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政协委员:分级诊疗通道不畅,社区与二三级医院需协作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7-01-18 19:4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为解决大医院“看病难、配药难”的社会难题,上海近年来积极推广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己走在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一些瓶颈与不足。

1月18日,上海市政协委员方加亮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中指出,当前,分级诊疗的上下衔接不畅,出现社区“一头热”现象。“目前,‘双向转诊’的信息系统覆盖不全,各区之间社区医院同外区二级、三级医院的转诊通道不畅通,外区医院为自身利益对双向转诊不热心。”

针对转诊通道不畅通的现状,方加亮建议,首先要实现社区诊疗的标准化和连续性,确保患者在社区医院和二三级医院能够获得同样优质的服务,必须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划分,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发挥协同效应;其次,要定期考核社区医生对标准指南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要借助三级医院医生带教、下社区、专病门诊等方式提升社区规范诊疗的能力,并以此作为三级医院医生的考核晋升依据,最终实现诊疗标准化;最后,还应保证基层医院的药品配备与二、三级医院衔接,对稳定期慢病管理用药推行长处方政策,保证患者社区用药的连续性和便利性。

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方加亮建议可以参考新农合转诊方式与机制,由政府主导,医保部门加以政策限制,从而将分级诊疗纳入到逐级转诊的制度并加以完善。同时,以各类慢性病分级诊疗为切入点,制定相关的转诊标准和流程,明确社区医院和二、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逐步引导病人就诊“规范有序”,提升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方加亮认为,综合医改的基础在社区医院,但社区医院药品种类限制太多。社区医院的药品由于受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限制,种类、数量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区需求。

“家庭医生服务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的家庭医生服务投入、保障和倾斜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家庭医生制度的激励效应不强,已经不适应家庭医生制度的有效推行。”方加亮表示。

为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方加亮建议市级层面尽快出台家庭医生服务包,形成统一的服务流程、规范和标准指南,建议医保部门应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将家庭医生开展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项目逐步纳入医保范畴。

与此同时,他认为,要完善综合医改激励机制,拓宽家庭医生签约内容,加大医保对家庭医生制度的支撑力度,建立以签约服务为基础的医保费用管理评估机制,调动家庭医生服务的积极性。“社区医院可以将‘医养结合’和‘长期医疗护理’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帮助社会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