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书评丨书店巡按:改变世界的地图与阿加莎的毒药

彭蹦
2017-01-18 18:50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知乎上有个问题:怎么用地图来加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印象最深的,是某位网友推荐的陈述彭院士所绘制的《中国地形鸟瞰图》。陈先生说,这本地图集,是1954年曾世英、任美锷两位先生鼓励他彩绘的,目的在于“描绘遨游太空,俯瞰祖国锦绣山川和建设成就的印象”,这不禁让人想起《三国志》中鲁肃形容荆州的“江山险固,士民殷富,沃野万里”。细看这套地图集,中国各地区的山川形胜,风物照人,都能以俯瞰视角尽收眼底,自然而然地便生出了爱悦之情。由此来看,1998年美国地理学会给陈先生颁发奥·米纳地图科学奖,实在是再合适也没有了。这也是地图的魔力所在。喜爱历史、旅行的人里面,又有谁不爱地图的呢?《改变世界的地图》(哈伍德著,孙吉虹译,三联书店2016年10月版)一书,对嗜好此道的读者来说,实在是一大福音。此书共收入一百幅地图,最早的一幅,是一万两千多年前画在岩壁上的地图,最晚的,则是2005年的《人口地图》和《蓝色星球图》;其中公元前600年的巴比伦《世界地图》和十六世纪的《基督教骑士世界地图》等,都是很有意思的资料,值得读者措意。

近年来,博物类书籍引进得越来越多,这真是一件大好事。而伴随着这类书籍的增多,选题也从一开始的“大路货”转向各类“偏门”发展,譬如这本《醉酒的植物学家》(艾米·斯图尔特著,刘夙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版)——副标题“创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已明白无误地揭示了它的主题。从来都留心各类文艺作品中所描述的酒,记得少年时读《鲁滨孙漂流记》(此处从黄杲炘先生译名,不取旧译“鲁滨逊历险记”),就对鲁滨孙浸了烟叶用以治疟疾的朗姆酒很感兴趣。似乎与我同好者还为数不少,之前《你的名字》上映之时,片中“口嚼酒”究为何物,也引起了热议。而在《醉酒的植物学家》一书当中,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朗姆酒酿自甘蔗,而口嚼酒作为最原始的一种清酒则始于米粒。作者艾米·斯图尔特还介绍了许多花草、树木、果实和真菌——它们统统被人类想方设法地转化为了酒精。另外,尤值一提的是,本书译者刘夙先生长期从事此类书籍翻译,译文质量令人叹赏。佳作而得佳译,诚可谓难能可贵。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几乎人人喜欢,但是,对她在系列小说中使用过的毒药,即便是最资深的“阿迷”,大约也很难一一尽数,要说出个所以然,恐怕就更难了。这本《阿加莎的毒药》(凯瑟琳·哈卡帕著,姜向明译,漓江出版社2017年2月版)即是对这一题目的深入、专业的探究。此前《纽约客》杂志刊发了一篇《阿加莎·克里斯蒂与毒药的黄金时代》(Agatha Christie and the Golden Age of Poisons),介绍本书作者凯瑟琳•哈卡普(Kathryn Harkup,既是化学家、科普作家,又是阿迷)对阿婆书中毒药的研究,当时津津有味地读了好几遍。没想到,中译本这么快就得到出版,让人忍不住要给出版社大大地点一个赞。

曾经读过连阔如先生《江湖丛谈》一书,大开眼界,印象极佳,从此便一直留心与之类似的书籍。方继孝先生所著《撂地儿》(三联书店2017年1月版)一书,便与《江湖丛谈》有几分相似。书中写的乃是四十位曾在天桥撂地演出过的艺人,对相关曲艺的源流演变也作了梳理,所附图片尤为难得而精彩。可惜的是,此书与方先生之前所撰关于名人墨迹的几本著作同病,成书都太过仓促潦草,令人颇有不尽兴之恨。这样好的一个题目,如果能再做得深入、精细一点,就更好了。
最后想要推荐一本《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林晓筱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版)。最早接触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的作品,还是湖南科技出版社那本《跳跃的无穷》(作者名被译为“戴维·福斯特·华莱士”),当时的印象便是:奇人奇书。如今这部入选《时代》周刊“一百部最佳非虚构英语作品”的著作中译本出版,自然不能错过。华莱士这类作家,是中文世界里见不到的那种类型,博学、睿智到令人惊叹的地步。他的作品的出版,无疑会丰富中文写作的可能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