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政文:雾霾天补课被举报,反思的应该是谁

丁雅诵/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众
2017-01-10 21:53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学生举报学校重雾霾期间补课,结果课没停,反倒是举报者的电话号码落入学校手中,导致举报学生被批评。近日陕西某中学发生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目前相关部门已对学校进行了通报批评、检查约谈等方式的处理,但事件折射出的隐私保护机制、教育功绩观,以及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等问题,仍值得我们深思。

保护举报人的隐私权,这既是道德约束,也是法律要求。“实名举报”能否长期实施、能否起到良好效果,对举报人的有效保护是重要前提。此前,我们已经多次看到一些因举报信息被泄露而受到打击报复的案例,甚至不乏一些极端事件,令人痛心。

本次事件中,被泄露信息且遭受批评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确立的未成年人,这就更令人忧虑。一方面,该学生还要继续在学校学习,未来如何处理与校方、老师和其他同学关系,让人不免担心。更令人担忧的是,当法定的权利被侵犯之后,对于个人安全的恐惧与焦虑会在人们心中蔓延开来,或将有更多的人宁愿忍受现状,也不敢不愿再向相关机构进行举报。不难想象,那些目睹了举报学生隐私被起底,并受到不合法、不合理批评的孩子,当他们今后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将如何应对。如果小小年纪的孩子学到的都是“遇事绕着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结果将不堪想象。

让人痛心的还有学校的反应。雾霾当前,明明教育主管部门下了停课通知,学校还是“顶风作案”,当学校得到举报通知时,第一反应竟不是遵守规矩,尽快停课,而是要了解“谁举报的”,这都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学校的教育功绩观出了大问题。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句玩笑话正展现出当下教育“唯分数论”的现状。尤其对于那些即将面临高考的孩子,最后的几个月更是加码冲刺的关键时期,一分一秒都不容耽搁。在一些学校的眼中,高考的现实压力远比雾霾的慢性危害更严峻。从这个角度来说,雾霾的问题要解决,应试的思维也亟待扭转。高考指挥棒不变、教育功绩观不变,减负就难以落到实处,围绕补课而产生的“风波”就不会消停。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本应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于价值观还未成形的孩子来说,学校老师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我们强调一万遍“法制观念”,还不如依法做好一件“对的事”。学校无小事,老师的言行无小事,期待学校老师和教育相关部门身正为范,不要变成孩子们的“反面教材”,不要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灰色的种子。

(本文原题为《雾霾天补课被举报,反思的应该是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