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学者揭示家禽产业链耐药基因传播之谜,涉及饲料已被停用

澎湃新闻记者 王盈颖
2017-02-08 18:33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 资料图

在抗生素成为人类对抗细菌的救星不到一百年后,它的耐药性成为横亘在人类面前的难题。

英国当地时间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和英国卡迪夫大学Timothy R. Walsh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发表研究报告,围绕着耐药基因mcr-1和blaNDM,揭示了大肠杆菌多耐药性在家禽产业链及其养殖环境的传播机制。

mcr-1基因和blaNDM基因会让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最有效果的两类抗生素——粘菌素和碳青霉烯产生耐药性。此前,学者的研究表明,家禽身上较为普遍地携带有这两类耐药基因。

了解耐药基因mcr-1和blaNDM的传播机制,可以帮助人类在抗生素耐药性这场战役中获得一些主动权,形成相应策略。

种鸡场-商品鸡场-屠宰场-超市,这构成了家鸡的产业链。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期间,研究人员从产业链各环节抽样调查,除了家鸡的样本之外,还收集鸡场中的野鸟、苍蝇、狗、污水等环境样本,进行碳青霉烯和粘菌素耐药性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消费肉品中存在耐碳青霉烯基因blaNDM和耐粘菌素基因mcr-1。但在家鸡的生产链中,mcr-1和blaNDM的流行传播机制不同。

沿着家鸡的生产链,大肠杆菌中的Mcr-1基因打通了从上游种鸡场到中游屠宰场再到下游超市的路径。这让研究人员推测,作为抗菌促生长剂,粘菌素混在饲料中,在家禽养殖业大量、广泛使用,这可能是耐粘菌素的mcr-1基因较多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中国农业部启动对粘菌素的风险评估,并发布公布,停止硫酸粘菌素用于动物促生长。

与mcr-1有所不同,耐碳青霉烯的blaNDM基因无法在上游的种鸡场中监测到,但到了商品鸡场,blaNDM出现,不仅在家鸡上,在商品鸡场的鸟、苍蝇、狗,甚至是在饲养员中,发现了大量的blaNDM,并将blaNDM传播到下游的生产环节。

研究组进一步发现,含有blaNDM基因的大肠杆菌会在鸡场的鸟、狗、人类之间传播,苍蝇、鸟、狗可成为耐药基因的传播媒介。这表明,加强动物养殖场的环境管理是阻断耐药基因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消费肉中发现有耐药基因,人们也许会担心,耐药基因会不会传播到作为食物链上端的人类身上?

对此,沈建忠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动物及动物性产品(肉、蛋、奶)携带的的耐药细菌/耐药基因是否一定会传播到人身上,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跟动物是否与人接触、食品烹饪加工等均有关系,但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耐药细菌/耐药基因是可以通过食物链和环境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扩散的,尤其是人兽共患的病原耐药菌。”

“动物养殖业的发展目前还离不开抗生素的使用,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沈建忠说:“但是,现在已经到了全球共同努力,制定动物用抗生素使用国际规则的时候了。”

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家禽产业链和养殖环境的耐药基因问题?沈建忠的建议有以下六点:

1.加强动物上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和监督,谨慎、合理使用抗生素;

2.对目前仍批准使用的抗生素饲料添加剂要严格监督检查,杜绝超剂量和超范围违规使用,另外应尽快将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纳入兽用抗生素处方药来管理;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避免滥用抗生素;

4.加强饲养场环境管理,减少细菌的传播;

5.加快新型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和抗生素替代剂的研发;

6.加强科普宣传,大力提倡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

粘菌素:被认为是“最后一道防线”

值得一提的是,沈建忠也曾参与mcr-1基因在家禽上的首次发现。2015年,在《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期刊上,沈建忠团队和华南农业大学的刘建华团队发表研究结果称,在猪肉、鸡肉、人类患者身上采集的大肠杆菌中存在mcr-1基因,携带该基因的细菌会对多粘菌素表现出强耐药性。Mcr-1基因以质粒为载体存在于细菌,可在不同细菌之间较快传播,协同其他耐药性基因产生“超级细菌”。

Mcr-1被发现后,引起了国际重视,一年之间,超过30个国家相继在动物、人体中发现了它的身影。Mcr-1的广泛存在被认为和当生长素使用的农用粘菌素有关,学者呼吁限制粘菌素一切不必要的使用。

粘菌素因具有促生长作用,被多国长期、广泛用于畜禽业。但它同时也被认为是治疗可能致死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粘菌素不是“一线”抗生素,因为它具有一定毒性,在有药可施的情况下,粘菌素不为第一选择。但由于抗生素的泛滥使用,使得细菌对很多本来有效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粘菌素才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中国停用硫酸粘菌素用于动物促生长

庆幸的是,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2016年6月,在对粘菌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进行风险评估后,欧盟调高了畜禽使用粘菌素而导致耐药性传播的风险级别。

2016年7月,中国农业部发布第2428号公告,在对硫酸粘菌素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后,决定停止硫酸粘菌素用于动物促生长,并从“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删除“硫酸粘菌素预混剂”。

在2017年4月过后,硫酸粘菌素将被停止在中国的兽药市场流通、使用于动物促生长。沈建忠团队在文章中提到,停止将粘菌素用于动物生长后,中国预计每年在农业领域减少使用8000吨粘菌素。

“中国农业部通过风险评估很快做出了停上粘菌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使用的规定,在国际上受到好评。但接下来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有效的监管这一规定的严格实施。”沈建忠对澎湃新闻表示。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