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不着丨虐恋与命运

张阅
2017-02-23 22:0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

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恐怖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今晚讲一段戳动人心的虐恋。

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以超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但他晚年的《特丽丝塔娜》(1970年)却没那么飘忽,平静讲述了美女特丽丝塔娜(凯瑟琳·德纳芙 饰)与继父洛比之间的故事。没错,就是你猜想的那种故事。

故事从刚丧母的少女特丽丝塔娜收养十六岁哑巴(女仆的儿子)开始。服丧期着黑衣的德纳芙像一位纯洁无暇的温柔天使。

洛比先生则以调戏街边美女反被嘲笑的“一个好人”身份出场。

洛比头发斑白,风度翩翩,困窘却不太在乎钱财,随时可贱卖家中物什。

他一边淡定地请这位继女和女仆抛弃一切旧物跟他去生活,一边告诫她不要迷信宗教。他是远近闻名的好色之徒,却遵从其母遗愿,将美少女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这明显是一场孽缘的起始。

命运的讽刺。

命运的不祥。

但这个人物相当复杂,他坚定地反宗教,身上却有种清晰、分明、自洽的贵族式道德感,为了女人和名誉,他可以去决斗。看到小偷逃跑,洛比把警察引向错误的追踪方向:“那个少年是弱者,所以要帮助他,警察是有势力的群体。我们这样的人要保护弱者。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这个使命。”

他不只道德立场和价值观鲜明,还言传身教这套观念给年轻的继女。如果没有男女之间性的诱惑,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的好师长、好父亲。

她为他穿拖鞋,伺候得很好。

他说:“恋爱和性这一切都是无罪的,我遵守十诫,但性的规则是另一回事,那是摩西为了政治目的加上去的,我对政治不感兴趣。对任何女人,我的原则是只要真心相爱就是无罪的,但有两个例外,抢朋友的妻子和夺去纯真处女的贞操,我都是不干的。”

然而,他还是跟自己的继女上了床!

话音延伸到女孩对着乐谱练钢琴的画面,讽刺。

特丽丝塔娜最初的性格是天真的,去钟楼看敲钟,忽然看到洛比的头在钟里摇晃,结果是她夜里的噩梦,这是全片唯一的超现实主义之处,余下的皆是不祥的阴云。

不知其梦内容的洛比像个慈父那样安慰她,事情却发生了变化……
注意洛比的表情,微妙的转折点。

他对继女有控制欲,比如服丧期不让她出门,“淑女都应该呆在家里”。他不想看她老穿服丧期黑衣,要为她安排衣着,这种照料混合着反陈旧风俗、控制与爱。他们的关系一开始就无法对等。

人生转折,从两人第一次出门散步开始。他先是教育她不要做那个推着婴儿车的辛苦妇人,说她丈夫“散发着破败家族的气息。你绝对不能跟这种男人结婚”,接着说“爱情是自由的,不需要枷锁、签名和祝福”。大叔一点点盘算着如何攻陷少女的心。

分心的少女问他喜欢哪根柱子,“它们就像蛋糕、面包和雪花,都是不同的东西。而我只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那种东西。”这也许是她的纯真浪漫心,却埋藏了她的悲剧伏笔:相信自由意志对自身命运的主宰,执着或顽固地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切,这性格和观念,又可能源自继父的培养。她接受洛比的热吻,大笑,跟他进房间,自己脱下裙子和丝袜……

镜头从他们走进的卧室门,顺着墙壁转向另一扇门。立体空间,具有窥视效果。

就这样,出于对性爱的好奇和个人选择,她接受名义上的继父成为她实际上的丈夫。

时代在变迁,尽管洛比代表即将逝去的一代人,但出入不自由的未婚女子特丽丝塔娜也并未成为融入新时代的新女性。他们的关系,放到后世也是攻受分明的虐恋,其间复杂的羁绊,比波兰斯基那部男女互相折磨、抢夺关系主动权的《苦月亮》更复杂,更戳动普通人的心肠。

上床后的下一幕,就是洛比生了感冒,已呈现成熟女人气质的继女照料他。衰病的老态令他心生自卑,初恋中的继女,正享受自己为他操心的乐趣。此刻,他们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已悄然变化,爱得更深的那一方往往处于弱势。

洛比尚能轻松地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讨厌我了可随时离开,我也不会有任何怨言……但请不要做伤害我的名誉和爱情的事。”

洛比也有高傲的人道主义关怀,他问哑巴,警察是否还在镇压骚乱,教育这个懒惰的穷人:“劳动人民太悲惨了,既被欺骗,又被殴打……生计所迫的劳动是不光彩的。工厂都是靠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而致富的。只有从事能让自己感到喜悦的劳动,做人才有成就感。”这也是他这个地主即便生活水平下降也不肯去劳动的缘由。

在两颗豆子里,她选了一颗“她喜欢的”吃掉。

她自然无法忍受长期待在家中,第二次梦到洛比的脑袋挂在钟上,这次她已不再害怕,而是厌倦。她任性地外出散步,邂逅了再次改变她命运的男人,年轻的画家。相遇之时,周围有人在杀狗,宛如凶兆。

她不小心选择了改变命运的路。

一见钟情。

认识新人的女孩紧张又兴奋,还是选择了新的可能,开始跟洛比分床睡。

当女人不想靠近你的身体时,就意味着她不再喜欢你了。

“我是自由的,只遵从自己的心意而生活。”她说。

“如果你越轨的话,我一定会杀了你。比起喜剧,我更喜欢悲剧。我既是你父亲,也是你丈夫,我有权行使这两项权利。”当真实的变心降临,他不再说宽厚的话了。

执拗追求真爱的女孩,向画家坦白她与继父的关系,乞求他原谅:“我是个不忠的妻子,同时又是个自由的女人。”她承认对洛比的感情更像是爱父亲,感觉羞耻。

女人倾心坦白,是出于爱与信任,需要极大的勇气,男人却这样回答:

她流着泪离开,他却留下她,从礼貌浪漫的吻转为情欲满溢的吻……他明白可以占有这个女人了。

镜头衔接到被噩梦吓醒的洛比,效果佳。

旁观这段爱情的当代女性,很容易看出画家狭隘、自私、伪善的本质,预感到他们未来的分离。看到欢乐晚归的继女,洛比没有发火,也没有太多问询,背影脆弱,默默去厕所把白胡子染黑些,挽回点尊严再教训几句她……

“整理好羽毛的鸟儿又开始唱歌了。”恋爱中的女人够刻薄。

洛比拖鞋的待遇变化。

当她向画家谈论她想要的自由、工作、钢琴时,画家只想把她拖到暗处亲吻。

在那个时代的西班牙,当街接吻,是会被路人辱骂的。

“在乎她名誉”的洛比以父亲和丈夫的双重身份与她大吵一架,他时而威胁时而哄诱,只为留住这个“唯一值得特别对待的女人,就像亲生女儿一样”。

感受下老司机哄情人的技术。

洛比对她的姻缘并不看好。画家想当然地以为她会嫁给自己,她说这“只是爱还没冷却时的胡话。感情冷却时又另当别论了”。她深知洛比的预感也许是正确的。

最后一次企图挽回爱人的洛比,被画家一拳打倒在地,洛比明白自己该退出她的世界了。

感受下绅士和草根在打架方面的差别。

他们私奔了,洛比并没有像自己当年讲的那样“会追上去”,而是悄然在火车站一角等候她离去。他是个绅士。

起身走到门口的是洛比,他那桌熟人交头接耳,暗示他的事已满城风雨。

他跟虔诚地信仰宗教、看紧钱包的姐姐——布努埃尔继续不遗余力地批判宗教——到死都没和好,却能继承她的遗产,这个插曲展示了当时不利于女人的生存状况。

他坐在家中借酒消愁,怀念继女。长期为特丽丝塔娜做传话人的女仆告诉他,继女想回家了,这两年过去,她病得厉害,洛比毫不犹豫地出门去接她。

当初他说“我从未亏待过你”,是真的履行了承诺。

而想要甩掉她的画家,生怕洛比不再接受。

渣男!

布努埃尔对爱情、婚姻、自由的讨论,足够给吵嚷着婚姻制度已落伍的当代青年上课:没有婚姻维系的自由爱情,在激情冷却后,彼此是否还有照顾、陪伴的责任和义务?尤其当伴侣病到必须截肢的地步。

陪伴她生命最长久的三个人:继父,女仆,哑巴。

得知她要截肢,洛比和哑巴互相搀扶安慰。

洛比甚至买了架钢琴,鼓励她弹奏,请求画家常来陪伴她,他则独自在楼下听着琴声散步。

甩掉女友的画家,小日子过得不错。

画家得知要去陪前女友,一脸嫌弃。

她在弹肖邦的《革命》,他在焦虑地熬时间……

截肢后的特丽丝塔娜自暴自弃,对画家恶语,也拒绝洛比对她的赞美,以冷酷的心对待一切,“我讨厌只是一味地被人可怜。”

冷漠的日常。

为了把重新富起来的洛比拉回教会,神父劝特丽丝塔娜跟洛比结婚。因结婚而回归教会的洛比,竟然也请他眼中虚伪的神父们坐在一起喝茶,年迈的他柔软了。

聊些什么呢?食物,热巧克力,工资,家人……原来大家都是凡人。

哑巴这个角色,仿佛是她人生的见证人。一开始,他们像青春期小伙伴一样玩耍,他也会调戏她,揩她油。特丽丝塔娜截肢后,他又来调戏她,最后,她站在阳台上,向他敞开她的身体,带着冷漠的笑容,哑巴默默后退……

她的自暴自弃发展到极点,孤独也到了极点。除了嫁给她认定毁掉她一生的可憎的继父,从精神上折磨他,她还有什么出路呢?

在一个洛比感到温暖幸福的雪夜,特丽丝塔娜第三次梦到洛比的头挂在钟上。半夜醒来后,她听到了丈夫的呼唤。她假装打电话叫医生,还故意打开窗户让他吹冷风……

她撒谎了,杀人了,面目狰狞了。此时,布努埃尔快速回放她的一生,让时光倒流,回望电影开头那个去孤儿院领养哑巴的纯真少女,虔信宗教,心地善良。

如果时间反转回到过去,一切会有改变吗?自由意志真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吗?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