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政文:被免职干部若要“复出”得讲规矩

光晔/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
2017-01-16 22:28
来源:澎湃新闻
打虎记 >
字号

前不久,湖北武汉出台的《受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党员干部管理办法(试行)》颇受关注。《办法》规定,受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领导干部影响期满后,对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因工作需要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提拔任职。《办法》的出台,对受过一定处分后已改过自新,且有志于再干一番事业的领导干部来说,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受处分或处理干部“复出”,并不新鲜。新闻报道中常有某被免职干部再获起用甚至重用的情况,而此人“有关系”“有靠山”的传闻也时常听闻。其实,较之于干部复出的结果,公众更关心其复出的原因和过程。武汉此次出台《办法》,聚焦公众关注热点,回应社会期待,以具体条款明确和规范受处分或处理干部再度复出的条件和程序,掀起了干部复出的“神秘面纱”,“让阳光照射进来”,使干部复出有章可循、清晰透明起来。

古人云:“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允许“犯错”干部复出,是以其认错悔错并改过自新为前提的。说到底,不是将“犯错”干部“一棍子打死”,而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当然,这里所说的“犯错”,并非指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而是程度较轻、影响不大、可以改正的一般性错误。那些犯下大错,属于“四种形态”中最后一种的,自然不在此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干部犯了错,无论是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还是被组织处理,这都是其为犯下错误付出的必要代价,但同时也应给其彻底躬身自省、改正错误的机会。至于复出,是基于犯错干部在被免职期间的积极表现及工作需要之上的,体现的是组织的信任和爱护。正所谓,“知耻而后勇”,对于组织释放的善意,复出的干部当常怀感激之心,在为民服务中迸发干事创业激情;同时,常思己过,时刻把党纪国法牢记心头。

正像花草需要修枝剪叶一样,干部出了问题也要接受处分教育,这体现党纪严明,传递出纪严于法的明确信号。正因如此,对于因犯错被免职的干部,组织绝不能“护犊”,让其暂避“风头”后,“换个马甲”再出来。相反,被免职干部若要复出,得讲规矩,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和科学的评估。一方面,明确犯了哪些错误的干部有复出可能性;另一方面,对干部能够复出的要求和条件作出明确界定,并在干部重新任职前,充分参考和倾听群众的意见。武汉出台的《办法》规定,“对于干部群众意见较大或者争议较大的,暂缓任职。重新任职决定做出后,组织人事部门应向社会公开被问责党政领导干部重新任职的情况。”这样的限定是十分必要的。有了这样的规定,相信对提升群众参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都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之弦越绷越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地生根,对一些干部来说,之前“不值一提”的“小问题”,如今可能因此“乌纱”不保。而允许干部有条件复出,则为那些改过自新、知耻后勇的干部提供了继续干事创业的可能性。《论语》有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干部犯了错,如能诚心更改,也是“善莫大焉”。从这个意义上说,随着《办法》及其类似举措付诸施行并不断完善,“犯错”干部经过严格把关后重又复出,对激励干部队伍在干事创业中担当有为,不啻一剂良药。

(原题为《干部“复出”得讲规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