进行调查摸底,结合地区规划,2016年底前,研究制定河网水系连通三年行动计划,逐年组织实施,防止因断头河水流不畅引发新的河道黑臭和环境恶化。

开展全过程水质监测

在执法监督方面,环保部门依据国家及本市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中小河道周边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对超标排放、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和采取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污等行为从严从重执法。依法实施停产整治、按日计罚,依法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实施“双罚制”。对涉嫌环境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水务部门依据国家和本市涉水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中小河道周边企事业单位,在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区域内,未按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的;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设置排(水)污口的,依法从严从重实施行政处罚。

此外,上海市环保局还将会同市水务局完成制定统一的水质监测方案,并对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开展全过程水质监测。整治前,开展一次背景水质监测;整治期间,开展每月一次的水质跟踪监测;整治后,开展三个月的水质验收监测,用科学数据准确评估整治成效。完善水质监测台账制度,定期发布水质监测通报,水质监测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