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公共空间计划丨听城市⑥中山广场上,人们在播放什么?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泽音
2017-01-26 15:5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两个中山广场中心的广场舞录音。录音 听城市小组 编辑 廉秀宇(02:40)
我们选择了近似时间段(7月晚7时左右)两个中山广场的内圈进行移动录音。声音路线都是围绕中山广场的中心区域进行录音,听到的是风格趋同的广场舞曲。音频中1:28之前是沈阳中山广场,之后是大连中山广场。

录音场所:沈阳&大连中山广场

录音时间:2016/7/6 Wed. 19:25 & 2016/7/17 Sun. 19:10

录音时长:02:30

声音路线:沈阳中山广场的录音从中山路路口方向开始,紧邻中心群雕像逆时针行进一周;大连中山广场的录音从上海路路口方向开始,紧邻中心广场逆时针行进一周。

2015年底,市政厅发布了“公共空间计划”(具体内容见市政厅微信公众号),期待和大家一起挖掘有趣的公共空间。以下是“公共空间计划”的第一个成果,研究者是沈阳的“听城市”小组(微信公众号:听城市 City-Sound),他们用声音记录结合空间分析的方式,探索沈阳与大连两个中山广场的公共空间体验。

沈阳和大连的中山广场均是近代城市规划遗留物,并对当下城市保有重要功用、均经历了多个执政时期、均在此刻迎来了相似的使用者和使用时段。这两个中山广场均位于城市重要的商业区域和交通节点,从四周迎接各类交通人群,成为一个声景汇聚场所。但由于广场内部与周边有着不同的声音内容和空间结构,人群在进入广场内部之前与进入广场之后的声景会有区别。因此,可以通过地理空间从外至内的方式进行声音描述,尽量还原人群进入广场的声景变化全态。

这个研究将通过六个部分对两个中山广场的声景进行分析。第一、二篇是展现沈阳中山广场的外部交通空间、四周建筑空间和内部空间的声景;第三、四篇是展现大连中山广场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声景;第五、六篇通过对历史成因和广场内部空间特性的分析,分别对广场空间中的话语和播放行为进行探讨。

两个中山广场的声景

播放,狭义来说多来自于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网络媒体。于广义来讲,它表示一种通过声音或影像播放设备将记录的声音或影像进行放送,或将此刻发生的声音进行扩音的行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可被多人听到的播放行为就属于这种广义的播放,当然在公共空间里,播放也有一定的限制,有不可播放的方式,即音量、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等;还有不可播放的内容,即淫秽信息、谣言、违法广告及其它危害公共安全的内容等。

在今日,最为“正式”的公共空间播放活动,是利用政府出资批准设置的音响设备进行的播放,可称为公共播放。而另外一种——广场舞曲播放,则是由民众自主进行。在适宜的行为中,广场舞成为民众最积极参与公共空间活动的行为。这里以两个中山广场为空间背景,分别对这两种播放行为在广场上的现状进行探讨。

沈阳:播放集群占领的声景

沈阳广场上活动的市民

沈阳中山广场有着很大的空旷地带,根据网络地图测量,有近6000平方米的硬覆盖地面区域可供开展广场舞。沈阳在进入春夏季节后,广场舞活动人群会骤增,塞满居住区周边的空地和广场等公共空间。但受到扰民投诉和空间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居住区周边的广场舞人群规模较小。而中山广场四周分布的多为商业和办公等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将广场空间与居住区空间隔离开,广场舞曲播放声未与居住区空间发生直接的“声音”冲突。且广场舞的进行时段,周边建筑空间多处于下班后的空置状态,所以尽管没有有效的绿地和建筑物等隔音设施遮挡噪音,此处的广场舞噪音依旧被区域环境“接纳”。

沈阳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市民

沈阳在七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这一月份市民最爱在日落后进行活动,中山广场在七月份也会迎来规模最大的广场舞人群,我们选择录音的时间就在此时。在广场舞进行的时间段,广场之上的音乐播放噪音与广场周边包裹的交通噪音“和谐共生”。在空间上,交通噪音的产生区域形成了对广场舞噪音区域的包裹,这是一个难以抵抗的噪音群,如果区域内其他不具备管理者职能的空间使用者想要抵制这种噪音,其方式只有远离。另外,尽管在适合进行广场舞的季节里广场上有不少于5处的群体,每一个舞群的音量不止可以完全覆盖自己的活动区域,甚至大到可以溢出自己的活动区域,但几乎所有舞群皆是如此,且每一个舞群都不具备侵占大部分广场区域的意图,于是这些舞群也“和谐共生”,形成一个占领广场的集群。

广场上其它非舞群占领的区域,人们还是有空间可以行走,但在发声音量上无法与之对抗,且对话音量会被压制,导致停留与谈话变得吃力。在全天内最集中的发声时间段里,广场舞曲是广场主声景,是空间使用者用声音进行的集中表达。舞曲形式主要有草原主题、高原主题、兄弟情和亲情主题的四步舞曲、歌颂祖国共产党的“红歌”改编曲、拉丁舞曲等。

如果你在广场的外圈行走,这些舞群的声音会与交通声混在一起,由于广场外围是直接与机动车道连接的,期间没有有效的绿地空间和实体来遮蔽交通噪音及尾气污染,这样的环境是否适于进行广场舞活动也有待探讨。

大连:公共播放的消失

大连中山广场曾有过两种公共播放,一种是音乐播放,一种是大荧屏足球转播。沈阳中山广场今日尚有公共音乐播放,播放内容全部为爱国歌曲及节日祝福,而且其播放音量在广场舞时段会被完全压制。但大连曾经有过的音乐播放内容为“世界名曲”,且曾为大连塑造了良好的声景标识。而对于大荧屏足球转播,它在大连足球热的鼎盛期曾吸引大批球迷将广场占满,叫好与斥骂伴随这种播放占领广场声景。不过今日这两种播放全部消失,而这两种播放却都与这座城市当时的定位有关,当这些定位行不通时,播放也随之消失。“一时之用”所造成的两个结果却也让人看到了两种播放资源的使用可能。

大连实德

足球是大连人难忘的情怀,在近代,这项运动未能给中国带来些许荣光,但它却给这座城市带来过短暂的辉煌。从1994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开始职业化起,大连万达足球队便开始称霸中国足坛,至1999年,大连万达夺得了四届冠军。2000年,大连万达过渡到大连实德,并夺得了接下来的三连冠。就在这段时期,足球标识遍布大连,每逢周末,几乎全城在为球队呐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期,位于中山广场南侧的大连宾馆头顶立起了一座大荧幕,至2000年大连实德夺冠的高峰期,这座大荧幕被重设加高,平日播放广告,周末向市民直播球赛。

大屏幕

这座荧幕在重设加高后破坏了建筑立面的比例,并将这座历史建筑的中间顶部细节遮挡。到了夜间,这座荧幕在四周历史建筑的顶端高度上形成了不协调的亮度,使广场人群形成了集中观看并引领了区域声景。在周日甲A联赛的比赛时段,广场坐满球迷,形成定期的空间使用事件。由于大连队在联赛的骄人战绩,大连也一度定位为足球城市并借此拉动经济,加之广场自身在历史空间中形成的聚集及开放属性,这一特殊的广场占领行为在城市定位的背景下得以扩大。

但这一行为的发起动因是球队成绩优异,可以给集体观看球赛的人群以满足感和对不断取胜的渴望心理的刺激。对于足球城市的定位也和球队的成绩有关,不过这种定位如果不放在足球人才的培养输出与良性的俱乐部运营上,便毫无可持续性可言。在2004年中国足球进入中超时代后,大连队的成绩下滑,联赛自身体系也开始问题频现,这项运动再不能给这座城市以刺激,于是播放行为消失播放设备也随之消失,建筑的历史样貌回归。

大连形象宣传照片

在这一播放行为的同期,该广场另有一种播放,其背后也有一个城市定位背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连逐渐将自己定位为国际港口旅游城市,且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收效,其沿海优势与西式的城市样貌遗留让这座城市有了可开发的诸多资源。在这一背景之下,城市的公共播放也有了相应的设置。1984年,中山广场中心建成了“双频道音乐喷泉”,1995年该音乐喷泉拆除改铺环形理石地面,但在广场四周安装了环绕立体声音响设备36组,定时播放“世界名曲”,成为全国第一个音乐广场,当时广场的正式名称也改作“中山音乐广场”。

这一播放行为未对广场环境及其它广场行为造成打扰,反而对区域声景有所提升,与城市形象的诉求相吻合。不过这一播放资源的调动是封闭的,并未形成与市民的互动,曲目和播放内容的更新讨论没能放之于众,这种参与的弱化导致市民的行为漠视和声景效果减弱。

公众对球赛的播放内容有期盼,有参与感,使得播放行为得以暂时延续,然而播放行为对周边活动和空间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随着足球的没落,缺少持续正面的影响。而公众对“世界名曲”的播放不抵制,虽然认为提升了环境品质,但也没有积极参与其中,政府管理者也未进行有益的维护,两种播放行为由于不同的问题而消失。今日再提及广场音乐,许多人还记得有“世界名曲”播放一事,但已记不得何时消失,只知道广场中心会有老年健身人群的广场舞曲播放。

沈阳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市民

关于大连“国际港口旅游城市”的定位,其一度奏效,今日又面临尴尬的境遇。虽为港口城市,但大连不具备脱离东北经济圈而独立寻求地缘经济优势的能力,辽宁省经济整体疲软,大连自身又难以加速旅游和文化资源更新,造成了这座港口城市无法游离出东北工资收入低和年轻人才外流的困境。市民对公共空间的参与热情也在这种自上而下的无力情绪中逐年衰减,广场自身实体空间的优势未能延承几次播放行为带来的经验,广场声景退化。

结语

东北两个中山广场的声景,可见城市公共空间的内外部结构与历史认知对今日广场话语形成的影响。另可见广场播放行为在缺乏设施维护以及可持续的包容性空间的状况下,造成了趋同而单调的声景,无法在这一行为中调动公众的活力。

对于沈阳中山广场这种纪念性广场,如何在广场空间内设置适于停留欣赏建筑的设施与空间,以达到纪念性的功能是它的一个问题。中心塑像过于高大,广场其它空间过于单调,使得广场成为一座不适于行人停留的空间。

四周缺乏安全保护的人行道设置和过于裸露的交通空间也降低了行人亲近四周建筑物的可能,造成了空间中建筑实体与行人过于疏远,以人性化考量,空间舒适度较差。也由于上述原因,该广场全天的声景要素中只有交通噪音与几个小时的广场舞曲,而对于参与广场舞曲播放的活动人群,其四周绿地稀少、满是交通尾气的环境是否适合这些中老年人在此运动也很值得探讨。

对于大连中山广场,其内外结构具有多元参与的优势,话语环境也具有向外延展和开放的可行性,但在区域总体定位和城市地缘特色不协调的尴尬局面下,丢失了原本可以提高城市形象的优质声景。“一时之用”的城市定位和缺乏开放参与姿态的执行策略,使得声景的营造机制缺乏活性。

两个广场在历史上有过相似的人群与行为,也现存相似的人群与行为。外语角曾经让年轻人成为这个广场的主力军之一,处在求知欲旺盛期的这群市民曾为广场活动指明一种可能,即以学习知识、交流技能为主题的相聚。而且,作为这两座城市历史空间的重要遗留处,这两座广场不仅保留着大量的历史实体信息,它们依旧在今日的城市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完全可以利用广场四通八达的交通便捷性和历史重要性,将此处作为认知城市的徒步行走集合点,并就地展开讨论。

面对现存的广场舞曲播放与广场活动参与方式,从两个方向上看,参与该声景制造的人群,其社会意见表达相对较少,广场舞几乎是他们参与公共空间活动的唯一形式,这是他们参与公共活动愿望的一种满足,于社会来讲,这种行为具有正向意义。但舞曲风格的单调与趋同性对声景的影响也引出一个问题——可供选择的舞曲风格较少。可能是活动人群获取广场舞曲资源的能力有限,可能是掌握广场播放设备的人群对此不在意,也可能是该播放行为之合法性模糊不清造成的播放内容难以扩展。

“听城市”项目

在此,只是对东北两处中山广场的现时声景做的一点调查,并从空间话语和播放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而对广场空间中的话语参与方式和播放方式的探讨,只举这两例显然不够,需要更多地域的声景采集和空间分析才能更有收获。期待未来有更多对城市声景感兴趣的伙伴,去采集各地公共空间中的不同活动、不同播放行为的声音,通过“听城市”或“市政厅”平台,展开更有趣的声音讨论。

(作者系听城市项目发起人,房地产估价师)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