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争鸣丨“航母打击群”与“航母战斗群”之辩

澎湃防务特约撰稿 马尧
2017-01-05 13:5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编者按】

在辞旧迎新的年初,航母无疑成为中美两国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中国辽宁舰首次前出第一岛链,挺进大洋展开实兵演练,同时第一艘国产航母也在紧张施工,下水在即。另一方面,美国航母编队在2017年第一周“缺席”全球热点前线的新闻已引起广泛关注,因为从二战结束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在围绕航母的讨论越发深入的同时,一个军事术语“航母打击群”(Carrier Strike Group,CSG)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相比之下,我国读者更为熟悉“航母战斗群”(Carrier Battle Group)的概念。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016年12月下旬,南海,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在远海大洋乘风破浪。 视觉中国 资料

要弄清二者的关系,首先得从冷战期间的美国海军战略说起。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美国开始在国际体系内确定其霸权地位。然而,经过二战洗礼的苏联实力大大增强,开始与美国争夺霸权。随着苏联海军的实力壮大,双方争霸的空间逐渐扩展到海洋。为了适应新形势,美国海军战略有了新的发展。莱曼的制海权理论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海军部长,莱曼认为美国必须拥有海军优势,它不仅是要对任何一国海军具有优势,而且要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数支敌国海军的联合力量拥有优势。由此,美国海军的核心作战任务确定为夺取制海权和力量投射。

“三种样式”海军与“航母战斗群”概念的提出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射程越来越远、威力越来越大、精确度越高的反舰导弹的出现,确实给航空母舰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对此,美国海军充分利用迅速发展起来的近程、中程和远程导弹,制导鱼雷、反潜火箭、反潜飞机和反潜舰船等,组成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多层次纵深防御体系,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对空、对舰和对潜的多层次纵深防御作战思想。

随着航空母舰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美国海军还将已有的所有单一用途航空母舰全部改装成了同时具有对空、对舰和对潜作战能力的多用途航空母舰,从而大大提高了航空母舰的作战效能,使“航母中心”的作战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为了更好地遂行“控制海洋”和“投掷力量”的任务,美国海军还提出了“三种样式”的海军作战思想。

美国海军认为,在未来海战中美国海军将主要运用三种样式实施海上作战。一是航空母舰特混舰队作战样式。这是美国海军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并实施以海制陆作战的重要作战样式,它又包括对空、对岸(包括对舰)和对潜三种作战方式。二是反潜作战样式。它也是控制海洋(重点是水下)的重要作战样式,包括战略反潜和战术反潜两种方式,其中战略反潜方式主要是打击苏联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防止苏联进行核打击。三是两栖登陆作战样式。这是美国海军最重要的直接对岸作战样式,也是现代战争中最复杂的一种作战样式。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的两栖作战理论已由过去单纯的平面作战理论发展为立体作战和综合作战理论。

在此期间,航空母舰主要遂行夺取制海权的任务,使美国海军可以不受阻碍地自由使用海洋,因此航空母舰及其属舰组成的战斗单位被称为“航母战斗群”(Carrier Battle Group)。

“航母打击群”:名称之变的背后是理念的革新

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海军面临的外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苏联解体,强大而可怕的苏联红海军不复存在,美国海军的作战对象由“蓝水海军”转变为“黄水海军”,甚至是恐怖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其作战环境也由远洋转变为近海甚至是沿岸,面对的威胁也由传统安全转变为包括非传统安全在内的综合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开始转型。

1992年9月,美国海军部长、海军作战部长和海军陆战队司令共同批准并颁布了《由海向陆——为美国海军进入21世纪做准备》战略白皮书,从而开始了海军战略的新转型。该白皮书对冷战时期的“海上战略”进行了许多重大调整,并提出了建设21世纪美国海军的新框架:(1)变“打海上大战”为“对付地区冲突”;(2)变“前沿部署”为“前沿存在”;(3)变“在海上作战”为“从海上出击”;(4)变“独立实施大规模海战”为“从海上支援陆、空军的联合作战”。这意味着,美国海军除了执行战略威慑和海上兵力投送等传统使命外,必须成为一支与过去有根本区别的海军,它将“为联合行动的展开提供海上远征部队,应国家的需要而采取由海向陆的行动。”

事实上,该白皮书一改海权论的传统教义,在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将在大洋上决战夺取制海权当作首要任务,而是将支援近岸和陆上作战作为自己的使命,因此成为自海权论提出以来最重要的海军文献。白皮书中所提出的“由海向陆”战略反映了新时期美国海军在国家军事战略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在作战任务、作战方式等方面转型的开始。

从2003年3月起,美国海军已不再使用“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戒备群”这两个名词,将分别用“航母打击群”(Carrier Strike Group,CSG)和“远征打击群”予以取代。航母打击群将会具备航母战斗群的全部作战能力,仍然是特混舰队的首要打击力量。在航母打击群编队中,水面作战舰艇将会全部为“宙斯盾”舰,但数量将减少到3-4艘。由于E-2C 舰载预警机作战性能的提高及装备CEC(协同作战能力)系统,这些舰艇将会有效地担负起航母的防空、反舰和反潜等作战任务。在大规模冲突和高度威胁出现时,航母打击群将与水面作战群和远征打击群一起组成“远征打击力量”,具备力量投送与保护、以及全方位的打击能力。

航母打击群的舰艇组成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一个典型的航母打击群包括以下几种舰艇:1艘航母,2艘导弹巡洋舰,2艘导弹驱逐舰,1艘护卫舰,2艘攻击型核潜艇和1艘补给船。其核心就是要取得并维持海上控制,主要包括:保护经济及军事航运;保护海军陆战队两栖部队的投送、展开及作战;确保海上存在,以保护国家利益。

航母打击群仍然是美国海军作战力量的核心和最强大的海上作战平台。即使其编队船只的数量减少,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使航母打击群维持其作战能力。得益于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航母舰载机打击力量的大幅度增强,可以弥补因水面舰艇数量的减少而带来的影响。由于目前的航母舰载机可以在较长时期内,持续每天对数百个目标进行打击,从而使航母具备了空前的打击能力。换言之,美海军的航空母舰的作战任务重心已经从冷战时代的夺取制海权向冷战后的使用制海权转变,对大陆纵深目标的打击已然成为航母编队的首要任务,因此其名称从航母战斗群转变为航母打击群。一词之变,意义全然不同。

从战争形态长时段的演进来看,美国海军战略转型恰逢人类战争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时期。航母打击群的出现正是新军事革命的结果,它的意义可谓深远:舰载机对精确制导弹药的大量使用,使海权国家具备了向陆权国家的纵深地带,甚至是被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津津乐道的“世界岛”(欧亚大陆腹心地带,编者注)的大部分地区进行远程常规精确打击的能力。可以预见,随着“福特”级航母的入列,美海军航母打击群的作战威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