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出境旅行,怎样扔垃圾才不会被喷?

2017-02-21 0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高翰

上周四爆出的中国游客在济州岛机场候机厅乱丢垃圾的新闻,仍在发酵中。对于国人“任性”旅游的新闻我们从来都不陌生,只是与过所不同的是,今次事件并非由中国游客单方面造成,而济州岛机场自身工作失误以及退税商品取货机制的不合理性,亦成为事情发生的导火索。根据韩国《朝鲜日报》最新消息称,济州岛机场将会为每个候机厅增设1名保洁员,同时考虑在日后施行针对乱扔垃圾的处罚政策,以此作为应对措施。

济州岛机场候机厅的地板上遗留大量免税商品包装袋

据事件亲历者称,本次事件部分原因是由济州岛机场值机安排大幅滞后,致使特定航班的旅客提取免税商品的时间不足、匆忙登机所致

对于很多富有经验的旅行者而言,旅行期间的个人垃圾处置问题向来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不同国家对于合法丢弃垃圾的定义不尽相同,违规处罚措施、标准也不同,这些都是旅行者有必要在行前了解的社会公约及常识。譬如说,在加州,对于乱扔垃圾的处罚可达100美金以及8小时义务劳动(内容主要是捡拾路边的脏东西),如果是屡犯且情节严重,则将面临是750美金罚款及24小时义务劳动。在新加坡,乱扔垃圾的罚款金额为300新币,这指的是烟蒂、糖纸之类的零碎东西,如若涉及多次违规、高空抛物、易碎品及大件垃圾丢弃行为,当事人则须接受法院传讯,并被要求身穿印有CWO标识(纠正服务令)的制服在公共场所清扫垃圾。

新加坡地铁里的指示牌

最近几次前往日本旅行,让我意识到自备垃圾袋很有必要的,因为遇到出门找不到垃圾桶,兜里揣着空瓶子、脏纸巾走一整天的情况不时发生,不管是在餐厅拿了张纸巾,或者在自动贩卖机买了瓶水,之后我们都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在另一个餐厅、酒店或超市找到垃圾桶处理这些废物。

去年夏天去东京旅行时,我有两晚借宿在朋友家中,正好碰上周日垃圾回收日,我陪着对方一起洗刷空瓶、拆标签、叠报纸、捆杂志,花了一个小时,才将当周的一般垃圾(非厨余垃圾)整理完毕。当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喝完的饮料瓶需要拆掉标签、瓶盖,过水后才能丢弃,牛奶盒、盛味増跟酱菜的罐子则要相对认真的进行清洗,以便残余的内容物发酵产生气体及杂菌。

回想起前几次我在日本其他城市旅行,因为住的是YHA,没有人特别提醒,只是把饮料瓶带到垃圾集中点就算了,现在想来应该是有其他好心的游客留下来替我擦屁股了。

早稻田大学门前的分类垃圾桶清楚列明弃置物的不同种类

澳大利亚街头的垃圾箱常见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各种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有机”、“不可再生”分为三大类别,超出规格的大型废弃物责备放在专门的站点,允许有需要者拾取,有时候路过这样一个垃圾站,一个人可以找到不少干净、崭新的家电、衣物及餐具,上面还附有前主人留下的留言,以便后人放心取用。在欧洲大部分国家,也有类似的垃圾处置及管理办法,像在德国,比较常见是一整排嵌入墙壁的垃圾箱组合,每个箱按照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纸张、电池、衣物、家具等类别区别标识,其中单单玻璃制品一项,还要进一步按照咖啡色、绿色、透明三种类别区别放置,常见的塑料矿泉水瓶则分成有标签、无标签两种。另外有一种被认为是升级版的自动付费垃圾桶也是欧盟国家专属,多见于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典,这种带有废品回收站性质的垃圾桶设在超市的入口处——顾客喝完饮料,可以把空易拉罐塞或酒瓶塞进机器,然后得到与投入空瓶数量相对应的代金券,用于二次购物。

当然,不管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是在欧盟各国,垃圾分类只是个人选择,政府机构不会强求本地人及游客对弃置物进行严格分类,但绝大多数人仍会自觉自愿去做。

德国街头的垃圾箱,专门用于回收不同颜色的玻璃瓶

我身边有一位名叫徐铁人的朋友,他的身份是演员、旅行作家及咖啡馆主人,也是“无痕旅行”的推广者。他的旅行袋里永远有准备好的垃圾袋和移动烟缸,而且他上厕所的时候喜欢等到大部队散去后再去,目的是清理残局,给中国游客挣个面子。我知道的关于他几件小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在洛杉矶飞回北京的长途航班上,他花了些时间打扫机上厕所、清理洗手台以及地面水迹,原因是“下一个推门进来的旅客估计只穿了袜子”;还有一次在台湾,他在路边拿出移动烟缸抽烟,立刻有本地人上前用日语招呼,而他则坦率申明,自己是中国游客,中国游客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文明出行,可以是新闻媒体永远追逐的是关于国人素质的负面报道。

韩国街头即景

徐铁人对于“无痕旅行”的理解,是比单纯的“文明旅行”更深一层的,就旅行者的自我约束层面而言,也更进一步。其中最基础的几项,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刻画、不插队,他认为绝大多数中国游客都能做到,反而较难做到的会是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在属于禁烟区的室内室外吸烟、不在饭桌上清嗓或咳嗽、不随意拍摄他人、使用完公共厕所后自觉清理,以及接受他人善意建议之类。

“无痕旅行”,就字面意义而言,是要求旅行者在到达一个目的地如同没有到过一般——就如同很多日本人在公共场所如厕后,会把个人痕迹抹去,并把卷筒纸的边缘折出三角形一样,他们其实就是用这种略显做作的方式向后来者证明,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有人负责、重复循环的系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