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苏宁收购天天快递,谁是大赢家

刘旭/同济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7-02-15 17: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又一家快递公司被收购了,这次收购方不是马云,是张近东。

2017年2月9日,商务部反垄断局网站公布了苏宁收购天天快递的信息,开始为期10天向社会征求意见。

作为此前在大件物流上占据一定优势的苏宁,此次收购胜在价格的天天快递,其背后打的是什么牌?另外,请不要忘记苏宁与阿里巴巴的关系。在2015年8月后,阿里已是苏宁的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仅次于创始人张近东。

还有,更值得注意的是,自2009年开始,阿里先后参股了百世汇通、圆通,收购了日日顺;2013年,阿里与银泰集团,联合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申通、顺丰等共同组建了菜鸟网络,2014年又与中国邮政建立战略合作……以至于似乎大多数快递公司都与阿里形成了一荣共荣的关系。

此次阿里参股的苏宁收购天天快递,是会让快递费上涨,还是让竞争更激烈?

苏宁、阿里与京东亦敌亦友的模糊关系

谈及物流,不得不先提创建自有物流的京东。

京东并不是第一批涌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电商企业,在家电销售行业相比资历更老的国美和苏宁也是后起之秀。能够在许多人不看好的情况下,在强手环伺的这两个领域生存下来,连续超越国美、苏宁,在线上家电销售上与阿里巴巴的天猫打成平手,甚至一度略胜一筹。许多用户青睐京东主因已经从最初的产品价格低于实体店、能够保证正品,逐渐变为对京东物流服务体验的满意度,尤其是在一二线大城市。而这却恰恰归功于被马云一直担心的重资产模式:自建物流。

在2017年1月2日晚苏宁宣布收购天天快递后两周,京东对外表示,其大件物流体系实现了在中国大陆地区所有2854个行政区县的全覆盖,全国65万个行政村中的53万个。而根据公开数据,京东在中小件为主的自建物流网络也已覆盖中国大陆93%的区县,211限时达及次日达订单占比已经达到了85%,冷链物流网则通过七地生鲜仓在全国不断扩张。

与京东不同,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一直追求的是轻资产模式,只搭建平台,避免在电商平台上通过销售自营产品与入驻平台的商户争利。在下游物流领域,阿里巴巴虽也投资了汇通、百世汇通,收购了海尔旗下的家电物流企业日日顺,组建物流信息与基础设施平台菜鸟网络,与中国邮政达成战略同盟,但仍主要依靠与众多快递企业合作。

那么,苏宁收购天天,对已有强大物流网络的股东阿里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依据《反垄断法》评估并购案对相关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时,先要考察清楚到底谁是交易双方。而这就涉及到苏宁与阿里巴巴的关系问题。

苏宁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局公示的并购信息中没提2015年8月苏宁已与阿里巴巴交叉参股:阿里持苏宁股本19.99%,成为苏宁第二大流通股股东,张近东及其独资公司合计持股比例降为24.29%,苏宁则以140亿元获得约阿里巴巴1.09%的股份,同时两家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苏宁物流也接入菜鸟。而且该项交叉参股行为,与阿里巴巴参与的其他并购案一样,至今都没依据《反垄断法》进行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

阿里巴巴虽然持股数量低于张近东及其创始人团队,但两者通过交叉参股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电商到物流都开展了水乳交融的合作。很难再说这原本存在竞争关系的老大和老三,如此一来仍能继续开展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

可见,这项交叉参股并非为了获得投资收益,而是为了强强结合,并客观上使苏宁从张近东及其创始团队的单一控制,变为被其与阿里巴巴团队共同控制的格局。因此,即便苏宁和阿里巴巴没有依据《反垄断法》和《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指导意见》对该项交叉参股提出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商务部仍始终有职权展开事后调查,评估该项交易对电商市场,尤其是家电销售领域市场竞争的影响,并对这项约40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依据商务部《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处以上限0.005亿元人民币的罚款,以警示同类涉嫌规避反垄断法的交易,例如2016年京东向沃尔玛收购1号店。

苏宁收购天天快递的利弊

再回头说苏宁。

长久以来,困扰苏宁的转型难题直到2015年与阿里巴巴交叉参股后,也未能完全解决:在激烈的电商业竞争面前,要保留实体店面网络的优势,就得实现线上价格与线下价格的统一,就必须能够在线上和线下都提供好于其他网店的服务体验,尤其是要提供与老对手京东一样的线上服务体验——快捷的物流服务。

而据新华网报道,天天快递除了独资与合资物流企业,其还拥有2000多家加盟商,网点100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100000人,网络遍布国内300多个地级市和2800多个县(含县级市、区),基本覆盖发达地区县级以上城市,辐射全国大部分地级市,形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重点区域的网络布局。

虽然,苏宁也已接入菜鸟平台,但通过收购目前还没上市的天天快递,似乎可以帮苏宁迅速补齐物流短板。这或许也正是原申通快递总裁奚春阳在2012年接盘天天快递时的预判,宛如姜太公钓鱼。

只不过,在商务部反垄断局公开的并购信息中,苏宁并没有按物流网络特征细致划分大件物流网络、中小件物流网络、生鲜物流网络,也没有把物流网络按重点服务地区来划分地域市场、或者按配送时间长短差异而区分城市与农村物流体系、按业务收入结构区分中东西部市场,而是仅仅孤零零地给出了苏宁物流与天天在快递市场份额之和小于5%的数据。这难免有错误界定相关市场,故意压低市场份额数据,误导商务部反垄断局之嫌。

但是,京东也许并不会担心苏宁整合天天快递会带来价格战。

与企业忠诚度较高的京东物流团队不同,天天快递的优势在于有大量的加盟商可以参与配送,但加盟商参次不齐,快递员流动性大。这在增加苏宁物流网络覆盖范围的同时,也会让员工队伍管理成为难题。国家邮政局2016年2月的数据显示,天天快递的申诉率仍然以平均每百万件快件54.45,同比上升近75%,在众多快递企业中稳居第一,其中延误申诉率21.06,丢失损毁申诉率14.38,投递服务申诉率17.71。这意味着,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苏宁有可能要向天天快递输血,并像百世收购汇通那样,面临一段时期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困境。

既要依据国内上市公司规则争取盈利,又要提高快递服务水平,向来以低价竞争见长的天天快递,或许在被收购后不得不选择提高快递服务价格。这会让一直受到天天快递价格竞争压力的其他快递公司都松一口气,甚至不排除可以跟着天天快递一起涨价了。无论京东,还是既参股、又收购物流企业的阿里巴巴或许都会会乐见这样的局面,收割各自在物流网络布局上的收益。

但是,快递服务价格上涨,对消费者和中小商家显然并不是好事。

实施收购后的影响

虽然,笔者并不认为苏宁和阿里巴巴交叉参股本身会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在电商领域,尤其是家电销售领域获得市场支配地位,但是,如果阿里巴巴在已经通过投资汇通、参股圆通、收购日日顺、组建菜鸟网络,广泛涉足物流业后,再通过其关联企业苏宁收购网点覆盖广,加盟商众多的天天快递,就不排除可能促成阿里巴巴及苏宁,通过全面升级家电领域的自建物流效率,共同在线上和线下家电销售领域获得市场支配地位,严重损害相关市场的有效竞争。

上述格局一旦形成,很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其一,阿里巴巴和苏宁共同发动价格战,或者通过排他协议封锁上游,从而一方面以薄利多销提升其自建物流体系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排挤京东、国美,巩固自身市场支配地位;

其二,在华尔街投资人、分析师对盈利增长的一致要求下,阿里巴巴与京东都怠于开展价格战,进而在通过苏宁收服习惯低价竞争——天天快递后,默契地助推快递费上涨,从而一方面提高各自盈利水平,另一方面补贴四五六线城市和乡村的物流业务。

这两种情形似乎也都能让消费者受益,但实则或许恰恰相反。

首先,无论是黑白家电、3C产品、服装,还是白酒、图书、玩具、医药保健产品,许多厂家仍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十四条,对其线下、线上经销商的最低转售进行限制,以保障自身产品线下与线上产品、厂家自营与分销商转售价格趋同,维护各自产品的价格体系。因此,即便自营电商分销特定产品的成本低于线下经销商,也往往受制于厂家限定的转售价格,而不得不维持与线下经销商相同或很相近的价格。这不仅严重限制了品牌内同一经销商的价格竞争,还压缩了同档此产品不同品牌间价格竞争空间,尤其是人们常见的黑白家电和手机数码产品。

但是,在适用《反垄断法》第十四条上,以上海高院、广州中院为代表的司法机关与发改委系统的反垄断执法实践长期背离,造成同样是家电厂家限制经销商最低转售价格,海尔被上海物价局依据《反垄断法》处罚,而格力却被广州中院认定没有违反《反垄断法》。

在司法与执法对立,反垄断执法力度又严重不足的大背景下(不没收厂家违法所得,不处罚配合实施此类违法行为的经销商,对厂家的罚款也已被框定在上年度相关营业额10%以内),限制转售价格行为就会继续成为许多行业的潜规则,线上线下经销商都乐于多赚一天是一天。电商间的所谓“价格大战”、“节日促销”,即便不存在(执法机构查也查不过来的)价格欺诈,也只可能是在厂家允许的有限范围内,给消费者带来一些表面上很诱人,实则很有限的实惠。

所以,在反垄断执法机构全面破除各行业限制最低转售价格行为之前,如果真的要排挤竞争对手,阿里巴巴与苏宁也只可能与竞争对手在快递费上进行补贴大战。但是,正如滴滴与快的2014年补贴大战那样,阿里巴巴、苏宁与京东若燃起快递费补贴大战,最终被排挤的很可能是除两者之外的其他竞争者,获利的则是马云旗下的支付宝,参股京东的腾讯微信支付,以及为一些商品或快递服务提供保险服务,且有着阿里巴巴、腾讯共同参股的众安保险。而补贴大战是不可持续的,当其他竞争对手被排挤掉后,快递费涨价必然回归,且只能涨得更凶。

因此,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苏宁收购善打价格战的天天快递后,阿里巴巴、苏宁和京东都心照不宣地提高快递费。因为在该并购案后,阿里巴巴携手苏宁,京东牵手沃尔玛,在B2C家电销售市场上很可能实现新的均衡,以至于无需共谋,也都会乐见快递费的上涨,而不会是以牺牲利润来补贴不可持续的快递费价格战。

或许会有经济学家乐见快递费上涨,带动整个电商营业额上涨,进而不仅改善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的财务报表,还会为我国GDP增长作出巨大贡献。但是,这些上涨的快递费还是需要有人买单。如果电商平台、自营电商不买单,那么就只能转嫁给消费者,或者议价能力差的中小商家。这对我国稳定宏观经济、保障就业的努力而言,未必是件好事。

也许,商务部会以阿里巴巴与苏宁放弃交叉参股为前提,同意苏宁收购天天快递,从而恢复阿里巴巴与苏宁的竞争关系,打破阿里巴巴阵营与腾讯、沃尔玛参股的京东阵营之间的均衡,恢复相关市场的有效竞争。但是,为了迎娶申诉率领先的天天快递,苏宁真的会舍得与阿里割席断交吗?

(对竞争法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作者的微博:竞争法研究)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