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史占中:中国未富先老,应将老龄人口转变为银发人才

澎湃新闻记者 邵媛媛
2017-01-18 18:4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主讲人:史占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主题:安泰智库媒体沙龙暨新书发布会

时间:2017年1月10日

主办方: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史占中教授  齐鲁晚报网 图

【编者按】

201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2.22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6%,推测至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超过年轻人口,两个人就要抚养一个老人。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占中指出,我国老龄化趋势拖累经济增长,社会抚养比的提高,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他建议,将老龄人口的负担变成银发人才,变成创造社会财富的一个主体,实现“老有所为”。

史占中认为,“老有所为”不仅有助于消除和缓解对人口老龄化的悲观情绪,同时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他同时指出,我国存在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层次低、老年人就业渠道不通畅等障碍。史占中表示,老龄人口向银发人才的转变,需要制度和精神层面的紧密融合,社会大众应该改变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偏见,多鼓励老年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史占中发言的摘录:

老龄社会已经来了,我们国家定义老龄人口是60岁以上,根据2015年的数据,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2.22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6%,相当于六分之一,预测到2026年突破3亿,2036年突破4亿,2050年要突破4.5亿。到21世纪中叶,我们的老年人口要超过年轻人口,这是我们老龄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日益变老,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老了。

上海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一个城市,因为上海的人均寿命比较长,在自然增长上,上海连续好多年都是负增长,就是离开的人口远远大于出生的人口,现在上海人口增长是靠新上海人、外来上海人给这个城市增加活力。上海60岁以上老人占到30%,65岁以上占到19.6%,70岁以上12.5%,上海的人均寿命排在前面,上海是老龄人口比较多的城市。

另外,老龄化带来人口红利的消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大的成就是靠人口红利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红利这种现象将难以为继,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老龄人口的抚养比不断提高,我们统计过,到2050年左右,可能有两个人养一个老人。

老龄化带来社会抚养成本剧增。根据全国数据,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少儿抚养比在慢慢下降,2015年开始少儿的抚养比略有提高,说明二胎政策开始生效了。而整个老年的抚养比逐年在上升,负担老年人的压力越来越大。

老龄化带来社会抚养成本剧增,发达的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日本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一个国家,但是他们已经富裕了。而中国是未富先老,我们还没有富起来,但是人口结构已经老龄化了,这给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老龄化拖累经济增长。这个是讲产出比,亚洲一些新兴国家比较有活力,他们年龄结构比较轻,他们的人口抚养比还没有那么高,而中国在亚洲国家里面相对算比较重的国家,日本排在我们前面。

老龄化拖累经济增长,带来社会抚养比的提高,给我们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带来严峻的挑战,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我们要转变观念,还要有所作为,就是把老龄人口转化为银发人才。人口到人才只一字之差,其实差别很大。人口是社会的包袱,人才能够创造社会财富,老龄人口是消耗社会财富的,所以我们要让老龄群体变成银发人才,让他们继续发挥专业所长,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服务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关于老年人的界定,联合国界定是60岁以上,我们跟国际接轨。随着我们医疗水平的提高,健康老年人多了以后,可能这个年龄界定要往后推,多数发达国家已经把65岁以上定义为老年人。非洲国家将50岁作为进入老年阶段的标准,因为非洲国家健康状况落后,平均寿命比较短。同时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对老年人的界定标准通常不是依据年龄,而是向不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角色转变,这个标志可能是比较科学、人文的界定,看你是消耗社会财富的,还是创造社会财富的,这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界定,而年龄是生理学、生物学意义上的界定。

2016年让我们感觉到比较振奋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要再认为自己是老人了,人家70岁还竞选总统。69岁的希拉里和70岁的特朗普开始竞争世界第一强国总统的宝座。特朗普上台后,他的组阁成员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最大的商务部长是79岁,过了年就80岁了。虽然他们是老年人的组合,但是他们领导着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让我们重新刷新对老年人的观念,老有所为。

肯德基创始人哈兰·山德士是65岁创立的肯德基,最后成就了一个快餐的最大品牌。所以,对老年人我们要重新认识。

看美国的统计数据,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国家,是创业的国度。他们55-64岁的老年人创业比例,从1996年的14.3%上升到2012年的23.4%。这个年龄相当于中国的退休年龄。他们整个创业群体当中有四分之一是这样一批所谓的老人,创造了美国非常有活力的经济。美国老年人的经济活动情况给我们带来一个启发、一个震撼,就是“老有所为”是完全有空间的。在欧洲,英国有110万以上的65岁以上老人仍在工作,德国60-64岁年龄段工作人口比例有52%,基本上一半以上仍然在工作,65岁以上的工作比例还有六分之一。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老年人仍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对我国来讲,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开发老龄人口转化为银发人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首先,现在专业人员很多是老年人,特别是从事脑力活动的,由于他专业能力的积累,像老师、医生,随着服务时间不断延长,专业能力不断积累,成为专业人才重要的主体。

第二,有助于提高老龄人自身供养能力,减轻社会养老压力。有人口学者界定,前面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比例提高得非常快,到2020年有将近3亿老龄人口;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051年到2100年可能是重度老龄化。照现在的模型推演的话,到2050年两个人养一个老人,人口抚养比48%以上,这是巨大的社会供养负担。

第三,有助于老龄人与其他社会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把老龄人口转化成银发人才。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离不开社会参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才能享受到整个社会文明成果,比如说老年人在创业过程当中加入我们的网络微信,参与社会更好的互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如果把他关在家里面,跟整个现代文明没有交点,就会错失整个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些成果和享受。

第四,有助于老龄人身心健康。老龄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他有一种被社会边缘化的心理。老龄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他的老年生活更加健康,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除了有这些必要性外,开发老龄化人口,把老龄人口转化成银发人才,还有现实的可行性。

一个是我们的人均寿命在大幅提升,可能是现代医学的进步,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生命的延长,这样使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时间的延长成为一种可能,这是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

另外智力代际差异在逐步缩小。生产方式可以改变,如果整个社会还是以体力为主的话,老龄人体力衰减是最快的,但整个社会活动正好由体力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智力活动密集型,所以未来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老龄人在转型过程当中正好有作为,以他的经验、专业能力的积累,反而在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智力方面的差异缩小,老龄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第三,要不断完善退休制度。以色列人口不到一千万,大概七八百万人左右,而他的退休精英人才俱乐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色列的退休精英俱乐部是世界当中做得最成功的,仍在创业创新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成为银发人才。刚才我们前面讲到了,老年人有自己的经验优势、人脉优势、社会影响优势,实际上完全可以在未来的经济活动当中成为一个主要的角色。

老有所为,有助于消除和缓解对人口老龄化的悲观情绪。换一个角度进行考虑,老年人不是一个社会负担,他完全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主体。就像我们教授退休以后,可以办一个咨询公司,指导年轻人创业。这样也有了老年人再就业的岗位,我们完全可以消除对劳动力不足的担心。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比较高后,他们大胆地起用老年人,这是非常成功的,为整个社会带来新的活力。

但我们国家老有所为有很多现实障碍。一个是我们现在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层次比较低。我们有一个统计,在农村,中间主力人群都到城市来了,所以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老人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一个主体。城市里的老人活动主体相对比较有限,实际上这个还没有有效开发。相对来说,城市里老年人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普遍高于农村老年人,但是我们在过度享受生活这样一种观念下,这些人提前退出社会活动,实际上是对老年人才的巨大浪费。

目前我们老年人就业渠道不畅、在市场上的老年就业制度法不健全、对老年人有歧视、老年人70岁以上还工作的话就觉得子女不孝。实际上在日本,出租车司机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到餐厅吃饭的时候服务员都是老太太,日本还是跪式服务,跪在你面前问你要什么饮料。这是整个社会的观念、社会的氛围,鼓励老年人出来创业。我们要改变歧视老年人的观念。

日本既是高老龄化程度的社会,同时他的老年人就业率也高,65岁以上占到总人口的26%,他们的就业比例也很高,65-69岁的就业比例到了40%,70岁照样有人在工作。

日本还有几个好的做法,引导对老年人的专业能力、技能培训,在社区设立银发人才中心,想怎么样让老年人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他的余热。对雇佣老年人的企业有激励措施,整个社会环境当中也是鼓励老年人创业,倡导自足自立、互相帮助、引导老年人就业的氛围。

日本有新型养老社区。社区里面多功能定位,鼓励老年人和年轻人住在一起,倡导鼓励新型的养老社区。老年人跟年轻人住在一起,在代际交流中老年人给年轻人更好的专业能力、专业经验传输,同时在交流中也得到很多愉悦,有助于老年人的健康,保持老年人与社会紧密参与。这样的社区现在中国很多机构已经在做了。另外还有开放式平台,社区通过与政府、医疗机构、大学、企业、NGO组成开放式合作,不断完善各种功能,创造代际交流,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和参与社会的服务,形成一个非常好的社区氛围。

我们希望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要紧密融合,这就需要依靠大家,鼓励老年人去参与社会经济活动。首先,构建一个终身教育体系,完善老年人的技能和知识培训体系,一面是从以前的岗位中退休,同时还可以在另外一个岗位再就业,做他能够做的,做能够发挥他所长的。另外是就业对接,这个可能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组织,就是非政治组织、非营利组织,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

老年人就业还能为企业的经济活动降低成本。你不用给老人交社保、三金,成本是很低的,有助于企业再聘用退休的老年人。同时,可以给对老年人再就业提供保障的企业减税,使企业有激励机制和积极性。雇佣老年人成本比较低,同时他可以得到相应的受益,而且老年人的社会人脉可以为这个企业带来更大的帮助。

倡导这样一个理念,退而不休。退是退下来了,从这个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是不休息,重新在另外一个岗位上再就业。要倡导这样的理念,要改变老年人原有的就业观念,消除大众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偏见。观念的误区和社会的偏见是对老年人才开发最大的一个阻碍。倡导这样一个理念的话,有助于我们把老年人口转化为银发人才。

另外,家庭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不是简单地跳跳广场舞就好了,实际上应该更好地发挥余热,让子女认识到老年人对家庭做出的贡献,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话有助于他身心健康,如果天天在一起的话,像我感觉跟我的父亲天天在一块肯定还有很多冲突,两个人都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话反而很开心,可以相互交流,有助于家庭的和谐,而且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宣传老有所为的优越性与合理性,要让整个社会及企业意识到老年人的巨大作用,接纳老年就业者,在舆论上给予他们积极鼓励和必要支持。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和录音整理,未经演讲者审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