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三星Note7电池炸因完整版:焊接毛刺穿破绝缘胶带

澎湃新闻记者 周玲 包雨朦 王歆悦
2017-01-23 10:38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三星公布Note 7爆炸原因。澎湃新闻见习编辑 王颖霞(01:15)
1月23日上午9时,韩国首都首尔市江南区三星总部大厦,三星正式对外宣布Note 7手机爆炸原因。

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总裁高东真(DJ Koh)表示,“从结论上来看,Galaxy Note7燃损的原因在于电池。我们为了追求创新与卓越的设计,就Galaxy Note7电池设置了规格和标准,而这种电池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未能在Note7发布之前发现和证实,对此我们感到非常痛心和抱歉。”

DJ Koh表示,初步调查显示,Galaxy Note 7电池发生燃损,第一次召回的A电池和第二次召回的B电池,所呈现的现象不同。A电池烧损事故主要是由于负极板受到压迫所致。B电池发生燃损的主要原因则是超声波焊接正极材料过程中产生的焊接毛刺,引发电池内部的短路,过大的焊接毛刺,容易穿破绝缘胶带和隔离膜,接触到负极材料引起短路现象,甚至一部分电池还发现没有使用绝缘胶带。

三星Note 7电池的供应商主要有两家,分别是三星旗下的SDI,以及中国香港的ATL。

这是继2016年8月24日,韩国发生首起Note 7手机爆炸事件以来,三星方面正式公布该款手机的爆炸原因。此前,三星方面已经在全球停产、停售,并全面召回Note 7手机。

下为高东真在1月23日发布会上公布的三星方面的调查结论:

事故原因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研发投入了大规模的测试设备,通过充电放电测试,再现了产品的烧损现象,基于这样的模拟测试,我们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为了提高调查的客观性,我们还委托各领域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测分析。

接下来向各位说明一下我们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结果。为了找出烧损原因,我们对所有可能导致Note7烧损的假设进行了逐一排查。为了观察类似事故是否与快充电有关,我们在有线和无线充电下,观察了使用快充和不使用快充的变化。

此外,我们也使用不同的快充电流电压进行了测试。为了测试是否受到防水功能的影响,我们对有后壳和无后壳的手机进行了反复充电放电测试。我们也为了判断是否有红膜识别功能影响,仔细观察了使用虹膜识别功能时电流量的变化。也为测试是否有USB-typeC的影响,对USB端口进行了4000伏特以上的静电测试。

此外,为了观察是否有应用软件的影响,我们不仅对预装的应用,还对第三方应用软件进行了耗电测试。而且也测试观察了应用软件运行错误导致的过耗电现象。

以上测试过程当中均未发现异常现象或事故的关联性。

除了产品本身之外,我们还对零件的生产、物流等所有环节进行了全面调查。我们检查了从电池入库、组装到整机出厂的生产全过程全环节,同时从物流角度检查了包装、搬运、仓储等可能影响电池和整机状态的诸多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异常现象和事故关联性。

但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我们确认了产品安全强化方案,有关防范措施稍后会做详细的说明。

我们为了再现市面上发生的烧损现象,投入了700多位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经历了数月的时间,对超过20万部的整机和3万块以上的电池做了测试,在模拟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下,对Note 7整机和电池进行了充电、放电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整机和电池都出现了相近比例的烧损现象,因此,我们推断,是电池发生烧损,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对电池做了精密的分析。

锂电池结构图

在阐述电池检测结果之前,首先介绍一下锂电池的基本结构,锂电池由正极、负极以及分割正负极板的隔离膜组成,这三种组件以卷绕的方式形成卷芯。通常情况下,电池芯内部的短路现象,发生在卷芯里面的隔离受损,正极板和负极板直接接触,电池发生烧损,通过精密检测分析结果可以确认。

A电池CT图

B电池CT图

第一次召回的A电池和第二次召回的B电池,所呈现的现象不同。A电池就像CT图所见的那样,卷芯右上端的角落均出现挤压现象。分析结果显示,烧损事故主要是由于负极板受到压迫所致,而负极端错误的位置等其他因素,也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像B电池,我们在接触正极端的负极板上发现,铜箔融化的现象,可以确定,这是事故的源头。主要原因可以确认为,超声波焊接正极材料过程中产生的焊接毛刺,引发电池内部的短路,过大的焊接毛刺,容易穿破绝缘胶带和隔离膜,接触到负极材料引起短路现象,甚至一部分电池还发现没有使用绝缘胶带。

下面我们将分享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分析结果,外部的专业机构,他们各自独立展开了调查。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