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苏-35后勤保障“压力山大”?是否会像F-22不易保养?

微信公众号@北国防务 杨政卫
2017-01-12 15:2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编者按】

据中国军网去年12月29日报道,首批4架苏-35战机已于去年年底交付我国。

苏-35战机虽然十分先进,但战争有着自己的铁律。对于一款装备来说,其战力不仅取决于武器性能,更在于良好的出勤率与可靠性。那么,在我军换装苏-35后,其后勤支持是否能跟上?它是否又会像F-22那般“精贵”,不易于保养?

参加珠海航展的苏-35

虽然目前没有具体数据说苏-35后勤需求怎样?要怎么保养?单位飞行时间保养多少?保养多贵?但从公开信息已经可以确认两件事:

它的后勤比苏-27简单非常多

对于有操作苏-27经验的部队而言,苏-35的后勤基本上没有“学习期”。也就是说,只要飞行员战技熟练了,这就是马上可以投入高强度战场的武器

简单的说,原因就在于:

机上(航电)设备采用数字化、扁平化、一体化设计

机械等部分大多沿用成熟系统

额外加了一些利于后勤的设计

苏-35座舱特写,其设备可靠性高

首先是航电系统,机上跟电有关的功能系统都数字化,甚至飞控也做到了全数字化。数字化的优点在于信号不易失真,传统如模拟或机械类的控制回路,如果零组件有受损或污染,可能就会影响运算功能,然后就引发故障,保养上就必须很小心,而数字化的基本上只要连接正常、计算机正常,功能就正常(除非程序有漏洞)。而且数字系统大都是用固态科技制造,可靠性都很好,苏-30MKK之后的飞机装备的数字计算机、显示屏等的平均故障间格动辄达到10000小时,甚至超过飞机寿命。

数字化之外,还要扁平化、一体化。这样系统跟系统之间可以直接沟通,不用一层层的沟通,也就不会有中间一个环节故障导致瘫痪大量系统的问题。例如苏-35的大气数据转成数字讯号后,就直接进入资料干线,所有系统都可以直接取得大气数据。中间即便有系统故障,也不会影响其它系统取得大气数据。

苏-35机上有两台KSU-35计算机

一体化就是一个计算机取代以前很多台计算机。例如KSU-35控制系统的一个计算机就可以取代以前的自动控制计算机、飞控计算机、限制计算机、发动机控制计算机等,而所有导航、控制、瞄准、光电的处理也统归一个导航计算机处理。

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每个计算机内都可以灵活分配资源给不同功能,等于是虚拟出次系统计算机——由于是虚拟的,因此基本上不会坏,因为坏了以后系统也会再分配资源。另一方面,这样的大一统计算机通常又有备份,例如飞控计算机攸关性命,就有4台备份,导航计算机也很重要,所以也有2台备份。

因此在飞机的功能系统方面,由于数字化、扁平化、一体化设计,可靠性会大幅提升,而且这些系统又有自我诊断功能,能具体指出如何维护。这些数字系统大都有10000小时的平均故障间隔,实用上只要跟着飞机大修时做大检修即可。

苏-35在使用大量新技术的同时,也采用了大量成熟系统

再者是成熟系统,除了与功能有关的有大幅改进外,苏-35也沿用了很多成熟系统。例如在航电架构上它虽然直逼5代机中央运算的架构,但实际上还是保有4+代特征,在硬件上还是有几大系统之分,不像F-22是直接进化到单一的综合计算机。这样虽然没有F-22先进,但相对成熟,不用担心系统整合的问题。

它的机体、机械构造仍旧是苏-27改进而来,导航计算机是用非常成熟的Baget-53加上新的运算模块改进出来,就连看似很容易故障的高功率放大器,也是在苏-30MKI雷达的放大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都已算是成熟系统。

在苏-27上试验的“雪豹”E雷达,苏-35上雷达的使用维护将更简便

因此,苏-35在机械等维护上,即便有简化,也应会与苏-27类似,这对于已经熟悉苏-27系列的部队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此外,苏-35在结构设计上也有考虑维护性。事实上,在早前苏-33UB上就已经考虑维护性,其表面开口就比苏-27、苏-33少很多。其中一个例子是雷达维护。苏-35采用苏-27M的设计,打开舱门就能够维护雷达,不用像苏-27一样要把整个雷达罩往上掀,把雷达往前推。而且在雷达系统中,计算机是数字化的,信号产生机是固态的,都是长寿系统,最需要维护的是放大器等高功率、非固态设备,而这些设备恰好安装在下方,大约是人站着的高度,利于维护。而且,不像以往的战机需要在每次飞行完更换氧气瓶那样,苏-35有氧气发生装置,省掉这麻烦。

解放军的苏-30MKK还有许多外界所不熟知的特点

在利于后勤设计方面,值得介绍的是苏-35的遥控检修能力。很多人都知道F-22的一个绝活,即地面管制中心可以通过无线遥控检测机上系统,帮忙分析状况,协助飞行员解决问题。如果真的出现故障,飞机还没降落,后勤就已知道,所以飞机一落地即可展开相关后勤作业。

其实,这个功能苏-27M有,苏-30MKK也有,甚至苏-27、米格-29也可以通过改装套件获得这一能力。这种系统基本上就是机上“飞行数据记录器”(俗称“黑匣子”)的扩充。在苏-30MKK上,记录器内建计算机,可以进行实时分析,也可以通过无线电传给地面站,由地面站更强的计算机帮助分析,而且必要时可由地面专家协助飞行员处理问题。

训练中国苏-35飞行员的俄军苏-35S和苏-30M2

苏-35的计算机比苏-30MKK地面中心的计算机还要强,而且内建专家系统,原则上可以自行分析解决已知问题,但其纪录系统仍可与地面连线,使地面专家能够帮忙解决非预知的问题。因此上述F-22的"神功",不用说苏-35,其实苏-30MKK就已经有了。

功率放大器是苏-35最需要维护的设备之一

据此,大概可以预知,苏-35的后勤维护相对简单,航电检修与维护几乎不用烦恼,就连直觉上最容易故障的“雪豹”-E大功率无源相控阵雷达,也做到了6000小时寿命与1500小时大修

另外,发动机1000小时的大修周期也与飞机接近,可见平常操作苏-35时应着重在机械与少数电子设备,如功率放大器的保养,这实际上就是苏-27的保养勤务的一部分而已。对于用过苏-27的部队,苏-35的后勤几乎是不需要学习的,估计也不会有新机服役初期妥善率偏低的问题

两次下线后直接前往叙利亚战场证明了苏-35的高可靠性

几年前,苏霍伊公司主动将苏-35的保修期由军方要求的1年提升到3年,而且已经有两批苏-35是一出厂就直奔叙利亚战场执行任务,这都显示出这架飞机的成熟可靠。

可见,如果我军装备苏-27的部队换装了苏-35,那么后勤压力并不大,从长远来看其负担甚至会减少

(原题为《解放军苏-27部队换装苏-35无压力,后勤简化是关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