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栏·韩羽 |陈老莲画《归去来图卷,解印》的翻空出奇之趣

韩羽
2017-01-16 08:53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编者按:陈老莲的《归去来图》画的是陶渊明的故事,实则是听闻好友周亮工做了清朝的官吏后,觉得很惋惜,借古喻今,希望他能跟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更多画面内外的故事,《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名家专栏本期刊发知名画家韩羽先生对此的解读,同样有翻空出奇之趣,真解人也:

陈老莲 《归去来图卷,解印》

陈老莲画《归去来图卷,解印》,主体人物看似陶渊明,实则非也。乃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写李逵段段都在宋江事后,以李逵朴诚在显宋江之恶之意。且看图中的两个人物,一昂首挺胸,不折腰也,一曲身弓背,折腰也。“折腰”与“不折腰”之间,就是一枚官印。谑不避虐,入木三分骂亦精。

对这图卷,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故交周亮工降清,路过杭州向他索画,洪绶不应,后经屡请,才作《归去来图》,用心良苦地劝周亮工不要为清廷服务,图中《解绶》(即《解印》)一幅,绘陶渊明傲然官禄,两眼充满着愤懑的神色,形象高大。而接印的书生,个子矮小,弯背荷腰,一副拘谨贪禄的猥琐模样。”

读了这文,再看图卷,想起旧体诗,如谓此图完全出之画法,不如说更像是出之诗法。作诗依靠的是比、兴,是借此而喻彼。陈寅恪在谈到释读诗章时,一是考证本事,一是解释辞句。换言之,即要弄清今典,即当时之事实,又要弄清古典,即旧籍之出处。试以陈翁的话来比照此文此图,图中的陶渊明是古典,其旧籍出处是人们熟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图中的另一小人物,则为今典,即影射文中所提到的“降清的故交周亮工”。

或问,绘画是就物肖形,何必古典今典?盖典故之作用于叙述,一语可敌千万语,借用典故,恰是以诗法打通了画法。固然陆士衡说过“存形莫善于画”,可是画中之形,为时间、空间所局限,就是说仅是一刹那间的静止状态,欲使“画”善于存“形”,还必须使画中之形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其实画家们毕其一生孜孜以求的也就是如何“善”于存“形”的问题。《解印》集古典今典于一图,在“善”于存“形”亦即使画中之形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上迁想妙得、翻空出奇,令人目为之夺,甚而气为之夺。

画法用典,《解印》为嚆矢欤。

延伸阅读:

陈洪绶(1598年-1652年),字章侯,自号老莲。在绘画方面,陈洪绶擅长人物,但花鸟,草虫,山水无一不通,其用笔细致有劲,有李公麟和赵孟頫等人的画风神态。

《归去来图》共分采菊、寄力、种林、归去、无酒、解印、贯酒、赞扇、却馈、行乞和渡酒十一段,现藏于美国檀香山火奴鲁鲁艺术学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