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怡微:为什么唐僧肚子一饿,就会引来妖精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2017-02-09 07:5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一本《西游记》,各人有各人的解读,春节期间周星驰与徐克合作的《西游伏妖篇》火爆上映,再次将西游记这个超级大IP推到公众面前。周星驰与徐克联手推出的影片好不好观众各有评价,不过即使争议再多,电影观众从这部电影认识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并非是个美好的童话,恰恰相反这一路都是暗黑暴虐无比。“《西游记》是一个累积型文本,内容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每个年龄段又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西游’是一面镜子,令我们反观自身,也烛照世情。”写下《情关西游:从<西游记>到<西游补>》的上海作家张怡微在观影后与澎湃新闻记者浅谈师徒四人的那些事。

《西游伏妖篇》,蜘蛛精。

在1986年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中,毫无疑问师徒四人八戒最为好色,唐僧则意志坚强地抵御着形形色色的女妖精们的诱惑。那么在原著中,真是这样吗?

张怡微说,电影《西游伏妖篇》中一个细节刻画得很忠于原著。“蜘蛛精出现后,是唐僧主动前往去化斋,这个细节是非常有意思的。”

原著第七十二回唐僧主动要求去化斋,窗前忽见四佳人,都在那里刺凤描鸾做针线(伏蜘蛛精),居然 “少停有半个时辰,一发静悄悄,鸡犬无声”。古时半个时辰,也就是如今的一个小时。“又走了几步,只见那茅屋里面有一座木香亭子,亭子下又有三个女子在那里踢气球哩。……三藏看得时辰久了,只得走上桥头,应声高叫道:‘女菩萨,贫僧这里随缘布施些儿斋吃。’”

“唐僧是很喜欢看蜘蛛精的,一看看一小时。在《西游记》中,不仅是八戒,唐僧也承担了主要的情欲检验。而只要他与八戒肚子一饿,就会引来妖精。”张怡微在《情关西游》中写道:“情欲又因之与感官的关联,表现为一种饥饿的状况。‘食色性也’,表现在取经路上只有八戒与唐僧会饥饿,要求停下脚步去化斋,每逢化斋,又必遇到险难。行者灭六贼,六贼里就包括‘眼看喜’。只是,八戒的‘饿眼’热,唐僧的‘饿眼’冷。”

原著唐僧被俘后,悬梁高吊。“那长老虽然苦恼,却还留心看着那些女子。那些女子把他吊得停当,便去脱剥衣服。长老心惊,暗自忖道:‘这一脱了衣服,是要打我的情了。或者夹生儿吃我的情也有哩。’”一个生起色欲之心的唐僧形象跃然纸上。

《西游伏妖篇》,林允饰白骨精。

电影《西游伏妖篇》中,白骨精小善的着装酥胸半露。张怡微也给出了点自己的看法:“白骨精为什么要露胸?这是唐僧的视角,白骨精穿着衣服又如何能看见她的骨头、胸、血?唐僧一旦起了在家心,眼中的尸魔就‘汗流粉面花含露’,蜘蛛精‘一个个汗流粉腻透罗裳,兴懒情疏方叫海’。从医学的角度来讲,‘体液’(Humors)是构成身体基础的血、水、脂等基本元素,其实是具有情色挑逗意味的。”

《西游伏妖篇》,杨一威饰猪八戒。

周星驰推出了一个带着白脸面具的八戒形象,在传统戏剧中红脸为忠白脸为奸,周星驰将八戒定在了一个奸臣的位置上。张怡微笑称,八戒是大忠似奸。“唐僧是十分偏爱八戒的,在原著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中,孙悟空下手太重,唐僧替死去的草寇挖坟时祷告道‘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但是不论在电影中还是原著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八戒一直在挑拨师徒关系,并且屡次提出大家散伙。这确实是他的内心话,他一直想回家,回那个高老庄的家。”

原著第二十七回白骨精三戏唐僧一节,是八戒挑拨孙悟空与唐僧关系最激烈的一节,后来直接导致唐僧第一次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张怡微说:“唐僧只因‘看’到孙悟空机灵八戒愚钝而认为八戒更老实,八戒显然利用了这一点,他打不过孙悟空,就撺掇唐僧念紧箍咒。”

《西游伏妖篇》,吴亦凡饰唐僧(右)。

三打白骨精的章回中,唐僧二次受八戒挑唆而怒责孙悟空,孙悟空斥唐僧“没情义”,实际上是斥他不公,没有理性。“马克斯·舍勒在《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曾说‘人道片面地关注不幸,发呆似的凝视着社会域的不幸,想要消除不幸,却助长了不幸’。唐僧似乎始终没有办法在‘杀生’和‘除魔’之间找到一个理性的平衡。求善一方面表现为对恶的姑息,另一方面也没有降低残酷。”张怡微在《情关西游》中如此写道。

张怡微认为唐僧和八戒是互为表里的,“大家读读原著可以发现,真正要面对感情问题和世俗化伦理问题的就是八戒。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在女儿国的感情戏是额外加出来的,在原著中并没有动情这一段。但是猪八戒有家庭,他承担了世俗的功能,也始终通不过情、色欲的考验。直到取经完成后,八戒才忽然觉得肚子不饿了。”

《西游伏妖篇》,林更新饰孙悟空。

《西游伏妖篇》中引入了一个机械造型的红孩儿,孙悟空与红孩儿三味真火的打斗让不少观众大呼过瘾。不知周星驰在众多妖怪中选中红孩儿有何特别的想法,但在《西游记》中,“火”对于孙悟空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张怡微在《情关西游》中引用了台湾评论家郑明娳的观点:“就全书来看,火焰山是孙悟空转变的一大关键,在此之前,他残性未泯…火焰山的火就代表悟空的心中之火,全书把它安排在‘二心’之后,意味深长,故此之后,悟空性行大为改善,不再逞凶使恶,对他心智成长的描绘,在《西游记》中最为成功。”

张怡微认为,火焰山的火要追溯到大闹天宫时期,孙悟空被关入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他蹬倒老君炉后落下的余火。也就是说,火焰山一难实际上是悟空早年亲手伏下的祸端,或许正因为这层因果,此役才成为了他性格行事转变的契机。

《西游伏妖篇》,巴特尔饰沙僧。

无论是原著还是现代形形色色的改编电影、电视剧,沙僧与其他三人相比有些不起眼。张怡微说,其实沙僧也是个非常特别、值得琢磨的人物设定。“孙悟空、八戒和沙僧都曾在天庭犯下罪过,但是沙僧的处罚特别重,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且每七天受一次穿胸之痛。在书中,他是一个非常阴沉的形象。但取经路上,他似乎又是稳定的一个人。每当八戒提出要散伙、孙悟空说不去取经了,总是沙僧苦苦相劝要继续走下去。”

86版《西游记唐僧在女儿国。

《西游记》值得细细品味的情节太多,它的生命力在于历经了时间的检验却始终不退流行。每个时代,各人有各人的读法,各有有个人的偏见。张怡微还提出了许多细节,譬如: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空普天神将不能擒拿,取经路上却连小妖都打不过;几次菩萨出手帮忙,却都要求孙悟空‘许败不许胜’;牛魔王周旋于妻妾,孙悟空与八戒争功……

“这些看似无意的设计,都潜藏着人情世事之理。能从古老小说中看到自己和自己生活的时代,是小说本身的生命力所在。人生在世,各有所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张怡微说。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