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折戟荷赛的中国摄影师:获奖不是唯一标准,新闻还有更多可能

文若愚
2017-02-16 15:56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第60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于荷兰当地时间2017年2月13日揭晓。本届荷赛,共有来自125个国家,5034名摄影师,80408张作品参加评选。最终,来自25个国家的45位摄影师分享了8类大奖,而年度图片大奖则由美联社记者Burhan Ozbilici拍摄的《土耳其暗杀》获得。

人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在获奖者身上,但仍有5000多名提交作品的摄影师——正是他们一年中创作的优秀摄影作品给荷赛评委们提供了众多选择的机会,我们得以了解世界不同地区曾经或正经历着的苦难与辉煌。

2016年2月18日,荷兰阿姆斯特丹,第59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颁奖现场。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中国摄影师已经是荷赛的常客。虽然铩羽而归者是多数,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不少作品也是中国新闻摄影界中的优秀之作。我们采访了参加这次荷赛的15位摄影师,听到了他们对自己参赛经历和作品的中肯评价。

综其所述,摄影师们的感受有三:

第一,每年的荷赛都是一次中国摄影师与世界各国摄影师对话的机会,因此需要积极参与。这不仅出于个人荣誉感,也在为中国的新闻摄影摸索继续前进的方向;

第二,大家都谈到了图片说明——因为不是来自英语和拉丁语系国家,语言的障碍,导致在图说翻译方面有不足,这可能是阻碍中国摄影师获奖的一个重要细节;

第三,大家的心态都不错,虽然没有获奖,但不光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还在应对荷赛评委的口味方面有了更多经验。

“应对评委的经验”更应该是一种技巧。这个技巧则是根植于对荷赛价值观的认同。新闻的主角是人,关注点和出发点都在于人。荷赛的价值观正在于此: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用最能凸显真实的摄影手段记录并获得最大限度的传播,这就是新闻摄影者的使命。

好在地球依然在转动,只要人类社会还在,摄影师还在,新闻摄影以及优秀新闻照片就会源源不断。中国摄影师们依然大有希望。

《新京报》记者 浦峰 作品——《急速扩张的城市》

2016年2月22日,北京,南六环,远处是新建的楼盘,近处是在建的高架桥。很难想象北京城如今已经建到了七环。所有北漂的人群都在为了寸土寸金的容身之所拼命工作,即使日益严重的雾霾让下一代无法自由地呼吸。

一次去北京南六环外的地方采访,途中经过时瞥见这条路和远处的新楼,对北京的城市扩张深有感触,于是拍了这张照片。这也是我长期专题“北五环”的其中一张。拾城(成立于2015年的中国城市纪实摄影师联盟)这组图片是编辑崔劲辉一个月前的策划,当时拾城摄影师崔力还未被调原片,结果他运气差那么一点点,我们少了一个大红包。

我个人对荷赛不是很上心,只因为它是业内的标杆,最重要的是免费,所以每年都是买彩票式的参加。也不管什么比赛,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这么多年来我都是自己动手去选图,本着碰运气的心态。荷赛更是如此。从来没研究过它的得奖偏好。我的后期是一个弱项,也没有去找专业人士修图。至于英文翻译,如果图片多,我就找朋友翻译一下,如果图片少,就是自己百度翻译一下。今年的图说就是百度翻译的,然后根据自己的蹩脚英语修正一下。有时候明知道有语法错误啥的,也不那么讲究。

西方评委对东方长达百年的固化偏见,和城市对落后农村的偏见一样,是必然存在的。但这个世界就是谁掌握话语权谁就定规则,没什么公平不公平的,讨论了也改变不了他们在西方养成的世界观。所以每次荷赛公布了我都不会看完,我只想安安静静关注当下的中国,拍自己的照片,投自己喜欢的照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也希望能集合更多中国优秀的摄影师能一起记录中国!

《重庆日报》记者 崔力 作品——《重庆缝隙》

2010年4月26日,重庆渝中区解放东路,重庆市民在“崇山峻岭”的廊桥间经过。这里是重庆有名的上下半城,穿行于这些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大楼宇中,1楼你可以出门去破败的下半城,8楼你可以去繁华的商业中心。

重庆,她曾经是抗战时的陪都,90年代起成为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近几年又有了充满发展欲望的新名片——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西部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然而在我眼里,他只是一座隐匿于长江流域山林中的大城,江与山,水与桥,人与路,毫无缘由却又理所应当地拼接在一起,神奇而独特。

我们本地人更爱叫他山城,这里因山得名,错落有致。

这些年,重庆发展很快,GDP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照片上记录的它们,只是跌宕起伏的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个角落,如这座城市的一个个秘境般,随着建筑的湮灭和新生,变换着形态消失又出现。它们盘桓在文化和经济的夹缝中,架设在鸡毛蒜皮和GDP的留白处,琴瑟笙歌,袅袅炊烟。

《重庆缝隙》组照

纵观这几年的获奖作品,由于西方价值观和我们的不同,因此除了勤奋外,对评委的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你再能有几位大师朋友帮忙挑挑片子,死掉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了。这些都是荷赛得奖摄影师告诉我的,当然,他也可能是欺负我读书少,骗我的。

前两天一个外地的朋友来重庆,偶尔谈起了荷赛。他是国内最优秀的商业摄影师之一,曾经也怀揣过新闻梦,后来被金钱诱惑去了商业摄影,他和我没入行时有一样的认识:普利策就是新闻最高奖,荷赛……是拍“荷花”的比赛吗?

我一直觉得没有奖金的摄影比赛都是耍流氓,只有荷赛除外。毕竟是新闻摄影界的最高荣誉,淡泊名利,臣妾还做不到。以前有自知之明,拍个长江50年一遇枯水的,哪好意思去和非洲兄弟比干旱?所以去年才第一次参加,当然结果嘛,就是一个字:卒。今年也参加了,接着卒。

重庆华龙网记者 刘嵩 作品——《中国跳水学校》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跳水队获得了跳水项目全部8块金牌中的7块,成功的秘诀在于运动员们的刻苦训练、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跳水的训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中国跳水学校》组照
重庆妹子施廷懋获得了里约奥运会双冠王,我来到她从小练习跳水的学校,探寻奥运冠军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每年年底梳理一下过去一年所拍摄的照片,参加荷赛,也是与世界上优秀摄影师们一起交流、提高的机会,重在参与。

当然,成功没有秘诀和捷径可走,只有勤奋和坚持。

自由摄影师 王警

2016年12月24日,陕西渭南,农村里一群人在室外工作,他们把腌制的桃子的桃核取出。

农村老人们在室外寒风中剥桃核的图片是航拍的,拍摄时虽然有太阳,但是外面刮着寒风,很冷,而且很累,老人们几乎都把脸包得只剩下眼睛。我觉得这张照片从画面上看比较契合荷赛的关注口味,就投了比赛。

今年荷赛获奖的照片里有一组熊猫的不错,但可惜是外国人拍的。另外一点,中国的摄影师如果觉得哪个项目有获奖的希望,就要坚持和有心地去拍好它。

2016年11月17日,广西桂林。一名男子在酒店的楼顶泳池游泳,远处是弥漫的大雾。

算起来我投荷赛也已经十几次了,还没收到过调原片的邮件。在荷赛还给参赛者寄画册的时代,就是为了获得画册,目前我已经收到过5本获奖画册。

自从荷赛不给参赛者邮寄画册了,我参赛就成为了一种仪式,抱着买彩票的心理就投稿了,说不定就得上奖呢。

今年参赛的英文翻译是Google翻译的,行家看了可一定要忍住不要笑尿,再也没有啥了。

《嘉兴日报》记者 朱骏 作品——《“美猴王”直播》(组照)

刘朋洋走过小区楼下的一座高仿铁塔。他说,中国的模仿和山寨产业常常遭人诟病,但是有时为了生存他没得选择。他是一名商演艺人,从中国北方的老家来到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杭州打拼。2016年赶上了中国手机直播的热潮,做起了网络主播。他说如果要真正融入这座城市他得在这里买一套房子,为此他还在努力着……

去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各地掀起了手机直播的热潮,我研究了挺久,一直想找一些合适的对象去拍摄。那段时间我的手机里下载了很多手机直播软件,晚上睡不着就看各种直播。这期间我联系过很多主播,也拍了其中几位。后来发现这位“美猴王”主播,让我眼前一亮。经过联系,我了解了他的故事。前后去他在杭州的出租屋拍摄了三次,每次都住在他家。看他的直播,还跟着他一起出去跑演出。这期间还拍摄了很多视频,剪辑了短片。

全球化的当下,摄影也应该具有全球化的精神,无论是摄影师的视野还是作品的表达方式。参加荷赛能获奖固然很值得高兴,但比获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长为具有世界视野,并能够不断学习的行动派摄影师。

今年荷赛的获奖照片,我看了之后没感觉到特别兴奋。甚至我觉得,仅仅由数十位评委选出来的作品,所坚持的价值观跟对影像的判断是非常有限的。但社会是非常多元的,摄影也同样。中国摄影师对荷赛的认知越来越理性了,跟老百姓对奥运会金牌的认知其实有点像。现在一个摄影师展现自我的途径非常多,不需要通过一个荷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新闻摄影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不能被这些获奖作品局限。

《半岛都市报》记者 何毅 作品——《吸毒者的忏悔》

2016年6月25日,中国青岛,一位长期吸毒的女人在旅馆房间内。由于长期注射毒品,她的双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疤痕。在吸毒的13年间,这个女人失去了原本富有的财产,家人也与其断绝来往,她只能依靠低保维生,寄居在路边的小旅馆内生活。

2016年6月25日,一个曾经吸毒的妇女给报社打来热线电话,想让记者采访她的吸毒历史。毒品让她一无所有,家人离开了她,财产也没了,身上都是注射毒品所留下的疤痕,生活窘迫的她只能寄居在小旅馆的房间里。她希望通过媒体报道来忏悔自己的过去,得到家人的原谅。我本想长期跟踪拍摄这个妇女,可是不久之后就与她失去了联系,不知她是否真的离开了毒品......

恭喜唯一获奖的中国摄影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王老师用心研究了历届荷赛的获奖作品,调整了自己的拍摄题材和方向。我猜测很多外国摄影师也很用心的去研究了历届的获奖图片,大家投荷赛都想中奖,如果纯粹友情参与,那是瞎掰。对于图说翻译,大家应该重视起来,不能依赖百度翻译,可以找找身边精通英语的朋友帮忙。

我个人还是很赞同今年荷赛评选出的年度照片,尤其认可摄影师面对突发事件,勇敢沉着地去记录现场。如果同样的事件发生在其他摄影师身边,结果真不知道会怎样,很多人只猜中了开始,却没有猜中结尾。

自由摄影师 蔡圣相 作品——《台风过后的家园》(组照)

2016年7月12日,福建省闽清县坂东镇,受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影响,福建闽清县坂东、塔庄、省璜等南部11个乡镇普降特大暴雨。许多村庄淹没在洪水中,水、电、通讯中断。这次特大洪灾造成了60人死亡。

这次台风灾情是福建有记录以来伤亡人数最多的,我在灾后第三天进入受灾区域,当时面对的环境是高温、高湿、高腐臭。

《台风过后的家园》组照

每年我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投到荷赛,今年投了3个组照和10幅单张。所有的摄影师获得荷赛奖都很惊喜!但今年就一位中国摄影师获奖让我感觉有点意外。前年我去领奖时曾向荷赛主席提议,希望能看到中文版的荷赛年鉴。荷赛年鉴共有6种语言版本的,遗憾缺少中文版。如果我们获奖的比例多了,就应该用中文印刷。

《财新周刊》记者 梁莹菲 作品——《商场里的海洋馆》

在广州繁华中心商场的正佳极地海洋馆,喧哗的人群透过玻璃窗观望这些曾经生活在遥远地方的动物,感到陌生而又新奇。动物们在玻璃构建的空间里徘徊、表演,吃喝拉撒,有时撞击着那坚硬的玻璃和铁门,一遍又一遍。
第一次给荷赛投稿,很紧张。照片挑选、调图顺序、图说做了几个版本,翻译找同事帮忙,他硬是被我们留在办公室里翻了好几个小时,一直弄到凌晨4点。荷赛结果出来后,看到了我自己与世界的差距,继续努力。

澎湃新闻/Sixth Tone记者 杨深来

2016年10月29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四只鹿跟在自驾车边,讨要食物。

可能每个新闻摄影师都对荷赛有一些执念。现在会觉得荷赛确实非常传统,有其自己的刻板印象。不过呢,每年拍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照片,年末投个比赛,就当摸彩票啦。有位老师说,摄影,不能有胜负观念。

《法制晚报》记者 蒲晓旭

2016年4月29日,青海,环保志愿者试图救助一只被困于草原围栏上的普氏原羚。这只羊的一条后腿已经折断,露出白骨,血迹斑驳。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其数量低于大熊猫。生长于草原的成年普氏原羚,能跳跃的高度为1.1至1.3米,但青海湖周边仍有许多高度在1.5米左右的刺丝围栏。因围栏致普氏原羚伤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张照片是在报道普氏原羚与草原围栏之争时拍的。虽然普氏原羚被围栏所伤时有发生,但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内,在茫茫草原上恰巧遇那一幕并不容易。幸运的是,在做完文字采访赶去拍摄的时候,正巧遇见了一只受伤的普氏原羚,便就有了这张照片。

今年的荷赛佳作也都学习了,满篇的“暴力美学”、“冲突灾难”让人叹为观止,也让人心生痛感,心情压抑。愿明年的获奖作品,能多一些“爱和希望”。因为,这才是人类最伟大的智慧。

《苏州日报》记者 倪黎祥 作品——《逃跑的猪》

2016年9月10日,苏州东方大道,一头为了自由逃跑的猪,与随后追来的男子展开了对峙。

2006年,我是广州日报的摄影记者,那时刚入行一年多。当时的同事周馨拍摄的作品“泰国民众纪念印尼大海啸死难者”获得了荷赛艺术娱乐类单幅二等奖,整个摄影部都很振奋。记得周馨说,泰国主办方白天安排的行程非常满,晚上放孔明灯仪式的邦娘海滩又很远,很多记者因为疲惫没去。很多时候,除了天赋和机遇,摄影就是需要多一分的坚持。

早年我也投过两次荷赛,因为这个比赛很开放,几乎没有门槛,而且只要参加就会送一本年册,就算冲画册也值得参加。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作为很多摄影记者职业生涯的最高荣誉,荷赛每年都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摄影师参加,但我自知实力不济,对作品也没有信心,两次不中以后就没再参加了(主要是取消送画册了)。

图说是百度翻译的,莫见笑。

《工人日报》记者 王伟伟 作品——《没有户口的中国女孩》

2016年,李雪,今年23岁,家住北京,常年没有中国户籍,俗称“黑户”。黑户是指在中国户籍制度下没有获得有效户籍登记的中国公民。据了解,像这样的“黑户”在中国有1300万。1月14日,中国政府提出要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的问题,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

《没有户口的中国女孩》是去年1月份和文字记者一起做的一个采访时拍摄的。李雪是我们之前就采访过,她也是众多“黑户”中比较出名的一个,不少媒体都对她的故事做过报道。

投荷赛完全就是想凑个热闹,没有太多的想法,获奖离我太遥远了,所以也没什么遗憾。至于为什么投这张是因为他背后涉及的群体众多——1300万,快赶上欧洲一些小国的人口了,同时这其实也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大步,所以就投了这张。

对于这次荷赛没啥可说的,不过荷赛不应是评价新闻摄影的唯一标准,如果用力不当就会走火入魔,让自己跑偏了。但的确是学习的一个好机会。

《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作品——《玻璃桥上的游客》

2016年9月25日,湖南省张家界,悬空的大峡谷玻璃桥,几名韩国游客手牵手害怕地走在玻璃桥上,还不时惊叫,而旁边一名游客却泰然自若地躺在桥上自拍。

我这次选了3张单幅照片投荷赛,投了不同的类别,主要也是参与学习,检验下自己。其中《玻璃桥上的游客》拍摄印象较深刻。2016年9月,我来到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拍摄采访,世界第一座峡谷高空玻璃桥的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开放后游客火爆,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一个亮点。很多游客会在桥上游览拍照,有的兴奋,有的害怕,每个人的体验心情都各不同,形成了有趣的对比,我于是用相机拍下他们的表情。这也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作为摄影师就是记录好。

作品名称:中国雾霾。2016年11月25日,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城市被雾霾笼罩,只有广告牌上亮着的“大眼睛”格外醒目。

荷赛,是所有新闻摄影人的目标和梦想。近年来一直有关注荷赛,学习研究过荷赛的标准、获奖照片的题材和视觉表现的手法。我个人有3次投稿参加荷赛,都没有获奖,说明自己还是有差距。很多人也说运气成分很重要,最好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吧。自己喜欢新闻摄影,学习拍摄的过程最快乐。以后有自己满意的照片还是会投稿参赛,检验证明下自己吧。

《海口日报》记者 郭志华 作品——《窗边的老人》

2016年10月8日,中国山东,87岁的侯华亭在一家老年公寓的窗前晒太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这是我在2016年众多照片中相对满意的一幅,然后尝试投一下。期间,不少小伙伴给出了不同的判断,而我的初衷也是打酱油,参与一下。题材关注中国老龄化。如果没记错的话,我投的是日常生活类的单幅。

荷赛正逐渐变为一个包容性的沙龙性质的影赛,由于它征稿广泛,还吸引了不少国内外非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参与,这或许是对职业新闻摄影人员的挑战。然而,照片的好坏,绝非由荷赛来定夺,获奖照片仅是部分评委博弈的结果。

澎湃新闻记者 赖鑫琳 作品——《中国祠堂》

2016年2月9日,江西省龙南县,村民手持香火在祠堂中祭祀。

中国祠堂是古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具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还作为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在中国人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中国祠堂》组照

荷赛的获奖照片引发了很多争议,各种声音都有。但一个比赛有自己的规则和评判标准,这无可厚非。摄影师不需要太在意这些东西。对我自己而言,认真拍好每一张片子,用心对待每一个现场,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这就足够了。

今年没有满意的作品,自己这关都过不去,确实就不抱其它希望了,翻译也是朋友帮忙做的,没花钱哈。

以上观点仅代表摄影师个人。

感谢摄影师们的诚恳分享,感谢纪实摄影师联盟“拾城”及微信群“嘿摄会——中国摄影记者”对本文提供的帮助。祝愿中国摄影师们明年拍到更多好照片。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