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孩子停止讨价还价的5句话,你觉得妥当吗

编译 Dora
2017-02-13 13:49
亲子学堂 >
字号

孩子似乎总能摸准我们的软肋,他们爱撒娇能撒泼,我们发现自己很容易就陷入到讨教还价的拉锯战中。该如何做到温和而坚定呢?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做法,你觉得妥当吗?说说你的看法吧。

作者:Heather Steiger 来源:yourtango.com

上个礼拜我正在超市购物,听着售货员一件一件地扫描货品,发出“哔”、“哔”的声音。突然我听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说话声。她看起来还在上幼儿园的年纪,正在央求妈妈给她买一个樱桃味的棒棒糖。

“妈妈,我能买这个吗?”小女孩问。

“不行哦,亲爱的。”妈妈笑着说。

“但是妈妈,我没吃过这一种。”

“家里已经有很多糖了。”妈妈提醒她。

“但是没有这一种呀。”

“我说过了,不行。”妈妈回答道,一边开始翻阅旁边的娱乐杂志。

小女孩发现说不通妈妈,于是发起脾气来。她的小脸涨红,开始大声抱怨妈妈不公平,妈妈对她不好。

紧接着她开始使用另一个策略:哭。她一边哭一边说话,故意很大声地喘气,制造出夸张的效果。

“好吧好吧,你把那棒棒糖放到购物车里吧。”那位妈妈妥协道,“但是晚饭之前不能吃哦。”

“我能在车上咬一口吗?”小女孩问。

“我们上了车再说。”

小女孩顿时破涕为笑。

我要说的是,虽然我自己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但我知道这位妈妈刚刚拿什么跟女儿做了交易。她的原则。她给了一个坏脾气的孩子想要的糖果,却助长了孩子讨价还价的坏习惯。但事实上,她不需要也不应该那么做。

我想交给这位妈妈一张小卡片,小卡片上有我总结出来的五句话。这五句话是我多年来实践出真知的结果。每一句都很有效,而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心情来决定用哪句话回答孩子。

下一次你的孩子再试图用哭闹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你应该掌握主动权,拿出妈妈应该有的样子。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的原则要前后一致。

如果你说了“不”,你最好抱着认真的态度。如果你改变了想法,你的孩子就会多得到一个糖果。同时他们也学会了,要打破你的底线并不是什么难事。

一起来练习这五句话吧,下次孩子讨价还价的时候一定会派上用场。

需要提醒的是,这些拒绝针对的是作为母亲的我无法承受的那些要求,我不是用这些句子随随便便对付孩子,其他时候,我仍然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1.“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了。”

这是在所有句子里我使用得最多的一句。让我来给你演示一下。

孩子:“妈妈,我能买这个玩具吗?”

妈妈:“不行哦,亲爱的。”

孩子:“但是妈妈,我还没玩过这个。”

妈妈:“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了哦。”

孩子:“你什么都不给我买!”

妈妈:“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了哦。”

如果孩子一直不停地讨价还价,我就转换为复读机模式,一直重复地告诉他这句话。

2.“这个话题我们不讨论了。”

孩子:“小明晚上能在我们家过夜吗?”

妈妈:“不行哦,他上个礼拜已经在我们家过夜了。”

孩子:“求求你嘛。”

妈妈:“这个话题我们不讨论了。”

孩子:“但是……”

不用再跟孩子继续说了,用行动表示我要终止这场谈话。微笑着把头转过去,或者直接飘走。

3.“对话结束。”

孩子:“我能去骑自行车吗?”

妈妈:“不行,外面在下雨呢。”

孩子:“但我可以穿上雨衣,而且雨也不大。”

妈妈:“对话已经结束了哦。”

孩子:“求求你啦,我好想去!”

妈妈:“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了哦。”

一样开启复读机模式。记住,此时要做一个“铁石心肠”的妈妈。

4.“别再提这件事了。”

孩子:“我想买这双鞋。”

妈妈:“不行,这鞋超出我的预算。”

孩子:“但我不想要购物车里的这一双了。”

妈妈:“那鞋子是你自己挑选的,既然放到购物车里就不能改变了。别再提这件事了。”

孩子:“可是我需要这一双!”

妈妈:“别再提这件事情了。”

没错,你说完这些话孩子会哭得更大声,但你要记住,只有你坚持自己的原则,孩子才会逐渐去适应和理解,而这个过程是一个马拉松。

5.“这件事已经决定了。如果你再问的话,就要承担后果了。”

孩子:“我可以看一会儿iPad吗?”

妈妈:“不行,你知道吃饭的时候不能玩这些科技产品。”

孩子:“我不会把食物掉到上面的。”

妈妈:“这件事情已经决定了。再说下去的话,今天一天都不能玩iPad了。”

孩子可能会对你发脾气,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但孩子很快就会知道,他们除了听你的话也无处可去。而这发脾气和哭闹的过程,只不过是他们对你的测试。最终孩子会发现,超过规定的要求通常不太可能被满足。记住,在你第一次说出你的决定的时候,就让孩子懂得接受。

当然,如果孩子一直不停地哭闹,你需要耐心、平静地陪着他们,慢慢冷静下来。

更多专业亲子内容,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号:qinzixuetang-xinli

或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