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行媒体:逆回购利率上调显示政策灵活性,稳健中性是主基调

刘泉江/金融时报
2017-02-06 07:21
来源:金融时报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迎来了“意外”的价格调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统一上调7天、14天、28天逆回购10个基点,三个期限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上调至2.35%、2.50%、2.65%。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在同一天还上调了SLF(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其中,隔夜利率从2.75%上调至3.1%,7天期利率从3.25%上调至3.35%,1个月期利率从3.6%上调至3.7%。结合此前1月24日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调升,春节前后成为了货币市场政策利率接连调升的时间节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阶段逆回购、SLF分别扮演着利率走廊下限、上限的角色,成为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流动性,达到调控目的重要抓手,此举具有不容忽视的信号意义。不少业内人士同时认为,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通胀压力有限的背景下,“稳健中性”仍将是货币政策的主旋律。

反映利率情况的适应性调整

逆回购利率与SLF操作利率作为目前阶段利率走廊的上、下限而广受市场关注,不过,相比较而言,逆回购利率的意义似乎要强于SLF利率。“第一,逆回购和MLF一样是目前常态化的货币投放渠道;第二,SLF作为利率走廊上限,从DR007(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历史走势看,其更多的是接近下限波动,而距离走廊上限较远。”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王家庆如是表示。而无论如何,逆回购利率调整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却是相对温和的,逆回购利率上调操作本身仍然是一种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倾向表达。

“自公开市场操作‘锁短放长’以来,DR007的中枢是整体上移,其在不断的远离利率走廊的下限2.25%,从其20日移动平均价格看,其上升幅度超过10个基点。”王家庆分析称,在这一阶段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10个基点,或许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对市场现状的一个适应性调整,即2.35%本身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当前市场利率波动的下限情况。

事实上,在债市去杠杆阶段,资金面整体处于紧平衡,7天期逆回购利率2.25%作为利率走廊下限的作用在下降。值得注意的是,2月3日当日逆回购利率上调以后,DR007水平为2.554%,较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27日)的2.639%反而有所下行。

微调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从政策层面分析,此次逆回购利率上调是否意味着政策转向呢?兴业研究公司的一项统计显示,自2012年5月份至今,7天期逆回购利率共发生过22次变动。而观察历史数据发现,2012年至今,1年期贷款利率始终处于平稳或下行的状态,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大体走势虽与1年期贷款利率相近,但期间却出现过数次短暂的逆势上行。

“逆回购利率的微调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而据事后观察,以往逆回购利率的微调方向与紧随其后的货币政策走向也并不完全一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具体来看,2012年以来,除本次(2017年2月3日)的逆回购利率上调外,7天期逆回购利率此前还经历过4次上调,其中有3次在上调后不到1个月就又转而出现下调,其中更有2次则是在上调后不到1个月内便回落到上调前的水平。

而在全部4次上调发生之后,随着其后工业增加值相对前期出现放缓,逆回购利率旋即由此前上调转为下调。“细观历史,2012年以来的逆回购利率上调往往与防风险、去杠杆或防泡沫等有关。”鲁政委分析称,1月份新增信贷具有“量最大”和“超上年”两大特征。如果1月份新增信贷再创新高的情形在2017年继续重演,很可能令“防泡沫”的工作更为被动。

稳健中性仍是主基调

鲁政委认为,与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在短期内具有极强的刚性相比,逆回购利率直接影响银行间流动性,且方向转换更为灵活,使央行能够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进退自如。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撰文称,货币政策要“保持总量稳定,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调节好货币闸门。”

“由于存、贷款基准目前仍然是绝大部分贷款的定价基准,其上调将立刻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包括大量的存量贷款融资成本);同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具有极强的刚性,一旦调整便很难在一年半载内迅速逆转。”鲁政委分析称,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刚性不同,逆回购利率的上下调整更为灵活,其变动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传导更为间接,所需时间更长,非常适合作为临时性的手段来使用。

“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通胀压力有限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尚不具备转向的基础。稳健中性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货币政策的主旋律。”鲁政委表示。 (原题为《逆回购利率上调显示政策灵活性 稳健中性是主基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