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数据|男同艾滋病率上升最快,但异性性接触仍是主要传播途径

澎湃新闻记者 王文秋
2017-02-10 11:48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2月6日刚刚发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继此前多个国家部委发声后,再度指出这一问题。

该防治计划明文要求十三五期间“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

近年来中国男同性感染率快速提升,全国范围内新报告病历中经男男性行为途径传播已近3成。

而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14年对外公开发布的数据,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里,超过半数的新发感染者都是男同。在北京、上海、天津以及东北的省会城市,占比甚至超过了70%。

“目前,中国艾滋疫情整体保持低流行态势,但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比例上升明显”,在近几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如此表示。

不过,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异性间性传播仍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男同性传播感染比例快速上升

自1985年中国首例艾滋病被发现到2005年,因静脉吸毒或“血浆经济”引发的非法采供血而感染的人群数量逐年攀升,此后这两个群体的感染人数渐渐回落。

2005年之后,多年的母婴隔断、减少吸毒传播防范之下,性传播开始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曾在公开报道中介绍称,2016年前9个月,全国对1.2亿人次进行了艾滋病检测,新诊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9.6万人,94.2%是经性途径传播,异性性接触感染人数最多,占比66.7%,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者占比27.5%。

而在10年前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中,2007年的5万新发现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0%;母婴传播占1.1%。

近年来,我国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较快,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从2010年的7675人上升到2015年的32617人。

从性别和年龄来看,男性感染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7:1;新诊断的感染者以性活跃期青壮年为主。

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也显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比例上升明显,男男性行为者是目前各类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人群,2015年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平均达8%,即每 100 名接受调查的男男性行为者中,就可能发现8例HIV感染者。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刘玉芬对澎湃新闻表示,男同群体之所以艾滋病感染率高,主要和这一群体的性行为模式以及更换性伴侣更频繁相关。此外,这一群体的无保护性行为更常见。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艾滋病的最主要传播渠道仍是性传播,而其中异性间的性行为传播仍是绝对主力,2016年前9个月新诊断发现的感染者中,异性性接触感染人数最多,占比66.7%。

高校男同传播比例超8成,多部委发文要求严控

“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这是2017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要求,可以视为官方对男同群体艾滋病感染传播率畸高的最新回应。

该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检测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

而事实上,在高校范围,也是以男性青年学生间的同性性行为传播为主。

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的一场官方发布会上也曾指出,关于我国15岁到24岁的青年群体艾滋病疫情情况,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近几年我国青年群体疫情占每年报告的疫情总数的14-15%。2008年全国报告了56000多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其中青年人群是8300多例,占14.85%。2014年全国报告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03000多例,青年人群占14.87%。

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报告存活的青年感染者和病人是36000多人,占全国存活总数的7.2%。其中青年学生是7200多例,占全国存活总数的1.4%。

青年学生尽管构成比例不大,但是增幅偏快。2008年报告的青年学生感染者和病人数是482例,占报告青年人群总数的5.77%;到2014年青年学生占青年人群总数的16.58%。  

二是传播途径基本以性传播为主,青年人群性传播比例由2008年的55.3%增加到2014年的94.5%,其中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2008年13.2%上升到54.7%,而青年学生当中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2008年的58.5%上升到2014年的81.6%。

2015年8月,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也指出,“近年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要求学校调整预防艾滋病教育重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