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673场“姐妹游行”的诉求点在哪里

大鸟kiki 静博
2017-01-23 10:28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这两天,世界上觉得自己最委屈的男人,除了韩寒,应该就是特朗普了。

韩寒因为新电影发布的主题曲《男子汉宣言》,歌词扭曲的价值观而被人诟病“直男癌”,他过去在媒体上发表的一系列婚姻观爱情观言论也被扒出来,这些都让女性群体感到被严重冒犯和侮辱。于是网上展开了一系列女权主义和伪女权的争论,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什么叫“中华田园女权派”。

不过,韩寒面对的,只是中国的网民,抗议形式也就限于在微博底下留留言骂骂娘。而美国总统特朗普面对的,则是全世界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抗议游行。鉴于他过去在各种公开场合发布的各种不靠谱的言论,似乎得罪的群体有点儿多。据报道,有数百万人在上周六走上了华盛顿以及美国各大城市的街头,这几乎是人们近三十年来记忆中,美国最大规模的政治示威活动之一。而在美国之外,有673场姐妹游行在全球各地隔海呼应。​

2017年1月21日,美国华盛顿,当地民众参加妇女游行,抗议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呼吁关注女性权利。视觉中国 图

为什么游行队伍里有诸多男士

美国人对游行一般也就看看热闹,大概问问这次是有什么具体事情发生。但这一次不同,有如此多性别、肤色、人种、年龄不一的人聚在一起,举着各式各样的标语牌,难道仅仅是出于对一个已经就任总统的仇恨么(这个总统可是他们自己选出来的)?所以,你不得不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诉求是什么?”“他们游行的意义何在?“

华盛顿妇女大游行的队伍中汹涌着一片片粉红色浪潮。这些粉红色是人们头上所戴的粉红小猫毛帽。它们都是因响应小猫毛帽计划一顶顶手工编织出来的。英文中,小猫毛帽的小猫一词,与特朗普在被曝光的2005年视频中轻侮女性的用词是同一个。自然很多戴着粉红毛帽抗议者的手中都持有怒撕特朗普的牌子。同一天的姐妹游行之纽约妇女大游行中,特朗普大楼也吸引了相当火力。

可是,如果这只是一个女性反对特朗普惊人三观的游行,你一定会错愕除了诸多男士,移民团体、反堕胎团体、环保组织为什么积极参与支持,成为几十万游行者中的一员。事实上,大游行并未把本次的目标仅仅定位为针对特朗普。

游行到底为了什么?

对本次游行是要咋地的最直白回应,可以引用游行的主口号“女权即人权,人权即女权”来回答:要女权,要人权。华盛顿妇女大游行的主口号“女权即人权”来自希拉里在1995年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所发表的演讲。需要强调的是反特朗普不代表挺希拉里。希拉里被批评为体制内女权主义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女性游行官网对此进行的阐释包括:

1. 终结暴力——无论是基于性别、种族的暴力,还是刑事审判制度中的制度暴力;

2. 生育权自由;

3. LGBTQIA权利;

3. 工作者权利:公平工资,健康的、支持有家庭负担的女性的工作环境;

4.公民权利:选举权利,信奉宗教权利,言论自由,不论宗教、性别、年龄、是否残障皆享有保护的权利;

5. 残障者权利:打破社会中因身体残障而存在的屏障;

6. 移民者权利;

7. 环境正义——不能以商业获利或贪婪为由滥用自然资源,剥夺每个人享有干净水和空气的权利。

大游行组织者希望她们领导的不是一次性的草根狂欢,而是一场能够践行大游行纲领旨意,能够深入各个社区,能够持续发酵影响的社会运动。不论是何种性别取向者、何种族裔、残障女性、男性、孩童,不论文化宗教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愿意参与的人们都被鼓励投入到这场运动的发展建设当中。每个人的参与都是对民权运动、女权运动成果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倒退的抵制。

理解华盛顿游行的前提关键词:多元交织女性主义(前方高能,请怀着耐心读完)

要以女性之名号召如此多样性的参与者,达成如此大规模的公开示威游行是如何得以成立的呢?是什么样的社会思潮支撑着这场如此浩大的运动?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无法回避一个最关键的热词,也是社交媒体时代妇女/性别研究的热词—— “多元交织女性主义”(Intersectional Feminism)。

华盛顿游行现场 视觉中国 图

多元交织女性主义(Intersectional Feminism)的概念最早由在UCLA和哥伦比亚大学任职的Kimberlé Williams Crenshaw教授提出。

为了理解这个看起来有点绕口的词,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同一公司担任同一职务的白人女性和亚裔女性面临着同样的升职机会,但有升职机会的时候白人上司会首先提拔白人女性。于是感到心情很糟糕的亚裔女性在这天晚上加班的时候对同为移民,但所受教育程度不高、属于蓝领阶级的拉丁裔清洁阿姨借题发挥,大发脾气。而事实上白人女性因为上司若有似无的性骚扰很闹心,同时因为她是同性恋却怕影响职场发展不敢出柜更闹心。试问对这三名女性,有没有一种女性主义精神可以将她们连接,可以体察她们的痛苦,指引她们对生活的抗争?

这时,多元交织女性主义就被提出来了,它试图承认每一名女性独特的经历背景,可以基于种族、性别认同、性取向、经济能力、文化认同等等的任何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女性所受到的歧视、压迫,从而报以应有的尊重、给予应尽的支持,没有轻蔑忽视,没有理所应当。

多元交织女性主义的必要性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女性主义概念存在着先天缺陷。因为女性标签不能统一战线、简化矛盾、解决问题。长期以来女性主义的内涵始终处于被挑战被扩充的状态。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姐妹”概念(sisterhood) 因其过于纯白被美国本土有色女性主义者批评;受够了第一世界的无病呻吟,来自第三世界的女性主义者提出跨国女性主义(transnational feminism)。 多元交织的概念对实现女性主义更大的包容性,实现对权利的更广泛有效的追求助力良多。对多元交织女性主义的批评声自然也有,比如认为这会助长“你弱你有理”的风气。但其仍然是行之有效的唤醒自觉的理论/实践工具。

本次大游行早期的组织者多是白人。游行源起一位退休律师出于对特朗普当选总统撕心裂肺的失望而在脸书讨论页上发起的倡议,希拉里的支持网络也在倡议早期的网上传播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但在诸多通过社交媒体参与的热心之士/女性主义者对实现多元交织、提升倡议内涵的监督推动下,很快促成了有长期民权运动经验的女性领袖出任其组织者,除去常规配备的白人女性,还集合了包括墨西哥裔、非裔、亚裔等在内的少数族裔。更使跨越性别、年龄、种族、文化、政治立场,追求更纯粹意义上的自由平等成为这次游行的应有之义,形成了此时我们目睹的历史时刻。

虽然多元交织仍然不是完美的女性主义——在组织游行期间,有发生白人组织者感到受少数族裔排挤而退出的情况;一些反堕胎女性组织表示退出或者拒绝参与——但这场以燎原之势发展至今的草根运动仍使我们看到,女性/性别概念在女权运动的长期塑造之下早已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工具。虽然性别从来不能够一举消解由种族、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矛盾冲突,但性别标签仍是统一战线的强劲力量,同时承认与性别共存的差异、鸿沟也成为统一战线之必须。这是多元交织性对当代妇女/社会运动的要求,是当代女权运动/民权运动得以发展的途径。

没有一个限定词的张力是无限的,“多元交织女性主义”可能会在很近的未来被替代。无论女性主义的定语是什么,女性主义都不再只是关乎女性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游行的官方脸书上,组织者提供了足够多的书目给参与者们,她们说,如果你想真正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阅读这些书籍对你们会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如果停留在愤怒和谩骂,情绪的宣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只有理性思考、理性对话,整个社会才能获得更深远的进步。

(本文同时发布于作者的公众号“一个妈妈的队伍”,作者现居纽约。)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