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指挥加蒂接棒杨颂斯到沪演出,还带了小提琴女神杨森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7-01-16 16:02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珍妮·杨森领衔演奏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片段)。 音频来源 RCO(02:03)
在世界交响乐团的顶级梯队里,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一直位列前三,且在各种专业杂志的评选里轮流坐庄第一。
1月18-19日,古典乐界的“超级天团”——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登台,连演两场重磅音乐会。

率队赴华的是该团第七任首席指挥丹尼尔·加蒂。音乐会第一晚除了上演布鲁克纳的鸿篇巨制《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之外,荷兰小提琴女神珍妮·杨森亦将领衔演奏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第二晚,乐团还将带来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的管弦乐名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大海》,以及斯特拉文斯基划时代的巨作《春之祭》。

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新任少帅领衔王者之师

在门盖贝尔格、约胡姆、海廷克、夏伊、杨颂斯等五位巨擎执棒的127年中,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被打造成一个“古董级”的交响乐团,并从世界20支顶尖乐团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世界最佳交响乐团”的美誉。

英国《留声机》杂志曾这样评价:现在已经很难光从声音上辨别某些乐团了,包括柏林爱乐乐团在内,然而你永远都能辨别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它们的声音有时稍显粗糙,但不失透明与温暖,绝不前卫。这绝不是一支“快餐交响乐团”。

丹尼尔·加蒂

2016年下半年,丹尼尔·加蒂从传奇指挥家杨颂斯手中接过了阿姆斯特丹的指挥棒。现年56岁的加蒂在这支百年老团面前,显得年轻又有活力。

加蒂出生于意大利米兰,早年求学于威尔第音乐学院,修习指挥、钢琴与作曲。加蒂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意大利指挥家,早年却繁忙在世界各大歌剧院的乐池里,用他的话说:我是听着罗西尼、贝里尼和威尔第的歌剧长大的。作为威尔第音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在全世界指挥与推广意大利歌剧作品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在西方,没有指挥过歌剧的指挥,只能说是不入流的小指挥,因为音乐戏剧的最高形式——歌剧将毫不留情地历练每一位指挥的全方位才能。通过民主选举,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乐团最终找到了加蒂,而他就是一名大指挥。

说起来,加蒂与这支“王者之师”颇有不解之缘。1991年,加蒂从意大利前往荷兰,开始了一趟为期10天的自行车之旅,来到阿姆斯特丹当日正巧皇家音乐厅有音乐会门票出售,他便买了一张低价票,坐在低音提琴声部的后面,第一次聆听了布鲁克纳的《第二交响曲》。

这场音乐会令加蒂浮想联翩。谁曾想25年后,他会从当年的游历听众一跃而为乐团第七任指挥,并以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吹响了领导这支王师的号角。

小提琴女神珍妮·杨森扬弓在即

珍妮·杨森年纪轻轻出道,凭着雕像般的美貌平步青云,这些年,她越来越给人一种成熟又洒脱的气质。

杨森成长于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家庭,父母和兄弟都从事音乐表演。她六岁开始学琴,曾师从菲利普·赫希霍恩、鲍里斯·贝尔金等小提琴名家,良好的教育环境、过人的天资,帮助她铺平了音乐道路。

珍妮·杨森

2002年,在和阿什肯纳齐执棒的伦敦爱乐乐团首次合作后,杨森一夜成名成为乐坛新贵,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等欧洲一线乐团的邀请纷至沓来。与此同时,迪卡唱片看准了这位少女演奏家的潜力和商机,买断了她的唱片出版权。她的录音一经发行便在乐迷中间风行,异常畅销且屡获大奖。

2012年,杨森首次随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到东艺,带来了门德尔松最广为人知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此番再来,她将献演贝尔格风格迥异的《小提琴协奏曲》。

贝尔格是勋伯格的高徒,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小提琴协奏曲》写于1935年,是作曲家为了悼念马勒的遗孀再婚所生的女儿玛农、一位漂亮的18岁姑娘而作,献词为“纪念一位天使”。4个月后,贝尔格因为被蚊虫叮咬导致血液中毒去世,《小提琴协奏曲》也成了他的安魂曲。

尽管这部作品的技法非常复杂,但由于作曲家有意识地将新的音乐语言和传统手法相结合,还是比较容易被听众接受。不过,《小提琴协奏曲》在中国的上演率不是太高,现场观赏这部无调性作品,强烈的视听冲击是最让人期待的部分。

除了杨森领衔独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加蒂还将带来布鲁克纳鸿篇巨制《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以及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最知名的代表作。

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不多,但几乎首首都是经常上演的名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大海》便是个中代表。德彪西根据法国作家马拉美的同名诗作所写的《牧神午后》,本身就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马拉美听了该作演出后,承认音乐的微妙处理和丰富音响在表现愁绪和光影上超过了原诗的力度。德彪西十年之后写成的“交响素描”《大海》,可以看作《牧神午后》的延续。

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音乐《春之祭》在早期现代音乐里堪称惊世骇俗。在世纪之交,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听起来之所以“新”,最核心的一点在于对节奏的彻底解放:传统均匀的节拍观念被摒弃,代之以自由自在、捉摸不定的全新音符组织方式,不同的拍号甚至会在同一个地方叠置出现。尽管如此,神秘而又动听的旋律时不时地在复杂的音响中飘荡出来,那是数千年前上古生民祭祀的乐声,那是一个把节奏本身视作至高无上的时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