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怎样推动新型全球化?

赵明昊/澎湃新闻特约撰稿人
2017-01-19 11:0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并发表演讲,全球为之瞩目。正如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菲利普•斯蒂芬斯所言,“习近平在这个论坛上唱主角,反映出这个世界的某种变化。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希望美国摆脱全球性责任。中国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今年5月,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厦门举行。习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可谓拉开了2017年中国“大外交”的序幕。

听,中国的声音

其实在达沃斯就全球化发出“中国声音”,无论是时机还是地点,都颇为微妙甚而敏感。世界经济论坛的前身是1971年设立的“欧洲管理论坛”,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教授早在1979年就曾率团访华,该机构以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寻求新发展模式著称。今年是习主席首次参加这一论坛,这本身其实就表明了中国对全球化的坚定支持。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反全球化”现象正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日益散播,高呼反自由贸易、反移民口号的政治人士颇受追捧,他们在2017年的法国、荷兰和德国等国的大选中很可能“登堂入室”。再过几天,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的仪式即将举行,而他则被视为全球民粹主义的“旗手”。

不难看出,作为“资本主义的核心地带”和“西方世界的中心”,美欧作为“全球化推手”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反全球化先锋”在西方国家不乏其人。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忧心忡忡地写道:冷战结束后,支持全球化的广泛共识成为国际秩序的支柱,然而如今,“抗拒全球化的潮流正在西方大行其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针对全球化发声?道理怎么讲,话说到什么程度,提出哪些解决之道,对自身正面临经济转型困难的中国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用一位在现场的英国朋友的话说,习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谦逊而又饱含力量”(humble and forceful)。这篇演讲主要传达了三层核心信息。首先,问题不在于世界要不要全球化,而在于要一种什么样的全球化。一方面,当今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重视和深思。为了促进更具活力、更加包容的全球化,一是要适度管理,让各国结合自身国情选择融入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二是要更加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如果说,过去几十年全球化更多是“增长挂帅”,未来的全球化则需更多处理“分配的政治”,大力应对经济、社会和机遇的不平等。

其次,中国不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换言之,中国为融入和推动全球化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过去很多人总爱讲,“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其实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也会让中国在“反全球化”潮流中成为众矢之的,甚为不智。习近平强调,中国的快速发展,的确借助了全球化,但从根本上是靠“中国人民几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来的”。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人民得到了什么收获,更要看中国人民付出了什么辛劳;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这才是全面的看法。

第三,推动新型全球化,中国会从自身做起,也会“兼济天下”,希望各国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如果说,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以“去国家化”为导向,即不断削弱国家的角色;未来的全球化,很可能国家要“重新回来”,每个国家都不得不承担起更多、更重的责任。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相互依赖的现实,每个国家不仅享有“主权权利”,也要履行“主权义务”,“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习近平表示,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推动全球化,要“智勇双全”

应该看到,推动全球化沿着积极方向发展,维护世界经济的开放性,总体上符合中国的利益。时至今日,中国的经济利益可谓遍布全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内外联通”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一般想象。中国企业、人员和资本走向全球,是大势所趋,正如习近平所言,“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

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反全球化”思潮明显高涨的背景下,在西方国家对全球化态度暧昧甚而迟疑的情况下,在新兴国家遭遇各种困境日趋“内顾”的现实下,推动新型全球化,是一项颇为艰巨的任务,要把各方面的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要对中国的“全球领导力”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信心和勇气固然重要,更需有徐图的耐心、智取的策略。

首先,要协调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非西方大国,美国和欧洲应该不会情愿让中国抢走风头,成为全球化的引领者。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块头”虽大,但道行尚不深,不必急于提出一整套方案,而要推动各国共同反思全球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引导国际社会寻求共同解决之道。同时,中国可以不断“拉响警报”,强化国际社会的危机意识和行动意识,避免全球化大幅停滞而导致“双输”、“全输”的局面。

其次,要找准可以共同推动新型全球化的伙伴,善于借力。此次习主席访问的瑞士,虽然国家不大,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却不小。2017年,除了中国要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之外,德国将在7月主办二十国峰会,越南将负责组织APEC领导人会晤,菲律宾则是东盟系列会议的主办方。中国需要把握“峰会外交”的机遇,增进国际协作,围绕全球互联互通等目标做好大文章,为全球化营造“更多人参与、更多人贡献、更多人受益”的新局面。

第三,要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做好自己的事。行胜于言,润物无声,新的一年,中国需要在国内改革上继续爬坡过坎,把近年来推出的1200多项改革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这既是中国经济“强筋健骨”的需要,也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方案、为国际合作贡献智慧的“底气”所在。2017年,国际经济环境中的动荡因素不可低估,中国在联通世界的同时也需要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强化防风险的意识和准备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演讲中专门引用了这句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名言。在国际社会反思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推动新型全球化,需要因时而动、量力而行,需要有勇有谋、讲求策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