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些走红中国的汉学家

赵渭 整理
2017-02-20 16:12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年初《伯希和传》出版了,据说披露了很多他后半生的资料,应该很有意思。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学术深受海外汉学的影响。海外汉学家高人辈出,西洋东洋,灿若繁星。要了解整个近代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变迁,恐怕不得不多了解这些高人,至少是其中声名尤著者。

《伯希和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伯希和(1878-1945)

伯希和很帅,不光是汉学家,还是探险家,《神秘博士》里的doctor,或《印第安纳琼斯》(《夺宝奇兵》)里的professor的感觉。他1878年出生于巴黎,后进入法兰西学院,是大名鼎鼎的沙畹、烈维的学生。伯希和汉语据说非常流畅,精通汉文典籍的版本目录,所以他研究中外交通、佛教道教等都得心应手。他对中国的中原王朝与西部民族的关系钻研颇深,又对摩尼教、景教等做出了极佳的研究,很多方面是国内学者所不及的。他亲至中国考察,对敦煌文献做了开创性的搜集研究。虽然他去敦煌时斯坦因已经带走很多资料,但伯希和搜集的资料质量显然比斯坦因的高。至今敦煌文献的编号作“P.”的就是他的,作“S.”的则是斯坦因的。伯希和对中国的影响,应该说已超出了汉学的范畴。
《蒙古与教廷》,中华书局,2001年版。

李约瑟(1900-1995)

《中国科学技术史》无疑是影响巨大的,但由于我们比较喜欢在里面找中国的“第一”,用来鼓舞青少年,李约瑟因此而获得的热度,无形中削弱了他的学术史形象。他热爱道教,和高罗佩都喜欢研究房中秘戏。顺便说一下,他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原为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而在这个最广为人知的中译名中,“技术”被强调了,而“文明”没了……
《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6年版。

高罗佩(1910-1967)

高罗佩厉害了,他什么都会。作为一个荷兰人,通晓十五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做外交官。爱古琴,研究之余写有《琴道》一书,与冯玉祥等名流组“天风琴社”。爱书法,与于右任等名家关系甚笃,还翻译过米芾的《砚史》。爱大唐,甚至写了关于“神探狄仁杰”的小说《大唐狄公案》(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爱长臂猿,写一本奇书《长臂猿考》。这样绝顶聪明的人,理所当然地精通文物鉴赏、收藏。最后他娶了位中国夫人水世芳,是张之洞的外孙女。并且他对房中术有着精深的研究。汉学家里面对中国文化热爱精通至此的,或尚无人能出其右,日本学者如青木正儿等人恐亦有不如。
《中国古代房内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崔瑞德(1925-2006)、 费正清(1907-1991)

崔瑞德

《剑桥中国史》对中国文史学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崔瑞德(杜希德)、费正清作为主编功不可没。虽然这套书迄今仍未出版完毕,却影响了学界数十年之久。通过《剑桥中国史》,我们可以看到诸如鲁惟一、牟复礼的学术论述,正如陆扬所说,“崔瑞德教授是定义了过去50年西方的中国历史研究的权威之士”。他的中古史研究成果卓著。之前就听说陈珏、陆扬都想要组织出版《杜希德文存》,不过暂时还没看到,热切呼唤。

费正清

费正清是以西方视角研究中国的最具典型的学者。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所谓“冲击—回应”模式,被广泛运用,影响很大。这一模式是说中国文化有巨大的稳定性、惰性,在受到西方的冲击之后,才会有所回应。虽然似乎无可避免地以其自身为参照系,但这一模式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唐代官修史籍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美国与中国》(费正清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内藤湖南(1866-1934)

内藤湖南非常喜欢清代学者,章学诚、赵翼尤其得他推崇。在他的时代章学诚并未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他却撰写了《章实斋年谱》。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则为他一生所爱读。而中国学者中的佼佼者罗振玉、王国维赴日,也与内藤湖南关系颇深。罗振玉、王国维等与伯希和、内藤湖南的交流深切,互相补益,或许是那一代学人之所以成就巨大的原因之一吧。内藤湖南对中国历史分期的影响巨大,日本学界对中国史上古、中古、近世的划分与内藤湖南的研究是分不开的。而他提出的、宫崎市定等人发展的“唐宋变革论”更是影响至今。与此相关的,内藤湖南对中国的近代化的观点也非常深入。他是反对将近代化的主要原因归为西方的冲击的,而主张中国内在的原因为主要因素,并一直上溯到唐宋之际。相对来说,上述费正清的“冲击—回应”模式虽具异域之眼,但无疑比不上内藤湖南等日本学人的深切著明。

《中国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东洋文化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2016年版。

谷川道雄(1925-2013)

连续说两位京都学派的学者会不会不太好?但这两位对中国学界的影响真的是很具代表性。胡宝华先生的文章《从内藤湖南到谷川道雄》,对日本学人的中国学传承作了很好的梳理。谷川道雄与中国学者如唐长孺的交谊也会让人想到内藤与罗振玉、王国维,青木正儿与胡适等人的交往。据说谷川先生临终还在说中日一定要友好。从谷川上溯至内藤,大概对东瀛汉学就会有一番认识了。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华书局,2004年版。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宇文所安(1946-)

宇文所安的《初唐诗》《盛唐诗》就让人惊艳不已,而《追忆》《迷楼》则更是动人心魄。上面说到异域之眼,对我们熟稔的诗词歌赋,宇文所安的解读从我们想象不到的角度击中我们。虽然莫砺锋先生曾写有长文探讨宇文所安书中的误读,但其理论构架、立论之新颖至今仍是值得学习的。

《盛唐诗》,三联书店,2004年版。

《追忆》,三联书店,2004年版。

卜正民(1951-)

最近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又火了,此前《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也曾红极一时,中国人对明史始终有着盎然的兴趣。卜正民有本书叫《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他还有一本书讨论佛教与晚明士绅的《为权力祈祷》。《纵乐》一书角度很有意思,分冬春夏秋几个部分,叙说了大明朝的商业、文化。其中误读文献等讹误也是有的,但书是好看的——毕竟不是所有汉学家都如伯希和、高罗佩那样,比一般中国学者更熟知四部。去年《哈佛中国史》中文版的出版,又把主编卜正民推向了浪尖,葛兆光、邓小南、李伯重、赵世瑜等20位中国史专家推荐该书。但这套书和前面说到的《剑桥中国史》还是有区别的,明确面向一般人而非学者。在经历了伯希和、内藤湖南这些高山之后,海外的学者如今已不能俯瞰中国学者,但他们似乎比国内学者更有写通史的兴趣和勇气,这一点确实令人深思。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三联书店,2004年版。

《哈佛中国史》,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版。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