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港独”扮香港义勇军上街,是对这支部队光辉历史的歪曲

朱江明
2017-02-15 14:46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2016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多名穿卡其色英式军服的年轻人组队出现尖沙咀、中环及湾仔等香港闹市区。香港一家媒体爆料称,这次活动并非军迷的cosplay,主办团体“时代思进”是要透过扮演“香港义勇防卫军”抗日,从而保卫“本土”历史。在评论这一“港独”事件时,岭南大学历史学者刘智鹏博士认为二战中 “香港义勇防卫军”属于民间组织的后备兵,称不上正规军队,只是后来港英政府加以表扬,准许加上“皇家”二字。

到底历史上的香港义勇防卫军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在二战中是一群乌合之众还是精锐之师?这支部队又是如何被解散的呢?

1857年就出现了华人英国士兵

19世纪中叶,由于工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被列强殖民统治。其中英国所占有的殖民地面积最大,号称日不落帝国。由于英国本土人口有限,在殖民地存在的军事力量非常分散,必须依靠当地青壮年来补充军力,也就是服务于英国殖民地的民族军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由于同时印度殖民地发生士兵哗变,在华作战的英军只好从香港周边招募苦力,帮助其搬运物资和提供后勤支援,此时香港岛已经割让给英国,成为华南英军重地和进攻中国大陆的主要跳板。

根据史料记载,1860年英国远征军开始在华南地区大规模招募华人苦力,组成苦力团填充后勤需求。英国主要招募的苦力来源为两广地区的客家人,当时广东爆发了土客械斗,客家族群在这场漫长且连续民间战争中失利,且地方官员普遍采取压制客家群体的做法,因此客家人对于清廷极为反感。而这场械斗除了让英国远征军获得大量廉价青壮劳动力之外,还直接促进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诞生,因为金田起义的主体正是在广东被击败逃亡广西的客家族群。

英军在短短几个月内招募了上千名苦力随军行动,加上1857年已经招募的700名华工苦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华人苦力近2000人。尽管苦力团并不从事战斗任务,也不配发武器和进行军事训练,英国军需官还是给他们发放了统一的制服。

除了英国之外,侵华法军也招募了上千名华人苦力组成了“中国军团”,从史料上来看,当时侵华英法联军中,每6名洋兵就配备了一名华人苦力协助。1860年英法联军在大连湾附近登陆,华人苦力团表现颇为勇敢,不仅没有逃兵的现象出现,而且能够冒着清军的火力不辞劳苦地在前线搬运弹药和装备,当时英法指挥官对华人军团评价颇高。而华人苦力团之所以对侵略者如此忠心耿耿,除了因为占主体的客家青年早就对清政府离心离德之外,英法给苦力团的待遇也颇为诱人。不仅定时发放工资,而且每人每天的伙食都有猪肉、咸鱼、白米饭供应,更有白糖、茶叶和牛奶等副食品提供。清末民间生活困苦,逢年过节才能吃到鱼、肉、蛋,相形之下苦力团的待遇显得极为诱人。

战争结束之后,英国远征军司令詹姆斯⋅霍普⋅格兰特中将认为华人军团忠诚可靠,且使用成本远远低于英国本土军队,因此应该将苦力团模式发扬光大。他在给英王的建议中强调:“我认为一队训练有素的中国籍士兵可以与锡克族军团相比,事实上他们的表现仅次于欧洲军队。”

于是,英国开始在香港招募华人士兵和警察,除了承担后勤搬运工作之外,还训练出了华人炮手和水手,1886年更成立了华人水雷炮连驻防香港,负责操作当时的“高科技武器”——水雷和鱼雷,该连队的指挥官也对华人士兵评价极高,认为华兵有效率且纪律严明。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一直对华兵颇为赞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113名华人水兵参战,更有2000多名华人水手在英国商船上服务。其中,一个名为陈全的华人水兵在战后晋升为2级准尉后退役,可见当时华人在英国军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晋升空间。这些中国籍英军士兵,虽然不属于所谓的香港义勇军,却可以被视为义勇军的前身。

二战中的光荣岁月

欧陆战争爆发后,仍有不少香港招募的华人士兵在英国海军服役,并且直接参与战争。一战结束后,由于华人士兵表现出色,且英国专注欧洲本土防务而导致在亚洲兵力空虚,香港通过了《义勇军法例》(The Regulations of Volunteer Corps),允许香港政府自行征召本土华人参军,同时规定义勇军可以参与镇压香港内乱的治安行动。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军迅速进犯香港和新加坡,当时港英政府已经招募了2000多名华人士兵加入香港义勇防卫军。尽管香港防卫战很快以失败告终,但华人士兵在这场短暂的战斗中表现极为英勇,12月19日爆发的黄泥涌要塞之战,两个机枪堡垒的华人士兵一直战斗到全部阵亡和受伤,造成了日军在香港战役中最大的单次战斗伤亡,日军为了泄愤屠杀了被俘的华人士兵。这场战斗被视为香港战役中最重要的一场战斗,并且除了双方交战激烈之外,负责协防香港的加拿大旅旅长罗森准将也在战斗中阵亡。除此之外,赤柱炮台的华人连队也表现忠勇可嘉,12月25日港督杨慕琦宣布投降,驻守赤柱炮台的华人部队拒不投降,又持续作战了一天才被招降。华人英兵虽然是殖民地招募的仆从军队,其士气和战斗力却为香港防卫战中的表率。

港英政府在香港作战失败后,部分英国军官在中国地下组织的营救下成功逃离战俘营,并且在中国战区组成了以英军和华人英兵为主体的英军服务团继续抗战。服务团当时隶属于英国军情九处,除了负责营救香港战俘营内的中英士兵之外,服务团还负责在香港和华南地区搜集军事情报。由于服务团的华人士兵不仅英语流利,而且普遍受教育水平较高,因此被委派搜集天气水文情报和记录轰炸效果等高技术情报工作。除此之外,一些具有海运经验的华人士兵还被派往码头和航道附近,负责记录和识别日本军民船动向,以便盟军从海空阻断日本海上交通。

1942年日军入侵并占领缅甸之后,除了国民党领导的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之外,部分华人英军也开始进入缅甸作战,并且组成了“香港义勇连”。128名来自香港的华人英兵组成了这个连队,并且被编入代号“歼敌”(Chindits)的特种部队。驻缅甸英军希望歼敌部队深入日军战线后方,袭扰其交通补给线牵制日军兵力。在缅甸战役中,香港义勇连表现同样相当出色,其指挥官米希尔⋅柯沃特上尉也是参与香港保卫战的英军军官,因此这支部队上下敌忾同仇士气高昂。柯沃特上尉认为:“他们(香港义勇连)并不擅长强攻,但是非常喜欢智取敌军,而且在防守中表现出色。他们对于野战和伪装非常在行,在缅甸艰苦作战环境中的坚韧精神更是无出其右。”

美国陆军也对香港连的表现颇为赞赏,更给一名下士授予铜星勋章表彰其英勇。这名下士在一次战斗中,不惜暴露自己用机枪扫射日军,以营救被伏击的101突击队人员。101突击队是美军领导下主要由缅甸克钦族武装组成的特种部队,在缅北战役中声名显赫。

二战结束之后,香港义勇连作为功勋部队参加了英王在伦敦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战后,港英政府重返香港,并且成立了香港义勇防卫军,继承了香港防卫战中华人英兵部队的番号。1951年,英王为了表彰华人义勇军在二战中的英勇表现,授予皇家称号以资奖励。从英国的军事制度来看,能够被授予皇家称号的部队均为功勋部队,可见华人英兵在二战中是绝对的功臣。这点不仅作为宗主国的英国政府予以肯定,美国和中共在广东地区的东江纵队也同样给予华人英兵极高的评价。

烟消云散的香港义勇防卫军

二战结束后,由于反殖民运动兴起,英国也开始逐渐放弃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大片殖民地。香港防卫兵力的数量也开始逐年削减,同时为了节约开支进一步增加本地招募兵员比例。战后香港华人英兵的所占比例已经达到英国驻军总兵力的10分之一,而且兵员已经不仅仅限于海陆军,英国皇家空军(香港)也开始招募华兵。战后,尽管英国担心中国大陆可能武力收回香港,然而因为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政权的西方大国,且中英两国很早就开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所以两国在香港主权问题上一直以协商解决为主。新中国当时遭到美国全面封锁,也需要香港作为中转港口独立存在,因此也不急于武力收回香港主权。所以,当时驻港英军实际上已经没有了防务作用,主要负责维护边境地区秩序和协助警方处理内乱。在这种情况下,香港青年参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选择,而不是基于责任感和国家荣誉。从这点上来看,战后参军的香港青年,已经和香港守卫战中的华人英军颇为不同。此时皇家香港义勇防卫军团已经改名为皇家香港军团,其中陆军部分更名为香港陆军服务部,但是为了纪念二战的英勇事迹,军团仍自称“皇家香港义勇军”。除了全职招聘的职业官兵之外,也有兼职性质预备役部队招募华人(兼职士兵的官方名称确实为义勇军Volunteer),文章卷首历史学者所说的“义勇军属于民防性质”并非没有根据,但并非事实的全部。

1960年代开始,在香港英军司令部的争取下,开始对华兵采取同工同酬的待遇政策且待遇参照本地公务员,当兵这个职业对香港青年颇有吸引力。1990年,一名服役超过10年的香港华人士兵(下士)每月薪酬为18000港币,如果干满21年退休则可以一次性获得最少80万的退休金。当时80万元,可以在香港市区全款购买一套80平米以上的住宅。除了薪酬之外,华人英兵能够申请参与海外军事行动和海外训练任务,也是一个拓宽视野的工作机会。例如香港军团陆军每年都要到东南亚地区参与热带丛林战训练,并且与英国其他地区的驻军完成对抗演习。而加入皇家海军的青年,则有机会跟随英国海军舰艇参与全球的部署。在英阿马岛战争中,有300多名香港华人参与了军事行动(其中大部分为合同雇员的平民,只有少数为军人)。1991年联合国的塞浦路斯维和行动,也有41名香港华人士兵志愿跟随英军参与。根据当时香港义勇军人员的回忆,他们和英国本土军队一样,可以自行申请所有英军在执行的战争和非战争任务。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如重武器操作或者重型军用机械操作,相关专业士兵也会被选派到欧洲本土正规军事院校培训。

除此之外,由于华兵并不分配宿舍,除非需要执行边境巡逻等特别任务,所有华兵在完成每天工作后就可以回家。当然,水手和飞行员会相对麻烦一些,因为这些岗位要求随传随到所以只能住在军事基地附近。由此看来,当时在香港当兵和普通工作并没有本质区别。

除了待遇高和能出去见世面之外,当兵也是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当时英国规定华人最长服役年限为23年,干满10年(2个合同期)就可以选择退休。凡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没有退休年限限制,例如1938年入伍的二级准尉林发参加香港保卫战后,还曾在缅甸的歼敌部队香港义勇连服役,1970年才申请退休。而退休后,军部也会有相应的职业推荐和专业技能培训,以便其能够成功融入社会。总之,当兵对于香港年轻人而言,当兵曾经是非常理想的工作选择。

1993年,随着香港回归进入倒计时,驻港英军在完成最后一批次新兵训练后宣布停止招募皇家香港军团(义勇军)。1995年,这个拥有138年历史的殖民地军团正式宣告解散,所有现役人员均被安排退休或遣散。

从历史上来看,尽管这支部队曾经为鸦片战争中的侵略者服务,在历史长河中却并非总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在二战中,香港义勇防卫军更是抗击日寇的盟友,在华南和缅甸战场都曾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2016年,正好是香港重光75周年纪念日,香港义勇防卫军这个名称有其历史功绩也值得香港市民纪念。然而,任何港独团体都不应该以这群抗日先烈的英勇事迹,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做背书。当年2000多名参与香港保卫战的华人义勇军,共有289名烈士为守土牺牲。他们守卫的并不是英国领土和英王的尊严,而是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所谓义勇是抗日男儿的大义大勇,也是义勇军进行曲中那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英国一名军医官道格拉斯⋅史克文上尉在其回忆录中就提到:“2000多名华人士兵不仅在香港防卫战中表现忠勇、士气高昂,港府投降后我未听闻他们有一人投敌,更有不少披荆斩棘加入中国和英国的军队继续与日军作战。”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