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大部分地铁线今年有望周五、周六晚延时运营60分钟

上海发布
2017-01-17 20:0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申通地铁今年将通过开通新线,增能提效,运营延时,进一步提升乘客获得感。那么上海地铁网络下一步将如何发展?愈发庞大的轨道交通网络如何安全有序运营?市人大代表、申通地铁集团董事长俞光耀今天中午作客上海发布微访谈,来看他如何回应网友们最关心的问题。

近期两大利好:增能+延时

上海地铁6条线路计划增能:1、4、9、10、11、13号线。

9号线计划在今年6月底,最大运用列车数由46列增加为50列;开行交路维持“佘山~杨高中路/松江南站~杨高中路”大小交路;佘山~杨高中路的最小行车间隔由3分钟缩短为2分30秒。

1号线增能主要集中在北段(上海火车站—富锦路),计划今年底前开行交路调整为“莘庄~富锦路”单一交路;最小行车间隔维持在2分44秒左右。

11号线计划6月底左右,在11号线一期、二期屏蔽门整改完成后,最大运用列车数由66列增加为70列;开行交路维持“南翔~三林/花桥~罗山路/嘉定北站~迪士尼”交路;早高峰期间增加高峰覆盖时段,南翔~三林区段最小行车间隔缩至2分钟。

此外,通过持续优化运营调度组织措施,提升车辆等设备维保质量效率,从软硬件上进一步挖潜增效,不断增强网络运能运力。

今年大部分地铁线有望周五、周六晚继续延时

2017年4月1日起,1、2、7、8、9、10号线(不含2号线东延伸段)逢常态周末(周五、周六)及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延长运营60分钟(其中,1、2、8号线是在2016年12月初延时30分钟基础上再延时30分钟,累计60分钟)。

第二次延长自2017年7月1日起,3、4、6、11、12、13号线,逢常态周末(周五、周六)及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延长运营60分钟。

关于停运改造

1、8号线人民广场站为何要停运改造?

俞光耀说,目前上海地铁工作日客流达1020万人次以上,最高达到1152万人次。1、2、8号线是上海地铁网络中的“客流王”,人民广场站客流压力巨大。此次改造将在1、8号线人民广场站厅内增加楼梯、自动扶梯和无障碍电梯,改造以后,1号线人民广场站通行能力提升25%,8号线人民广场站提升50%。

地铁站改造为何选择春节前后?

俞光耀说,这几年我们探索出一个规律,上海在春节左右,乘坐地铁的人相对最少。因此我们就选择在春节前后停运改造,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乘客的影响。【停运改造期间,可拨打64370000提出建议】

1、8号线人民广场站25天的封闭施工是为了地铁出行更安全、更便利、更畅通,请广大市民和乘客理解。在停运改造过程中,市民如果有建议,可通过上海地铁的微博@上海地铁shmetro、微信,或拨打64370000反映。

关于未来新线

三个项目投入运营:今年底前,8号线三期、9号线三期东延伸段、17号线三条新线段55公里将建成投运,进一步形成672公里超大规模网络。另外,8号线三期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将于年内通车

俞光耀说,将于今年通车的8号线三期就将采用先进的全自动驾驶技术。全自动驾驶系统的好处就是在安全性能上比人工操作更加可靠,它依靠设备、科技来保证安全,同时效率也更高。今后上海地铁会结合国情和城市特点,引进更先进的技术。

四个项目土建结构贯通:5号线南延伸段、10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13号线三期。

三个项目全面进入土建施工高峰:14号线、15号线、18号线。

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850公里轨交网络

俞光耀说,到2020年,上海将再建216公里地铁,共9条新线,包括:5号线南延伸段、9号线三期、8号线三期、10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三期、14号线、15号线、17号线、18号线等。

运营管理将有哪些新亮点?

到2020年,上海地铁的运营管理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标准

俞光耀说,地铁的长度不能代表管理水平,绩效指标才是。所以上海地铁现在要和世界地铁对标管理,通过加强对超大规模网络的运营管理,使安全、质量等绩效指标在世界上处于一流地位。在探索和实践中,让广大乘客感受到上海地铁的安全、高效、便利。

上海地铁将对列车主要部件全程数字化控制监控,确保运营安全

地铁运营安全一直是广大市民关注的重点。俞光耀说,上海地铁将提高科技保安全水平,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对列车主要部件进行全程数字化控制监控。同时转变管理体制机制,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创造和积累运营经验。此外,还将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员工素质。

地铁将与市民建立更畅通的沟通渠道

俞光耀说,这些年,上海地铁和乘客有很多沟通渠道,电话、微博、微信等等,申通集团及其所属公司还会召开乘客座谈会。另外,“平安地铁志愿者”APP,也吸引了数万志愿者加入。下一步,还将在集团、公司特别是车站层面建立分层分类的乘客沟通平台,让大家随时能反映问题,形成“地铁+社会共治”的局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